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题另见:第10问“总和别人吵架”、第38问“依赖家长”
“不管做什么决定,我女儿都犹豫不决。她不断地改变主意,寻求大家的建议,然后通常求我帮她做决定。女儿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我很担心她。我该怎么帮助女儿呢?”
通常,即使是小孩子,也不难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引导他们做出最佳选择。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认识到每个决定都会有利有弊,他们也很快能学会考虑选择的利弊。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方法教孩子做决定。
一天之中,我们必须权衡利弊,做出几十次决定。为了向孩子示范如何做决定,家长要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步骤大声说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关于是否接受这份工作,我是这样想的。这份工作会给我们带来额外的收入,但这也意味着我不得不放弃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后来我考虑到,每天你放学回来后只有两个小时,而且在这两个小时里,你也通常会运动或者去朋友家玩。经过综合考量,我最终决定接受这份工作。”大声说出做决定的过程有助于让孩子理解你在做决定时所做的考量。
如果孩子在做决定时缺乏自信,家长就需要想办法增加他做选择的机会。从简单的选择开始,这样孩子不会有太多压力,等他有了信心,再逐渐增加选择的数量和难度。训练的秘诀在于正确判断孩子目前的能力,然后温和地鼓励他面对更困难的选择,从而逐渐帮他走出舒适区。
家长可以教年幼的孩子使用做决策时要用到的词,比如“选择”“决定”“偏爱”“挑选”“筛选”,这样他们会学着在对话中使用这些词。
刚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在两个常见选项中做出选择:“这两个桌游你想玩哪个”,“你想骑自行车还是去散步”,“你想穿蓝色的连衣裙还是粉色的”。孩子适应做选择后,增加选项为3个:“甜点你选哪个,蛋糕、冰激凌还是布丁?”逐渐增加选项,也逐渐让孩子处理更复杂的问题:“你想选择哪所大学?”
要做出理性的选择,关键是要考虑决策的短期和长期结果,当然,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太容易预测决策的结果,更别说孩子了。不过家长可以这样帮助孩子考虑决定可能带来的结果:“如果你做出这个选择,你觉得明天你还会坚持这个想法吗”,“你下周还会对自己的决定满意吗”。
太多的选择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家长要教他排除一些不能接受的选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纸上列出可能的选择,让孩子用铅笔划掉他不愿接受的选项。需要向孩子强调的是,如果他觉得自己能接受某个选择的结果,就可以把它留在清单上备用。孩子不能承受结果的任何选择都应该立即划掉。假设孩子被邀请参加一个他非常渴望参加的聚会,但聚会时间和他的足球比赛冲突,如果教练发现他因为聚会而不去参加足球比赛,就会把他从球队中开除。孩子思考后认为有4种选择:(1)向教练撒谎说自己生病了;(2)先去参加聚会,然后再去参加足球比赛;(3)比赛完再去参加聚会;(4)不去参加聚会,好好比赛。现在,家长要和孩子仔细审视每一个选择,并引导孩子考虑各个选择可能造成的结果:“如果你做了这个选择,后续会有什么影响?”最初几轮筛选可能会很耗时,但孩子会从中获益良多。
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选择,孩子就可能由于时间所迫不再思前想后,迅速做出决定。“在我数到10前就要做好决定。”“在我唱完生日快乐歌之前做出选择。”
一旦孩子做出选择,家长就要放宽心,顺其自然。不要替孩子改变选择。如果家长继续为孩子做决定,孩子将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要在孩子做好决定后又动员他修改决定,要抑制住指责孩子的冲动,不要说“你本应该”或“我告诉过你”之类的话。学习做决定的关键就是要逐渐从亲身实践中积累经验。孩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树立和增强自信心,但每一次经历都会让孩子学习独立思考,逐渐成长,最终能够完全独立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