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1问 发脾气

相关问题另见:第12问“咬人”、第37问“愤怒”、第40问“哀伤”、第47问“精神压力大”、第96问“抑郁症”

问题

孩子情绪失控,会忍不住哭泣和尖叫;经常情绪崩溃;无法摆脱沮丧情绪;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为了引起注意或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发脾气。

“我女儿3岁了,每当不能得偿所愿时,她就会大发脾气,情绪激烈得简直能赢得奥斯卡奖。我怎样做才能避免她情绪失控呢?”

◎ 为什么需要做出改变

“你简直不敢想象你小天使一样的女儿在奶奶家又干了什么!她乱发脾气,像个小恶魔!”

“他又踢又叫又吼,只是因为我没有他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旁边的其他父母都盯着我们看,太尴尬了,我要是能隐形就好了!”

在父母眼中,孩子乱发脾气肯定是令人讨厌和尴尬的行为。

刺耳的尖叫、乱挥的手脚、失控的行为,孩子发起脾气来,简直能拿奥斯卡最佳表演奖。当孩子在学校、棒球场或超市使出这些招数时,家长会感觉尴尬至极。孩子为什么要自导自演这些令人精疲力竭的闹剧呢?答案只有一个:他们知道发脾气虽然非常不文明,但可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很多1到3岁的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会试图通过发脾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一点儿的孩子也会行为退化,回到“发脾气阶段”,特别是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压力或难以应对的变化时。(有些成年人也会乱发脾气,他们大喊大叫、摔门或破坏东西。)但是,孩子是否会经常乱发脾气,取决于他第一次这样做时家长是如何应对的。毕竟,孩子这样做只是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一旦他第一次尝试时如愿以偿,他就很可能再试一次,并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脾气。如果孩子一直这样,和谐的家庭氛围就一去不复返了。

孩子乱发脾气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惹得周围人盯着看,让家长心烦意乱。家长不要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躺倒在地,大喊大叫,乱踢乱打一通,就会得逞”,一定要下决心纠正孩子这种令人讨厌的行为。

◎ 问题表现

孩子难免会发脾气,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说明孩子可能不只是情绪不好那么简单,家长应该寻求心理学专业人士或医生的帮助。

• 孩子发脾气的频率或激烈程度在增加。尽管家长一直在努力,但孩子发脾气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或者反应越来越激烈。

• 出现安全问题。孩子反应如此激烈,以至于他的安全(或其他人的安全)受到威胁;孩子似乎在故意伤害自己(用头部撞墙或以拳头击打墙壁)。

• 发育迟缓。与孩子年龄相仿的儿童通常不会乱发脾气。

• 情感原因。孩子由于经历了带来心理创伤或压力的事件(比如灾难、交通事故、父母离婚、亲人离世)开始情绪失控。

• 神经或精神疾病。如果家长凭直觉怀疑孩子脾气暴躁可能是由精神或神经疾病导致的(双相情感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抑郁症),那就不要犹豫,要立即寻求能诊疗儿童或青少年的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帮助。

家长须知

什么时候需要注意孩子发脾气的问题

美国儿科学会表示,孩子有以下任何表现,家长都应当咨询儿科医生或心理学专业人士:孩子一天之内发好几次脾气;孩子每当感到沮丧或愤怒时都要通过发脾气来发泄;孩子脾气非常暴躁;孩子发脾气持续的时间很长;孩子在发脾气时伤害自己或他人,或破坏财物。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以排除患病的可能。如果孩子发脾气损害了正常、幸福的亲子关系,家长也要带孩子寻求帮助。孩子需要外界的情感支持和帮助来学会控制愤怒情绪。

解决方案

孩子常常会发脾气,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他们知道发脾气能有效达到自己的目的。改掉孩子这个坏习惯的秘诀是永远不要让步。实际上,孩子发脾气时家长给予他的关注越多,孩子宣泄情绪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家长要改变应对方式,要一再让自己冷静,忍住冲动,不要理睬孩子,让他自己先闹腾一会儿。如果家长能坚持这样做,过段时间就会看到孩子发脾气的次数在慢慢减少。与此同时,家长一定要在孩子的成长纪念手册中详细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孩子无理取闹起来会让你无可奈何,觉得育儿充满艰辛,但等以后翻看这些记录,家长会感到很欣慰,会津津有味地回忆起孩子的成长历程。孩子的成长进步是家长最幸福的回忆。

◎ 步骤1:早期干预

预防孩子情绪崩溃最好的措施是在他发脾气前干预。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学步儿童常常脾气暴躁,但即使是学龄前儿童,甚至成年人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孩子发脾气最常见的原因列举如下,家长可以看看哪些符合孩子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

