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戏曲水袖表演技艺
苏燕蓉:袖舞花开

苏燕蓉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一级演员、导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项目省级传承人,第十二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水袖,中国戏曲舞台上最亮眼的程式之一,在每一台戏的表演当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水袖既可表现角色的行为,又可外化人物情绪,在舞台上有着多种功能。

水袖最早的叫法为“水衣”,慢慢发展,逐渐变长变宽,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袖。因为舞动的形态如水波荡漾,所以称之为“水袖”。水袖的细节动作极多,串连在一起后精妙绝伦,带给观众极饱满的观感。

但同时,水袖表演对演员要求极高,需要做到松弛协调、动静结合,舞动时要求“线中有点”“点中有线”。特别是3米的长水袖,能舞得好的演员实属凤毛麟角。

苏燕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1/

1992年,13岁的苏燕蓉从漳州市南靖县考入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后改为厦门艺术学校),开始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日子。练功很苦,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操练一遍,如果迟到或动作不到位,老师还要上手打。很多孩子吃不了苦,回到宿舍眼泪汪汪,有的甚至央求父母赶紧来办退学。日子辛苦,小小的苏燕蓉却很坚忍,她心里一直期盼着早一天穿上戏服,站上舞台,罗裙微动、广袖轻舒,亭亭如初荷,那该是多美呀。

第一次上水袖课,燕蓉开心极了,她们每人发到一件粉色的练功袖,雪白的水袖缀垂在袖口,十分美丽。老师先教基本动作,也编排了一些小组合,苏燕蓉在音乐声中舞动水袖,学了基本的搭、转、抛等传统动作,算是入了门。一年后,魏晓春老师来到了学校,他别出心裁地把各种戏曲程式动作融进了舞蹈音乐中,给同学们排了一个“戏曲集锦”。集锦里的水袖华彩飞扬、起舞翩跹,激烈时很张扬,轻舞时很温柔,尽展女性的柔美。这些都让苏燕蓉深深沉醉,她踌躇满志,盼望着可以早点毕业,好去为观众演出,让自己经年所学,尽展风姿。

1998年,读了6年戏曲中专班的苏燕蓉被分配到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却发现演出极少,观众更是寥寥无几……迷茫和失落,向苏燕蓉袭来。恰在这时,中国戏曲学院和厦门艺校合办了首届地方戏大专班,苏燕蓉想去报考,但自己已经毕业分配,如果辞职,便意味着打破“铁”饭碗,一切归零,重新开始,两年大专班后,剧团是否继续录用尚是个未知数。这是个不容易的选择,在当年,苏燕蓉的家境并不富裕,日子过得还有点紧巴巴。

尽管如此,苏燕蓉还是很快做了决定,辞职离开剧团,重新进入校园。妈妈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坚持,汇聚成冥冥中的一股力量,强烈推动着这个20岁的女孩勇往直前,也养成了她认死理、一根筋的精神。上水袖课时,学生们排成一列与老师面对面,一招一式跟着老师不厌其烦地比,错了后还得重来,做不到位,老师会让你一直做,直到正确为止。一节课下来,浑身累得像散了架,同学们恨不得立马回宿舍休息。但苏燕蓉通常是最晚走的那个,她拉住老师问细节,反刍课上的关键点位。“短水袖抖袖不能超过三下,一二三一定要收起来;长水袖收的时候,中指顶住中缝,要收得干干净净……”每一次,苏燕蓉都一定要到自己全部搞懂、动作非常纯熟才放老师走。节假日,她也很少出去逛街休闲,一个人泡在排练厅,把一件水袖衫从新练到旧,不停地收,不停地放,不练到迅疾如电,今天就不算完。

2/

更进一步被水袖之美折服,是在大专班最后一学期。中国戏曲学院派了廖琴老师过来给同学们做现场教学。苏燕蓉看着老师的表演,似乎感受到了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苏燕蓉发现,水袖在舞台上的呈现,做到极致的美是舞蹈化的具有浓烈中国特色的化境。它不是纯粹肢体的展现,而是一种气韵之美。廖琴老师熟练运用着水袖,她的水袖仿佛有了灵魂,加上气韵后的掸袖抛袖,灵动着戏曲的飘逸之美,全身的气韵仿佛都流动了起来。这时的水袖,就是情感的延续、手臂的延伸。苏燕蓉那时才深深体会到,书上说的“三形、六劲、心意八、无意者十”所为何意。演员按照对人物的理解,心有所思,劲有所动,神形兼备,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气韵,最终才能真正打通任督二脉,体验“俯仰皆是戏”的美好感觉。

