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有名氏作家及作品述考

一、元末明初有名氏杂剧家考述

要想确定元末明初有名氏作家作品,必须对记载这些作家作品的相关典籍作一梳理。“导言”部分本论文已经设定“研究范围”上限约在至正五年(1345年)前后,下限约在洪熙或宣德初年(1425—1426年)前后,在此期间活动的有名姓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皆应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根据这个“研究范围”,笔者依据相关典籍(以元末至清代六种戏曲著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重订曲海总目》《也是园藏书古今杂剧目录》《今乐考证》为主要考察对象)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搜罗出符合入选条件的元末明初杂剧作家40名,列成“相关典籍著录元末明初作家作品情况一览表”,并做相关考述。

表一 相关典籍著录元末明初作家作品情况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一涉及吴仁卿、秦简夫、赵善庆等元末明初40位杂剧作家,他们中有38人分见于《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重订曲海总目》《也是园藏书古今杂剧目录》《今乐考证》六种典籍(另有王生、宋让二人见于其他材料),表中详列这38位杂剧家在六种典籍中著录情况。下面就上表中40位作家如何入选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作出相关说明和考释:

(1)从吴仁卿至张鸣善共11人。“绪论”设定“以钟嗣成在至正五年(1345年)二月后的修订《录鬼簿》的时间为上限,此年还健在的杂剧作家皆作为考察对象”。

尽管钟嗣成的《录鬼簿》按“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方今才人”分类载录元杂剧作家,但这个分类也基本是按时间先后排序的。“绪论”中所涉及的元末明初的上限杂剧家基本包含钟嗣成《录鬼簿》“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中所载杂剧家。查该编中共载录有姓名者21人,其中是杂剧作家的有12人,此12人中应剔除屈子敬1人。因为尽管屈子敬与钟嗣成同窗,但是他在《录鬼簿》修订之前[至正五年(1345年)二月后],已经“以学官除路教而卒”,所以得11人。

(2)从钟嗣成至杨文奎共23人。见于《录鬼簿续编》者共22人 ;见于《太和正音谱》“国朝十六人”者9人,小计共31人。然三种典籍(《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中重见者有8人 ,去其重见者,故得23人。

(3)朱权、朱有燉2人。朱权虽为朱有燉叔辈,然仅长其一岁,且比朱有燉早逝近十年,朱有燉卒于1439年。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自称“丹丘先生”,并在“新定府体十五家”中,将自己具有“豪放不羁”特点的“丹丘体”列为第一,表现了领袖曲坛的风度和魄力。

(4)黄元吉、李致远、王生、宋让4人。黄元吉,见于清人黄丕烈所著《也是园藏书古今杂剧目录》;李致远,见于清代姚燮《今乐考证》和今人邓长风在《关于几部元杂剧作者主名之我见》;王生,见于明代闵遇五刻本《西厢记》之附录和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宋让,见于明高儒《百川书志》。有关4位元末明初杂剧家及其杂剧作品的详细情况,分见于“表二元末明初有名氏作家、作品表”之后的“考述和说明”,本处予以省略。

二、元末明初有名姓杂剧家杂剧作品考述

笔者根据以上40位作家人选,从有关典籍中梳理他们杂剧创作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关考辨和分析,确定了他们的杂剧作品名目,列表如下:

表二 元末明初有名氏作家、作品表

续表

续表

①见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278页。

续表

关于表二的一些考述和说明:

(一)根据上表得出的总体结果

元末明初有名氏的40位杂剧家,创作杂剧作品为154种,现存33种,有残曲者6种。

(二)关于一些杂剧家作品的考述
1.朱有燉杂剧作品

朱有燉作品今知31种,除7种作品能确定作于《录鬼簿续编》成书前外,另有18种作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至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之间 ,还有6种时间无考,但“据其内容和风格推断,也应该不出永乐和宣德年间” [1]

