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弟弟小名叫龙龙。他小的时候,长得像个女孩儿,小脸儿白白净净,身体文文弱弱,说话细声细气,特别可爱,也特别聪明。记得他两三岁的时候,听我们几个背诵唐诗,他也能咿咿呀呀地说出来。比如:“床前明月钢(光),一(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两个黄泥(鹂)鸣翠忸(柳),一行白怒(鹭)桑(上)青天”……虽然口齿不太清楚,但我们还是听明白了。有时,听到我们唱歌,他也呜里哇啦地跟着哼,“一闪一闪酿(亮)晶晶,满天都四(是)小星星……”稚嫩的童音,常常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还记得龙龙第一天上学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当妈妈把新做好的花书包挎到弟弟肩上时,他举着双手在地上又蹦又跳,“我上学了,我上学了。”那兴奋的模样,比过年吃了一个大鸡腿,穿了一件新衣服还要高兴。从小学到初中,无论语文还是数学,化学还是物理,弟弟一直都是年级里的尖子生,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爸妈掌心里的宝贝,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骄傲。到现在,二弟还经常说,那时候许多同学见了他都说,“这就是那个学习样样拔尖的华龙的哥哥……”确实,那时的龙龙,在学校里很风光,像个小明星。优秀作业展评有他,年级竞赛获奖有他,三好学生有他,广播里也经常能听到他的名字……对龙龙来说,读书、上学是一件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的事情。
如果能一直这样顺顺利利地读下去该有多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初中快毕业的时候,他的眼睛生病了。刚开始,医生给了几管眼药水和眼药膏,但点了半个月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两个眼睛不仅通红、疼痛,视力也越来越模糊。尽管他忍受着痛苦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班,但没法继续学业了。爸爸带着他先是到乌鲁木齐空军医院治疗,几个月后又转院到北京……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虽然折腾了一年多,眼睛还是没能治好,医生最后的结论是:双眼视网膜萎缩,左眼视力0.1,右眼视力0.5,今后再不能用眼过度,不能看书,如果不注意,过不了几年,眼睛可能就什么都看不见了。面对这样的结局,一家人欲哭无泪。
怎么办?只能休学了。没有了学上,就像要了弟弟的命。他每天蹲在家门口,远远地望着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形单影只的他只能偷偷地抹眼泪。这样的日子过了大概半年,弟弟对妈妈说,他要去上学,只要眼睛还能看到一丝光亮,他就要去读书。
于是,弟弟进入了库车二中重读初三。懂事的弟弟知道这两年为了给他治病,收入微薄的父母已经债台高筑,负债累累,也考虑到自己眼睛的承受能力,他放弃了考高中,放弃了心中的大学梦,毕业时只报考了中专。虽然考试成绩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但因为体检视力不过关,还是被刷了下来。
弟弟不认命。他打听到巴州二中是周边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便将被子和冬天穿的衣服塞进麻袋,扛在瘦削的肩上,独自去了陌生的库尔勒,直接找到教务主任办公室,说:我要转学来二中上学。望着这个身材瘦小、穿着补丁裤子的男孩,教务主任一口回绝:我们学校没有名额,也没座位。弟弟不罢休:我不要座位,在教室最后面给我一个板凳就行,我不占你们的名额和桌子,我当旁听生。还有一个月就要期中考试了,如果我成绩不好,我自己走。看着这个瘦瘦弱弱又一脸坚决的小男孩,不知教务主任是动了恻隐之心,还是要测测弟弟到底有几斤几两,竟破天荒地开了先例。就这样,弟弟走进了巴州二中初三一班当了一名旁听生。期中考试,他的分数排在全年级7个班第二名,与第一名只有3分之差。学校不仅正式收下了他,还免了他的学费和住宿费……
任何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常人不能承受的艰辛与汗水,弟弟也一样。他小小年纪就给自己定下了座右铭:学生没有星期天!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当时的巴州二中,全校只有一个男生宿舍,所有住校的男生(从初中到高中大概有六七十人)只能挤在一个大宿舍里。晚上大家自习完后回到宿舍,都会叽叽喳喳说会儿话、聊会儿天。弟弟从不和别人拉呱,他快速洗漱完,就爬上自己的铺位,继续看书。他总是最后一个睡下,最早一个醒来。少男少女都瞌睡多,为了能够早起,他用皮带把自己的手拴在床头,只要翻身就可以惊醒。每天,他只让自己睡5个小时,早上起床时,同学们都还在酣睡。不能拉灯,他就到外面的路灯下看书,背课文。那时的冬天冷得出奇,尤其是早晨。弟弟就一层套一层,穿上厚厚的衣服走出宿舍。迎接他的,是寒冷,是寂静,是尚未破晓的黎明。等他搓着冰冷的手,看了好一会儿书了,远处才响起清扫马路的声音……就这样,弟弟最终以巴州二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自治区一所重点学校。
往事不堪回首。每次谈到那段艰苦的日子时,我们姐弟几个都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那时家里穷,弟弟眼睛本来就不好,还得不到营养,为了省钱,他每天的伙食就只有一碗菜汤和两个馍馍。有钱的同学吃鱼吃肉吃好的,弟弟不吃也不看。有一次,在巴州财校上学的小妹去看他,买了一只烤鸡带过去。妹妹舍不得吃,只说吃过了,这是专门带给你的。弟弟也舍不得一次吃完,妹妹就把剩下的包起来,留到下周再带给弟弟吃……
尽管贫穷,但弟弟很有骨气。有一次,班里的生活委员走到弟弟面前,递上一个信封说:“这是班里给你和巴特(另一位蒙古族同学)组织的捐款,请你收下。”弟弟望着那个信封,眼睛有点儿湿润,但还是回绝了:“感谢大家的一份心意。但钱,我不能要。同学之间是平等的,你们没有义务为我捐款,穷是我自己的事情。都给巴特吧,要不就充作班费。”
中专毕业,弟弟在自治区首府有了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按说,可以轻松一些了。可是,不甘平庸的他,又决定走法律这条路。司法考试规定,必须是本科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考试。他就从大学专科开始学起。从决定自学的那天起,每天下班后,他就独自骑着自行车到离单位不远的树林里去看书。天黑了,回宿舍简单弄些饭吃,又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单位里的年轻人多,晚上不是聚在一起喝酒,就是打牌。人不够的时候就去敲他的门,他不开。有人从门缝往里瞄,然后在外面大声喊:“装什么装,快出来打牌,我们三缺一,就等你呢。”弟弟从不受他们的诱惑,只一味读他的书……新疆的三伏天也挺难熬的,由于他住在顶楼,看书时间长了,屁股上经常湿漉漉的,还起了痱子,即使这样,他都不肯歇一会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弟弟一路过关斩将,终于通过专科考试、本科考试,又以高分通过了难度极高的司法考试,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证书,成了一名专职律师。这些年,他经手办理的案件胜诉率在99%以上。渐渐地,在律师行业,弟弟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有了小小的名气。
快过国庆节了,我们几个姊妹相约,过节时大家聚一聚。弟弟却说:“抱歉,我可能又要缺席了。因为最近要加紧学习新的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为一个案子做准备。”我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不要老熬夜,否则眼睛受不了。他却轻松幽默地对我说:我知道,别担心。当初医生说,我的眼睛只有几年的光明。这么多年过来了,或许是老天爷怜悯我,让我还能看得见。我不能辜负眼前的大好时光啊!
这就是我的弟弟华龙,一个酷爱学习,视读书为生命的人;一个坚韧不拔,让家人引以为傲的人;一个善良、诚信,富有正义感的律师。
2016 年9月22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