• 要求太过分或以自我为中心。

• 心理不成熟,面对挫折不够乐观,容忍度较低。

• 坚持己见,独立意识强,不能如愿时,会感到心烦。

• 无法用其他方式表达感受、需求或挫折感。

• 压力大、心理创伤、疾病、抑郁或突然的生活变化。

• 想要引起他人注意:孩子曾经通过发脾气达到过目的。

• 家庭氛围紧张,父母情绪焦虑。

• 不能理解家长的要求。

• 感到疲惫、饥饿、受到过度刺激或感到无聊。

• 家长给孩子的选择太多或太少,使得孩子无所适从。

• 神经递质失调,神经障碍或心理健康状况不好。

• 没有事先提醒孩子就突然改变他的日程安排。

• 药物的副作用:家长一定要阅读药物说明书,因为一些药物会加剧儿童的焦虑。

2.观察一下孩子是不是天生易怒

有些孩子就是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紧张、更难冷静下来、更加不会调整受挫情绪。家长可以仔细想想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是这样。如果是,家长在养育中就要采取相应措施:提前让孩子知道即将发生的事;留出时间让孩子从容地从一项活动过渡到另一项活动;保证孩子参加的活动动静交替,让孩子可以冷静下来;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午睡。家长也要避免让孩子参加那些可能导致他情绪失控的活动。

3.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实事求是地反思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冷静地对待挫折,还是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也会发脾气?注意,孩子会时刻效仿家长的一言一行!

4.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

家长如果让孩子在高级餐厅、购物车或汽车里坐太久,孩子肯定会闹脾气。要求孩子做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事情(例如:让蹒跚学步的孩子学铺床,让孩子花很长时间做家庭作业)也是不合理的。家长要确保对孩子的要求符合他的能力。

5.识别孩子发脾气前的迹象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宣泄压力或“我要爆发啦”的迹象(握紧拳头、呜咽或大声号叫、胡乱挥手)。家长要留心这些迹象。一旦发现孩子有“马上就要爆发了”的迹象,家长就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来安抚孩子的情绪,以避免场面失控。

◎ 步骤2:快速反应

孩子快要爆发了,家长要怎么应对

假如家长注意到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马上就要大爆发,而自己只剩几秒钟来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有效的方法。

1.安抚孩子的情绪

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冷静下来,可以揉揉孩子的背,抱着他轻轻摇一摇,或者给他哼唱一首歌。家长最好蹲下来,确保你与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高度,与他进行眼神交流并用舒缓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帮他放松下来,减轻焦虑。

2.分散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意识到孩子快要发脾气时,家长要立刻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一起去拿你的泰迪熊。”“我赌你跳不高,不能摸到天空!要不你跳一下?”家长也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看,那边有个小男孩。”最好的办法是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时间要足够长,这样才能让他旺盛的精力通过其他渠道释放。这种方法并不总是奏效,不过确实值得一试。

3.教孩子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

家长看到孩子情绪不对,要及时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感受:“哦,你看起来有点儿累。是不是呀?”“你好像有点儿沮丧。是不是不开心呀?”对于这样有关情绪的问题,孩子可以点头表示“是”或摇头表示“不”。家长舒缓的语气加上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可能有助于安抚孩子,避免孩子发脾气(也有可能无效)。

4.确认孩子的需求并帮他表达

家长可以确认孩子的需求并帮他表达,但不必让步去满足他的需求(比如再吃一块饼干),因为这样已经足以避免孩子情绪崩溃。如果孩子的词汇量有限,这样做尤其有效。“你想让妈妈听。”“你饿了。”“凯文累了,想回家。”

5.不要过度管束孩子

家长管教孩子不要过于严厉。打孩子屁股、对孩子大喊大叫或试图过度管束都会适得其反。

6.提前警告孩子

孩子发火前,家长可以先警告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如果他不管不顾,仍然继续吵闹,就得接受惩罚。用像老师一样严厉的语气告诫孩子效果最好:“冷静点,约翰尼,否则我们就先走了,你一个人待这儿”;“别闹了,丹娜,否则你就自己一个人去反省”。有时候,家长只需要严厉警告就能让孩子冷静下来。不过要注意,警告只对3岁以上的孩子有效。孩子必须能理解警告和惩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且有足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不是仅仅会几个词。

孩子已经发脾气了,家长要怎么应对

一旦孩子开始发脾气,家长就很难管住了,家长只能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耐心等待,直到孩子发完火,慢慢平静下来。以下是具体的应对方法。