2.关于黄元吉与《流星马》

邵曾祺认为黄元吉“与贾仲明、刘东生等应是同时人物” ,理由是:《录鬼簿续编》“失载名氏”所作杂剧中有《流星马》,而明脉望馆“于小谷钞本”也有《流星马》杂剧,两者应为同一者。因明抄本中题为“明黄元吉撰”,所以据此推出黄元吉当为元末明初人,《流星马》自应为元末明初作品。这里面牵涉两个问题,必须作出说明:

(1)黄元吉的《流星马》与《录鬼簿续编》中无名氏的《流星马》。尽管明宣德前后成书的《录鬼簿续编》与明万历年间的脉望馆“于小谷抄本”均有《流星马》杂剧名目,而且在题材上皆述黄廷道盗取流星马之事,但所演剧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可以通过两种文献的“题目正名”明显看出:

《录鬼簿续编》中“题目正名”为“左贤王招百载桂枝节 黄廷道走千里流星马”;而在“于小谷抄本”中为“房玄龄谋略施兵法 李道宗智退金戈甲;贤达妇舍命救儿夫 黄廷道夜走流星马”。《录鬼簿续编》剧本虽已佚,但“题目正名”明显是说此剧与“左贤王”(汉匈奴左屠耆王)有关,演汉代黄廷道故事,且凸显的是“桂枝节”时的“走千里”;而现存的“于小谷抄本”四折较为复杂的剧情,演唐代黄廷道盗野驴万户流星马故事,凸显的是“夜走”。两本主人公名虽同,且均涉及偷盗“流星马”故事,但发生朝代不同,盗马的具体时间、地点、方式及事件发生过程等均不同。

所以,笔者认为不可将黄元吉的《流星马》等同于《录鬼簿续编》中无名氏的《流星马》。

(2)黄元吉确为“元末明初”人。尽管我们不能将黄元吉的《流星马》等同于无名氏的《流星马》,但有资料证明黄是元末明初人。根据清人黄丕烈所著《也是园藏书古今杂剧目录》,黄元吉列名“元本朝王子一”与“本朝谷子敬”之间。黄丕烈所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作者及其作品,之所以如此排列,自有所据,王子一和谷子敬都为元末明初人。据此我们可以将黄元吉及其作品归入元末明初。

3.李致远与《大妇小妻还牢末》

《大妇小妻还牢末》见于《太和正音谱》,入无名氏目,然清代姚燮《今乐考证》“李致远”名下有同名杂剧,列“杨文奎”之后,“陈大声”之前。存本见于《元曲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古名家杂剧》。《元曲选》题名《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比其他两书在第三折、第四折多出九支曲子,其他三书基本一致。

邓长风在《关于几部元杂剧作者主名之我见》中,经考证认为李致远“是元末明初人” ,有很强的说服力,本书从之,故列入表内。

4.关于王生与《围棋闯局》

傅惜华在《元代杂剧全目》中列王生及其作品《围棋闯局》于元“末期杂剧家作品”之末 ,有一定道理,以下作进一步论述。

《围棋闯局》最早著录于金台岳家刻本《西厢记》卷首,题名《莺莺红娘着棋局》,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增补之作,未署作者名氏。后又见于明代闵遇五刻本《西厢记》之附录,在此刻本中,闵有一段评论说:“元人咏《西厢》词有云:‘董解元古词章,关汉卿新腔韵,参订《西厢》的本,晚进王生多议论,把围棋增。’岂实甫之后,又出一晚进王生耶?抑其人意在左关右王而为是也;耳食者因此便有关前王后之说。然《围棋》之词,板直淡涩,不惟远逊实甫,亦大不逮汉卿,其为另一晚进无疑。”

从这段评论我们可以看出,闵遇五反驳“耳食者”对元人咏《西厢》词的解读,是根据《围棋闯局》的词采来判断它的作者不是王实甫,而是“另一晚进”王生,这应当是有道理的。至于王生为何许人也,闵遇五未作考证和探讨。

孙楷第先生曾根据由苏天爵《滋溪文稿》考证,王实甫在后至元三年(1337年)还在世,但“至少亦近八十”