大专两年,苏燕蓉一直是班上最努力的学生,也是老师眼里的优秀种子。毕业班的汇报演出典礼上,苏燕蓉被老师钦点,压轴演出折子戏《詹典嫂告御状》。这出戏是海派歌仔戏名家谢月池老师的代表作之一,但在原来的表演中,谢月池老师并没有甩长水袖。因为歌仔戏大专班有学1.5米的水袖组合,于是戏曲学院的辛雨歌老师便和谢老师商量,想在戏里加点水袖动作,增强人物性格,让苏燕蓉在压轴表演时挑大梁。为了这个十几分钟的折子戏,苏燕蓉没日没夜练了一个多月,排练厅里,常常是刚开始有好几个人一起练,到最后教学楼快熄灯时,只有苏燕蓉一个人还待在练功厅不肯走……

有一天,苏燕蓉练完之后一身汗,便随手将戏服披在了把杆上,第二天,老师问她是不是将水袖熨过了。苏燕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拿起戏服的长水袖一看,原来,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收放练习,水袖上已经现出了一道道自然的褶子,活像用熨斗专门烫过一般。

看来,水袖也有自己的“肌肉记忆”。苏燕蓉的水袖,自此算是练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2000年6月20日,北京长安大戏院,21岁的苏燕蓉饰演詹典嫂,她收放抛掸打,云手片花块花立花,把水袖玩得出神入化。袖花飘舞间,苏燕蓉得心应手,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体味到了奋斗的精神之美。从打破“铁”饭碗辞职再读书后,苏燕蓉一直给自己一个期许——坚守,拼搏,直到惊艳所有人。

3/

2000年9月,学成归来的苏燕蓉再次回到了厦门歌仔戏剧团。时光仿佛停止,这里的境况和两年前一样,下乡演出时还有老人家看个情怀和记忆,没戏可演时一整天就是等着点名。有一回,他们去莲花影剧院演出,台下仅有四五个银发老人坐着,台上演员比观众还多。

8 年辛苦付出,并无用武之地,更深的迷茫再次袭来,长路漫漫,苏燕蓉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

这时,有朋友介绍苏燕蓉去酒吧唱歌,一个晚上150元,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六七百元。这真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事,反正白天也没啥事,团里只需清早来点个名即可。她自己跑去酒吧试唱,老板都很满意,可是一听说上班时间是从晚上9点到凌晨3点,苏燕蓉当即就放弃了,她潜意识第一个想法是——我早上还要起来练功呢。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苏燕蓉说:“钱是赚不完的,你如果改行了,也就对不起8年的付出。”

既然没事做,那就自己找个事做吧!妈妈特地从老家过来陪伴女儿,在她的鞭策下,苏燕蓉每天清早都去中山公园练功喊嗓,并继续苦练水袖花技巧,怎么收半袖后再转花,怎么做出各种立片花、平面花、大刀花等形态,怎么双手转单手转翻身等。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

2001年,歌仔戏团里有一个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导演进修班学习的机会,好学肯学的苏燕蓉很幸运地成为第一人选,前往上海继续深造。能够换环境再次学习,苏燕蓉很是珍惜,她在校园里勤勉用功一如往常,不是导演班的课也去蹭课旁听,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吸收。

这样一过又是一年。

4/

导演班学成归来后,团里开始排演曾学文老师的原创大戏《邵江海》,苏燕蓉饰演剧中邵江海的师妹“春花”。排练中,她发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以前的表演是被动演绎,角色分配到自己身上,弄清楚行当、道白、唱腔,导演让怎么走就怎么走。但这回,苏燕蓉更习惯于主动创造,去思考,另行提出想法,再做必要加工。她经常跑去跟导演沟通,“我觉得这个地方情绪好像不够”,“我这个动作是不是更好”……剧中,春花和少爷逃跑那场戏,苏燕蓉练了成百上千次,背手找墙壁,力道分寸的把握,扶墙状态的正确与否等,她都要求精益求精。

