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元末明初杂剧研究》终于杀青了,王平请我来作序,我非常高兴。

2002年,我在苏州大学带博士,王平是我的第一个博士。博士论文选题时,我给了他三个建议:第一,做安徽戏曲研究;第二,做张潮研究;第三,做元末明初杂剧研究。对他来说,前两个较容易,第三个较难。

第一个容易,是因为王平的硕士论文研究安徽贵池傩戏,除了贵池傩戏,还对安徽戏曲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有大量的积累。第二个容易,是因为王平在读硕期间,我刚被任命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大家同甘共苦,创建中心,王平、耿传友、董玉洪、潘华云等弟子不仅出力,还介入徽学资料整理和研究。王平不仅参与校点《新安名族志》,还对歙人张潮有所了解,如就此展开研究,也是较为容易的。第三个是有难度的。作为杂剧史上的一个过渡期和转折期,元末明初杂剧还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可以说是学术上一块比较难啃的“骨头”。做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根据相关的戏曲典籍做梳理、分析、研究工作,还要从海量的经史子集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考据考证。这个研究,其难度远远超过其他,要想在短期内取得成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它是有价值的,花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王平选择了最难的一个,做得很辛苦,也很成功。博士毕业时,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致给予好评,尤其是王水照、吴新雷等先生对之赞赏有加。王平是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20多年来,他一直深耕元末明初杂剧研究,陆陆续续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近十篇与之相关的论文。今天的这部专著,也是他多年辛苦努力的结晶。

王平淳朴、善良、尊师、睦友、敬业。博士毕业后,先在安庆师范大学工作,后人才引进至浙江传媒学院。在不同的工作单位,都有良好的口碑,也取得了诸多成绩,是我为之骄傲的一个学生。

关于本书,除绪论外分列六章,主要内容就是梳理、考述元末明初有名姓杂剧家作品和无名氏杂剧。在书中,笔者厘清了这个时期40位杂剧作家及其154种杂剧的相关信息;揭开了“杂剧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元末明初约147种无名氏杂剧的美丽面纱;深入探讨了这个时期诸多独特的戏曲文学现象,如:杂剧南移、无名氏杂剧涌现、藩王及依附藩王的杂剧创作、正统至成化间的杂剧真空期等;阐明了元末明初是杂剧史的一个过渡期和转折期的学术观点。书中关于萧德祥、秦简夫、汤舜民、陈肃、朱棣等人的专论,以及关于佚名杂剧《郭桓盗官粮》《邢台记》《危太朴衣锦还乡》的考证,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内容丰赡,结论严谨,对同行和学人有所启发,对邵曾祺等人的著作也有丰富和补充。

本书以考据考证为主,用力甚勤,学问扎实,价值甚高,是一本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对于本书的出版,我表示祝贺!

朱万曙
2024年6月18日 HSuhFOYiovtMAAqkOtLHMr0dfGYxsEq9TywIRy9NX0mo3vndVLm348vAiuAvFq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