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题另见:第10问“总和别人吵架”、第63问“不愿意分享”
“我们家的孩子是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跟她一起玩,我和我先生又很忙,这让我很难过,感觉我家是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家,没有足够的乐趣和活力。但是有时候,我们又担心自己投入太多精力关注女儿会宠坏她。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女儿像其他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拥有自由自在的童年,同时又不会被宠坏呢?”
人们经常用这些词来形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傲慢自大、专横跋扈、自私自利、适应不良、内心孤独、令人讨厌。但是,这些描述是否正确呢?如果正确,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征真的是天生的吗?最新的研究推翻了以往大多数人对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和没有事实根据的评判(谢天谢地)。有的研究还对独生子女有较为积极的评价,这应该会让父母安心。以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发现。
在成就和智力方面,独生子女似乎遥遥领先。一项为期20年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更高,考试分数更高,词汇量更丰富,成就更大。研究还表明,大多数独生子女生活幸福,和父母关系更紧密,他们并不比非独生子女更自私、孤独或适应能力差。数百项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同龄的非独生子女并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若干因素确实给独生子女带来了特殊问题,但家长可以借助以下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独生子女有很强的自尊心,因为他们拥有家长全部的关注和爱。因此,他们会表现得有点儿自命不凡,而这种心理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所以家长要小心,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他自己最重要,也不要给他一种世界围着他转的印象(尽管家长确实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独生子女很多时间是独处的(或者和大人在一起),有可能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家长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个宠物,让他负责照料,也可以带他一起参加一些慈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比如为独居的邻居做饼干,或者让孩子辅导熟人家年龄较小的孩子。另外,参加活动也会帮助孩子学会等待和倾听他人,而不是只让家长围着自己转,事事顺着自己来。
所有的孩子都想取悦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唯一”。独生子女的心理负担可能更重,他们通常有更强烈的成就导向,有完美主义倾向,也更有可能成功。他们往往在标准化考试中表现更出色,成绩更优秀,受教育程度更高。所以,家长要时时注意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苛求完美。孩子完成任务后,家长要克制住想要介入或纠正错误的冲动,不要过多参与孩子的事情,对他的期望也不要远超他的能力范围。独生子女则需要学会自我放松,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尽量屏蔽来自家长的压力。
一项对两万多名幼儿园儿童的研究发现,老师认为家里至少有两个孩子的儿童更擅长发展和维持友谊、与人相处,更愿意安慰和帮助他人,更善于表达感情,也更敏感。这并不是要让家长再生个孩子来帮助独生子女提高社交技能,但家长确实应该创造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处,这样她就可以学习如何开始一段友谊。适合孩子的社交机会有很多,家长可以考量后做出决定。家长可以和其他孩子的父母商量好一起带孩子或轮流照看彼此的孩子,以便让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参加野外训练、家庭聚会、与朋友一起度假、与邻居家的孩子做玩伴或一起打儿童棒球、参加夏令营、加入俱乐部,或者让孩子单独去别人的家中留宿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日常互动中学会了解决矛盾、处理摩擦、谈判或妥协,而独生子女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通常会有所欠缺。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学习怎样解决矛盾和处理不可避免的问题,让他有能力独自面对现实世界。家长可以通过善意的玩笑,让孩子学会自嘲。家长不要陷入永远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争执的误区,因为夫妻间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争执并不一定要分出胜负,家长通过争执可以向孩子示范如何友好地向对方提出不同意见,解决矛盾。
家长不要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就试图让他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让自己的人生“圆满”。相反,要仔细考虑孩子独特的才能、兴趣、激情、个性和气质,然后思考孩子目前参加的培训班和兴趣班是否适合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独特才能和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是说参加这些活动只是家长根据自己的天赋、优势、技能或曾经的经历为孩子做出的选择。家长要尽力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孩子应有的权利。
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养育孩子的关键秘诀始终如一:把每个孩子都当成独生子女来对待,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独立个体。就个人而言,我和我先生都是独生子女。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承认(至少向彼此承认)我们两个都发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