金台岳家本《西厢记》刊刻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元代后至元三年(1337年)至弘治十一年(1498年)之前大约有160年,这中间的杂剧作家都可称为“晚进”。但是,咏《西厢》词是元人所作,《围棋闯局》作者“王生”当然是元人。闵遇五的推断是王生为王实甫以后之人,这不成问题,但不能排除王生在元末明初还健在的可能,所以本表将王生及其作品列入其中。

5.关于宋让与《客窗夜话》

明高儒《百川书志》载:“《客窗夜话》一卷,皇明洪武中天京士夫广阳宋让著。一折,中吕宫四十二曲。” 明朱权亦有同名杂剧。邵曾祺认为宋让即朱权 ,笔者以为仅凭剧名相同来判断,理由不是很充分,故将宋让列入元末明初作家之列。

(三)关于存疑的杂剧作品考述

除本表所列之外,尚有部分杂剧家作品见于其他文献,这些作品在过去的研究中,被认为作于元末明初前后。由于相关证据并不十分充分,所以本论文暂列为存疑,不纳入本表。但为了更清楚地论述起见,此处列出这些存疑的作家和作品,并简要申述不纳入本表的理由。

1.春牛张与《荆(京)娘盗果》

《贤达妇荆娘盗果》(简称《荆娘盗果》,或称《京娘盗果》),见于《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永乐大典》《宝文堂书目》《元曲选目》《今乐考证》《曲录》等著述,均入无名氏剧目,《也是园书目》入“元无名氏”目。《录鬼簿续编》载其“题目正名”为“义烈夫士廉休妻贤达妇荆娘盗果”。由此可以看出,《荆娘盗果》杂剧有两种可能:其一为“元无名氏”;其二为元明间无名氏。

此剧未见传本,但明末清初词曲家李玉《北词广正谱》中亦有《贤达妇荆娘盗果》剧目,仅录有“〔仙吕〕〔赚煞〕托赖着当今圣主”一句残曲,其上题为“春牛张”撰,今人赵景深辑入《元人杂剧钩沉》。

但是,傅惜华将春牛张的《贤达妇荆娘盗果》列入元代“末期杂剧家作品”,而邵曾祺亦将之列入“元末明初作家作品” ,然两者俱未说明其理由。傅、邵两人有可能误将《北词广正谱》中春牛张的《贤达妇荆娘盗果》,等同于《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中所著录的无名氏同名作品,当作存疑。

其实,杂剧名相同而作者不同的事例很多。如同为元前期杂剧作家的李直夫和赵文敬都作有《宦门子弟错立身》,不过后者是“次本”而已;王实甫、梁进之和元末明初的王仲元都作过《于公高门》,梁作为“旦本”;而以《娇红记》为题的杂剧,同列王实甫、金文质、刘东生、和汤式四人名下,汤作为“次本”……

因此,《北词广正谱》中的《贤达妇荆娘盗果》是否就是《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等提到的元末明初“失载名氏”杂剧,是很难下定论的。当然,春牛张是否为元代人或元末明初人,亦是难下定论,因此存疑。

2.马惟厚与《风月囊集》

马惟厚在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中入“卷一”之“前期杂剧作家作品”,列“朱有燉”后。据高儒《百川书志》载:“《风月囊集》二卷,皇明古汀 里马惟厚编。改桂英诬王魁海神记也。凡六折。” (《宝文堂书目》,亦著录此剧,未题作者名氏)傅惜华定其为“明嘉靖以前”人。但马惟厚是否元末明初人,未能确定,暂存疑。

[1] 陈捷《朱有燉生平作品及其考述》,《艺术百家》2001年第4期。这六种杂剧为《小天香半夜朝元》《兰花叶从良烟花梦》《福禄寿仙宫庆会》《 搜判官乔断鬼》《四时花月赛娇容》《文殊菩萨降狮子》。 2ZtLFNEnqP15+vElIZdJ2oceu23oa5KLwiUoFHXv7tubp23jvRuX1oVp2ag872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