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这一古老而深邃的学科,宛如一座巍峨的智慧大厦,其基石深埋于人类文明的土壤,其架构承载着无数智者的思考与探索。《论语》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与探索数学的过程中,思考的价值至关重要。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最终沉淀下来的成果正是前人经过缜密思考和检验后获得的,它们可以为后人的进一步思考与学习提供帮助。
数学发展的历史,即数学史,不仅仅是一系列事件和人物的罗列,更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智慧的传奇。它见证了人类从对数量和形状的懵懂认知,到构建起精妙绝伦的数学理论体系的伟大历程。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曾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体现了古人在数学研究中的执着与深入。
回溯数学发展的长河,我们便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方法都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无数数学家辛勤耕耘所孕育。
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是为了赋予数学以生命和灵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并非枯燥的数字和字母等的堆砌,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通过了解数学史,学生能够置身于那些伟大数学家的思考之中,感受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体会他们的坚持与突破。
建成校长作为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无疑是值得赞扬的。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投身于这部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作品的创作,这是一项值得称赞的壮举。数学的世界广袤无垠,他勇敢地踏上了探索其历史脉络的征程,这需要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这部作品旨在梳理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和策略,探寻其演进的轨迹。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数学家相遇,聆听他们的思考,感受他们的激情,领悟他们的智慧。而年轻的建成校长则是这奇妙旅程的引路人。
当前市面上也有一些相关的作品,但更多的是教育工作者从宏观角度的阐述,且偏重理论,缺乏出自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和紧密结合实际的生动教学案例。而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深入挖掘了数学史的丰富内涵,而且将重点聚焦于如何切实有效地将数学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本书精心挑选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史教学案例,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教学素材;同时还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史来领悟数学的本质,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应当积极倡导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数学史,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数学史呈现给学生。正如荀子所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之旅,让学生在数学史的光辉照耀下,更加热爱数学,更加善于思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亲爱的教育同人,请坚持对数学本源的探索,莫为困难所阻;也愿建成校长在数学的星辰大海中不断前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为读者展现数学更为丰富和绚烂的画卷。相信你的努力将为更多人开启数学之门,让他们领略这门学科的魅力与力量。
我想,建成校长编写这部作品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学史教学的魅力与价值,感受数学的力量与美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以数学史为主线的数学教学天地,领略数学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汲取其中的智慧与灵感,为未来的数学教学研究和应用注入新的活力。
华应龙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