1.尽量保持冷静

家长对孩子大喊大叫、摇晃孩子、打孩子屁股或冲孩子发火通常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可以背对着孩子先控制住怒火,或者先离开一会儿让自己冷静下来。家长保持心平气和有助于孩子平复情绪。

2.确保孩子的安全

孩子发脾气时乱踢乱打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包括家长)。家长要环顾周围,看看有没有锋利的东西或其他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东西,尽量把孩子拉到安全的地方。

3.不要理睬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

孩子乱发脾气时,家长不要理睬,不要和孩子眼神交流,不要说话,也不要有其他反应。一定要忍住,不理睬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一旦孩子知道发脾气能如愿以偿,他就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发。

4.不要试图给孩子讲道理

和一个哭闹的孩子讲道理是徒劳的。孩子情绪失控时,根本听不进去任何道理,讲也是对牛弹琴。一旦孩子进入发脾气模式,就会变得不可理喻。另外,不要哄骗孩子,不要承诺给他补偿或奖励。如果家长最终没有兑现承诺,很可能会让孩子脾气更大。

5.必要时带孩子离开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哭大闹影响了大家,或者伤害到别的孩子,或者试图用这个做法来吸引注意力,家长可能不得不带孩子到别的地方。家长应该让孩子去反省一会儿(参见第22问“计时隔离”),好让他冷静下来。如果是在家,家长可能要亲自带孩子去另一个房间。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家长需要停下手头上的事情,把孩子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或者带他回家。这样做虽然有些麻烦,但会让孩子明白家长不会放纵他乱发脾气。

6.仅在必要时抱抱孩子

除非有绝对必要(当孩子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时),否则家长最好不要抱紧正在发脾气的孩子。限制孩子的行为通常会让他脾气更大,但对于一些高度敏感的孩子,这是唯一能让他们情绪平复的方法。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安抚孩子:“你现在很生气,我会抱着你,直到你冷静下来。”情绪失控的孩子通常会焦虑,家长的陪伴可能会让他安心。

7.集中注意力,冷静应对

孩子在公共场所发脾气时,家长不要理会周围人的议论和眼神,不要理会那些“善意的”闲话。这种情况下,家长的首要任务是集中注意力,只关注孩子,并冷静处理他的情绪。

8.保持态度一致

一旦孩子知道发脾气能吸引注意力,他就会采取同样的招数。家长对待孩子这个坏习惯的态度要前后一致,并且要让周围的其他大人(祖辈、保姆、邻居)都采取同样的态度。

研究速递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和作家T.贝里·布雷泽尔顿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家长越努力哄发脾气的孩子,孩子情绪失控的时间就会越久。所以,不要理睬哭闹的孩子,永远不要退让。

孩子情绪平复后,家长应该做什么

家长可以先喘口气,再决定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好让他今后不再任性,并帮助他学会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以下是一些建议。

1.不要急着教育或指责孩子

孩子闹完脾气后,家长和孩子很有可能都精疲力竭,所以家长要尽自己所能去恢复平静,修复亲子关系。先别急着长篇大论教育或指责孩子:“你怎么能这样!”“你就是明知故犯!”。这些话毫无作用。在你和孩子都冷静下来后,再讨论他的坏脾气,这样效果更好。

2.反省自己的处理方式

家长要反省自己在孩子发脾气时是否态度一致,是否冷静,在孩子脾气爆发前、爆发中或爆发后,是否采用了有效的方法。

3.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如果孩子发脾气,家长可以对每次情况做记录,如孩子发脾气的时间、地点、原因,并从中找到规律。例如,孩子在午休前发脾气是不是因为累了,在回家后发脾气是不是因为压力大,中午发脾气是不是因为饿了?孩子是否因为生活中发生了剧变而感到艰难?孩子是不是需要家长告知生活要发生的变化,以便有个过渡期,做好心理准备?家里有什么会加剧情绪爆发的问题吗,例如:家人常常争吵、大喊大叫、父母离异,或者父母有一方外出旅行或晚上要开工作会议没时间陪孩子?家长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改善孩子的情况来减少他发脾气的次数呢?