《邵江海》中的戏中戏《六月雪》,是“春花”遭辱后的登台表演,也是自尽前最后一次表演。那种悲愤、不甘和呐喊,仅有唱、念显然不够。于是,导演找来苏燕蓉,让她先按自己的感觉舞动水袖,然后再一起定动作,哪里要有“点位”,哪里要抛,哪里做花状等,苏燕蓉和导演一起,共创了许多水袖的动作来表达人物情绪,于是有了剧中“春花”的完美呈现,淋漓尽致的水袖表演,成了戏里不可或缺的黄金点。苏燕蓉演出了乱世之下戏曲演员的悲情,也演出了水仙含情求而不得的楚楚动人。情、技高度融合的表演,让人物有了内核,也让观众有了满足感。

“春花”这个角色,让苏燕蓉获得了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也让她更进一步明白了——职业生涯的厚积薄发,一分一毫都是积累,一点一滴全是收获。

2009年,苏燕蓉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她成了百年歌仔戏的第一朵“梅花”,这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也是每一位戏曲演员毕生追求的目标。那一年,苏燕蓉才31岁。这之后,没有什么角色能让苏燕蓉退缩,她不停地挑战自己,“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不管戏份多少,她都愿意为塑造一个角色而废寝忘食,全情投入。她在表演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又通过导演专业的学习打开了另一扇窗。她说戏曲的表演,每次都是现场直播,唯有不断精进技艺,才能减少出错率,向观众奉献最精彩的演出。

长期练习长水袖,会让手臂变得粗壮,夏天穿无袖的衣服不好看。舞台上也并非经常需要长水袖,所以这几年苏燕蓉练得少了。但每当重要演出需要表演时,她总会提前几天突击练习。有一次,她接到中马送王船世遗演出的通知,时间只有两天,3米的长水袖功,一时要恢复实在吃力。加之那段时间苏燕蓉正在导演新戏,白天没空训练,晚上在剧场盯戏要持续到散场。要强的苏燕蓉便利用散场后的时间加班加点日夜不休,直到运用自如才作罢。

她一直是这样跟自己死磕,要以一技之长,拿出别人所没有的专业。要把自己手中的每件事,都尽力地做到最好。

5/

苏燕蓉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进校园做传承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一比一画一招一式,她都希望可以到位。训练水袖时,一个收袖的动作就要示范十几二十遍,一次次地抠,一点点规范,间或用理论说明注意要点——水袖收的时候,不能跟劲做对抗,要顺着力道。

同一个动作教了一次又一次,整个学期多次往返,教学时自己也要多遍示范,半天课下来,累到手抽筋。但,苏燕蓉认为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严厉比和稀泥好,抓得紧才是爱生之道。而且,她觉得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教了学生,自己又重温了一遍这个戏,双重收获。

对于传承教学而言,苏燕蓉认为,长期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人会更有实操性。实际教学中,她不仅教学生动作形体,也教出现差错时的备用方案,以及如何补救等。有时,为了一个水袖的细节动作,苏燕蓉都愿意一遍一遍慢慢地讲、细细地讲,直至确认都做到位为止。

苏燕蓉在厦门已经培养出了两朵“戏曲小梅花”,分别是厦门海沧北附学校“小海豚戏曲社团”的夏米莱和厦门艺术学校18级歌仔戏班的陈静怡。苏燕蓉说,传承不仅是在培养演员,也是在培养观众,让孩子们提前接触戏曲,把传承的种子播进她们的心中。也许她们未来并不从事表演,但提早让学生对传统的地方戏曲多点了解,慢慢吸收,是培养观众的方式之一。毕竟,培养懂得欣赏戏的观众,培养好演员,排演好剧目,缺一不可。

