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雁山云影瓯江风

七里港离温州城,二十里水路。站在温州城麻行僧街,能听得到瓯江汹涌的涛声,能听得到江心屿边大雁的鸣叫。嗐,近处还有声响,沙沙沙沙,沙沙沙沙,那是蓊蓊郁郁的大榕树(也叫大青树)掉叶了,叶子在街面石头路上飞舞。因为秋天,起风了。河中欸乃,乡下梧田的“河鳗船”进城了,船里是当年孙权进贡给曹操的那种瓯柑和菱角。敲梆声激越,“奔!奔!”那是乡人在唤卖馄饨。间以长音:“油炸果(油条)……”(男声)“纸蓬(女声,当年很粗糙的一种手纸)”。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谋生的声音。

风里云里,历史上的温州,名称时有变换,地域时大时小。唐高宗朝(675),“处州析置温州”,才有“温州”的叫法。之前都叫“永嘉”,之后也永嘉、温州变换着叫,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写雁荡山,开篇道:“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而南宋文天祥“指南”,又说“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温州古称“瓯”,其地形最早被《山海经》提及:“瓯居海中”。说法不一定科学,但当年七零八落的,没有被东海和瓯江冲积好,完全是可能的。温州柳市七里港一带,应当都属于冲积平原。丘迟有佳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他是温州临近湖州人,任永嘉太守期间,说温州“控带山海,利兼水陆”,概括更为准确。但“利”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就很难说了。老实说,古时候,相对于中原,温州乃边蛮之地,经济和战略地位太不重要了。中原征服了,温州跟随征服了。温州萧条而清冷。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38),置永宁县,辖温州连同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户不满万”。你看这人数!只有在美好的唐宋王朝,社会高速发展,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即1085 年,温州四县已有 121916 户。

大体上说,南宋以后,温州和温州人才被外界关注,声名日重。为什么呢?那是大宋一分为二,南宋偏安杭州(那时叫临安),温州就近杭州,温州多多少少捡了个便宜。南宋时,文状元就有五位,武状元更多,十七位。进士达一千余人!

南宋温州出了个重要人物叶适。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与发展温州前辈薛季宣、陈傅良事功学说,哲、史、文诸学均有成就;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有卓绝见解,是我国首个批判传统“抑末(工商业)厚本(农业)”的学者。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叶适平生提倡经制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理。当时的中国,还有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朱熹名显,治学深厚,但他的理论多抑制人性自由,禁锢人们的思想!而叶适来“实”的,主张扶持商贾,这很重要。可见那时温州的商业活动已有规模。《宋本方舆胜览》说温州“其人善贾”。早在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温州商税已经高达 25391 贯,是全国各县平均商税的七倍!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温州设立市舶务,管理海外贸易。日本商船经常出入温州。温州还同高丽、印度、爪哇等地有贸易往来。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温州人周伫随商船到高丽经商,是为最早文字记录者。

叶适及其“永嘉学派”的“事功”主张,对温州后世影响是很大的。

“有飞鸟的地方,就有温州人。”话是夸张,也无不道理。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温州人闯荡天下,生生不息。温州西郊有个地方叫驿头,离我的老家三公里,我的祖上就是驿头人。驿头程志平,又名程三康,和我同宗,抗战前闯入法兰西,日子难过。1933 年,转辗法属殖民地非洲加蓬国经商,娶当地黑人为妻,吃尽苦中苦,渐成庄园主,著名的富商,至加蓬国会议员。儿子程·让平 1942 年 11 月出生于加蓬,在法国读完大学,后参政,当过加蓬外长,2004 年,当选第 59 届联合国大会主席,2008 年,当选非盟委员会主席,几年前与前舅子竞选总统(险败)。他多次到驿头寻根问祖。让平“正”字辈,我是“明”字辈,“明成正广”,算起来,他是我的孙辈。

程志平是传奇人生,儿子程·让平也是传奇人生。人生背后的酸甜苦辣,又有谁知道呢?

温州在外省经商创业人数 175 万,上海和北京各 20来万人,深圳一地 10 来万人。2000 年,我随西部大开发采访团到达新疆,新疆温州商会会长说,那里温州人有10 万。那么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有多少呢?温州侨联前主席告诉我 68.8 万。

诗人、政论家邵燕祥先生说:“温州人即使在国外,一不做乞丐,二不做妓女。”实是不易。温州现今常住人口900 多万。每年上缴税金约 60 亿元。珊溪水库自己造,金温铁路自己造,飞机场也自己造。只是有个要求,一个乘客交 50 元机场建设费。温州机场这样做了,全国机场跟着也这样做了。

温州人自主,不靠,无怨言。苦拼、悲壮,死而后已。

有人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这是别人的解读。犹太人当年是没有“家”的,温州人却有温州。为什么温州人会出现四海为家的情况?非常简单,温州地少人多,资源匮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好。但温州有江有海,并不十分封闭。温州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为了活着,为了活得好,温州人笑别故土,敢为天下先。

瓯江之水自凤阳山来,刷过丽水、青田和鹿城,在雁荡山麓和东海相吞吐,呈现出橘黄的颜色。本书主人公叶旭强,生长于斯。即瓯江口北岸,乐清“西乡”七里港。查家谱,他和叶适同宗。叶氏第 54 代有兄弟 7 个,老二叫叶仁训。叶仁训是叶适和叶旭强共同的先祖。第 55 代,叶仁训生有三个儿子,老大叶光袭(字曾哲),老二叶光宅(字曾文),老三叶光贮(字曾仁)。老二叶光宅是叶适一脉,叶适是第 62 代。叶旭强的祖先是老三叶光贮。到了叶旭强已是第 86 代了,属于天字辈。

先且放过认祖归宗。江南水乡,“控带山海”的温州,很少出蜂目豺声的人、张扬张狂的人、凶悍生猛的人,也很少出气吞万里如虎的人。所多是平和内敛的人、温敦慈爱的人、智慧通达的人、逆来顺受的人、吃苦耐劳的人、坚韧不拔的人。叶旭强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扎根故土,蓬勃开花,是温州人一种顽强的生命形态。当然了,这种顽强的生命形态也是属于中国人的。 CTBpecdBObR/fvOQJXR/lzXW/LW3vvVf+Qrd4Eg7h1A9pvPdiCEZiSJFtKsueX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