4.制定惩罚措施

如果家长已经制定了惩罚措施,向孩子发出了警告,而他还是有恃无恐,家长就必须严格采取惩罚措施。例如,让他在指定的椅子上坐下反省(以分钟来计时,每年长1岁,增加1分钟)。冷静椅(也叫思考椅、淘气椅或计时隔离椅)对3岁以上的孩子有效,有时对心智成熟的2岁孩子也有效,但是对年纪再小的孩子就完全无效了。

实用妙招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负面情绪

很多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们没能掌握足够的词语来表达需求或感受。所以,家长需要教孩子一些表达情感的词,比如:生气、非常生气、难过、疲惫或沮丧。家长可以先观察什么情绪最容易引起孩子发脾气,再教他两三个描述这些情绪的词,这样孩子能更快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开始引导孩子使用情感词汇,例如,当家长读睡前故事的时候,可以这样描述:“我敢肯定,熊爸爸在发现金发姑娘睡在床上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生气。”在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向孩子示范如何使用这些词:“现在我们得安静一点儿。爸爸现在很累,脾气也很不好,因为他昨晚没睡好。”孩子理解这些后,家长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他正确描述自己的感受,例如“我非常生气”,或“我觉得自己脾气真的很不好”。刚开始,家长可能需要给孩子提示:“你看上去很不开心,和我说说你的感受吧”,或者“你生气了吗,要不要和我说说”。一旦孩子有了发泄情绪的方法,并且知道家长会接纳他的情绪,他就能逐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与此同时,家长要继续教孩子更丰富的情感词汇,鼓励他用这些词来表达情绪,而不是大喊大叫、乱踢乱打。

◎ 步骤3:培养良好的习惯

1.和孩子聊聊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

家长必须让孩子意识到大家都会有负面情绪,但是不能用发脾气这种不文明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家长要和孩子聊聊,特别是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和他讨论发脾气的缘由,以及他应该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

2.在孩子控制住脾气时好好表扬

每当孩子控制住脾气,用语言表达他的需求或沮丧时,家长一定要表扬他:“当你沮丧的时候,你学会了寻求帮助。太棒了!我们来看看怎么解决问题。”家长也可以看情况试着奖励孩子。如果孩子不发脾气就能解决冲突,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点儿物质奖励。

3.和照顾孩子的其他大人保持态度一致

如果孩子对照顾他的其他大人发脾气,比如老师、亲戚、保姆等,家长就要和这些大人一起商量,看看如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同时还要确保大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了解孩子有没有进步。周围大人管教态度一致对孩子管理情绪极其重要。

4.重新评估新的管教方法,如果无效,请咨询专业人士

家长采用新方法管教孩子后,要注意让照顾孩子的其他大人也做出调整,保持态度一致。在理想情况下,孩子发脾气的频率会逐渐降低。积极的改变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发脾气的严重程度(孩子发脾气越频繁、越激烈,改变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或者家长实施的新应对方式是否有针对性(例如,以寻求关注为目的的情绪爆发容易纠正,以宣泄压力为目的的情绪爆发则较难改变)。家长需要用日历记录发脾气的持续时间(具体时长)和频率(日期和次数)。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相关数据没有下降,那么家长就需要咨询医生或心理学专业人士,因为可能有别的因素导致孩子难以控制情绪。

家长分享

一位奶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我的孙子非常可爱,也很聪明,但是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乱发脾气。他躺在地板上耍赖打滚、乱踢乱叫,而且声音很大,我都担心邻居会报警。孙子也知道自己这样做很管用,因为爸爸妈妈看他这样,就会为了让他安静下来满足他的要求。有一天,轮到我照看他,我发誓我不会让他得逞,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儿子、儿媳离开后不到半小时,孙子就因为不能在晚饭前吃蛋糕而哭闹起来。他这样无理取闹,太不可理喻了,我气得站起来像他一样开始尖叫和乱踢。要是我儿子当时走进来,恐怕会大吃一惊。我的做法把我孙子吓坏了,他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后来我和孙子谈到了我的做法,他意识到我向他展示了他发脾气的样子是多么可笑。那也是孙子最后一次当着我的面发脾气。看来,孩子明白了随心所欲地发脾气会给周围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表现

◎ 学龄前儿童

乱发脾气的现象在初学走路的孩子和年幼的学龄前儿童中很常见,但等孩子到了4岁,发脾气的情况就该开始减少了。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会闹脾气。2到4岁的孩子,大约80%会发脾气,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处理情绪或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大约20% 2岁和3岁的孩子和11%的4岁孩子每天都至少会发两次脾气。

◎ 学龄儿童

孩子上小学后,脾气通常会收敛,不过,有一小部分孩子在小学及以后的阶段还会乱发脾气。爱发火的孩子通常容易冲动,抗压能力差,而且神经紧绷。他们可能是因为近期生活发生了变化、压力过大,或者有情感困扰,有的孩子可能是过去发脾气时成功吸引了大人的注意,所以现在故伎重施。

◎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时刻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大家都认识一两个会乱发脾气的人。所以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失控很正常,不过,如果孩子发脾气的频率过高,家长就需要立即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Y+Xx6w6O0mYMe5OXronMEhx96qHK4MdZFYOnxJ4C48czSeZ7dbUJBcjqCFzKoUj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