技艺

1. 收袖

水袖基础动作,用中指顶住中缝,将水袖迅捷收回,收得干净利落,快如闪电。

2. 抛袖

收完袖后要再抛出去,向外抛、向上抛、向左抛、向右抛均可。

3. 拂袖

将水袖靠大腿前一展,随即往旁一抖,左右均可。表示整衣掸尘之意。双抖两抖,多在出场亮相时做整冠理鬓等动作。

4. 投袖

又名摔袖,两袖齐往旁摔去,左右均可,也可单摔。表示生气发怒之意。

5. 掸袖

先将胳膊肘往回一转,将袖横着往外低掸去,左右均可。表示人要离开的意思。

6. 荡袖

两袖同时做蝴蝶翅式,先往里一抖,再往外一甩。表示着急,没有注意。

7. 掷袖

又称扔袖,先右袖,再左袖,将袖一抓,再往前直扔。表示无可奈何之意。

8. 掩袖

将袖抬至脸部,前手往里弯,肘要圆形遮脸,后退一步再将袖往下,眼往外看,重复三次。表示又想看又害羞。

9. 摆袖

右手扯着左袖尖往左面、右面身后反复摆动,次数不定。表示飘洒自如(多用于旦角)。

10. 扬袖

举袖手往上抬,将袖头往里一抖搭于手腕际,眼往远看,左右均可,表示剧中人远看或叫锣鼓。双扬袖,双手动作,表示高兴。

11. 捧袖

两袖往里一翻搭于手臂之外,再拱手到嘴前,先后摇动三次。表示哀求或诉说事情。

印象

遇见更美的自己

接到报社要采访苏燕蓉的任务时,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2007 年的歌仔戏《邵江海》首演,年轻的春花妹妹文弱纯美,我见犹怜。近20年过去了,坐在我面前的苏燕蓉身材容貌并没有太多变化。两个半小时的采访,她谈戏谈水袖技艺,觉得语言描述不清楚时,会起身做动作。一招一式,春风沉醉。

苏燕蓉身上有一股劲,娇美袅娜的外表下面,藏着阳刚而执拗的内心。她自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13岁来到艺校,一个人承受着来自生活与学业的压力。能自己做的事绝不假他人之手,能做得更好的事一定要做到极致。她总是习惯于给自己加码,不怕苦不怕累,希望好一点,再好一点。

她说一个人不能没有一技之长,她相信天道酬勤。

采访时,苏燕蓉会对每个字的写法与读音再进行确认,碰到专业的戏曲术语,她就不断换字组词,以让我区分同音字。她跟我探讨“褶”字是示字旁还是衣字旁,甚至还用上了“窠臼”一词。丰厚充足的知识储备,使得她拥有不凡的谈吐,所聊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在我意料之外。

说动作说招式,苏燕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她先比画,再说名称与理论。水袖的由来;它的功能性和表演性分别是什么;短水袖抖袖不能超过三下;收的时候,中指顶住中缝,要收得干干净净。什么是云手、水袖,什么是反衬法。苏燕蓉信手拈来,掰开了揉碎了,说得浅显仔细。

问及苏燕蓉的个性形成,她说可能跟妈妈是四川人有很大关系,妈妈性格火暴、强势。苏燕蓉觉得自己和妈妈很像,基因里带来的东西变不了。妈妈要她学会强大自信:“你如果想清楚了就去做,不要犹豫。”还教她要做个善良包容的人:“无论面对什么人,都不要忘了该有的礼貌。”燕蓉觉得,是妈妈一直以来的鞭策,让自己有勇气去对抗这个世界的飞短流长,是妈妈让她懂得人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经过多年的历练和打磨,苏燕蓉认为,为人处世可以谦和低调,但专业上一定要执着高调。戏比天大,说的大概是这个道理。然而,再坚强的人也有自己的软肋,谈起女儿,苏燕蓉忽然就红了眼眶。由于工作忙碌,她陪女儿的时间极少,女儿在寄宿学校上学,好不容易周末回家,燕蓉又因为要去外地演出,错失了母女相聚时光。电话中,7岁的女儿问:“妈妈,你什么时候能来看我?我可真想你。来时给我带个肉松面包好吗?”

母亲的共情,让我在那一刻陪着她泪盈于睫。

时代虽然不断更迭,但一位女性想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仍旧十分不易。来自家庭,来自孩子,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是生拉硬扯的桎梏。唯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将压力生生转化成动力,方能做出一番成绩。

对于女性而言,星辰大海和征程万里,有时也只是缘于我们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点初心。而,人生最值得珍藏的幸福,恰在于此。 07ILfbz1Foa3G/88IJgjXRzria5kpJaScriY31RtX0nB05dlkfpSD2m57cL+DI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