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8问 冲动

相关问题另见:第12问“咬人”、第15问“逆反心理”、第30问“撒谎”、第32问“不能明辨是非”、第37问“愤怒”、第49问“坏朋友”、第51问“欺凌他人”、第94问“难以集中注意力”

问题

孩子受情绪驱使,不能三思而后行;行为鲁莽;表达时不经思索;待人处事非常不耐烦;容易撒谎;不能耐心等待;与人交流经常打断别人;经常冲动地发脾气。

冲动的孩子容易感情用事,很容易兴奋,总是忙个不停。他们非常易变,采取行动时不会前思后想。他们很有趣,也很活泼,但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会导致很多问题。他们会在与人交流时打断别人,侵犯别人的空间,在课堂上问老师与课堂内容不相干的问题,讲话不得体,无意中伤害他人。其他大人和小孩可能会觉得易冲动的孩子不尊重他人或待人不礼貌,这也会让孩子的社交关系受到影响。易冲动的孩子不愿乖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的话,也很难遵守学校规则。他们通常安全意识薄弱,做事不考虑后果,频繁做出危险行为,经常被送进急诊室。

解决方案

1.观察孩子是否有冲动的预兆

家长要密切地关注孩子,注意他有没有失去耐心的预兆,观察他情绪冲动时的行为,留心他在过度兴奋、激动或沮丧时,通常会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注意到孩子要冲动行事时立即干预。例如,我以前有个容易冲动的学生,他在情绪爆发前会说话越来越快,然后不停地跺脚。留意到这些迹象后我会尽快介入,帮助他控制情绪。通过反复尝试,我发现让他平静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微微用力,不断温柔地提醒他要冷静。以下是其他一些针对冲动型孩子的教育策略。

•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转移话题。“你有没有看到拼图在哪儿?”

• 带孩子离开现场,脱离环境的刺激。“我们出去走走吧。”

• 用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帮助他保持冷静。家长不要大喊大叫或者态度专横,这样往往会让一个冲动的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脾气更大。

• 告诉孩子控制冲动可以获得奖励,如果冲动行事就会受到惩罚。

• 让孩子做些体力活动,例如:让孩子把报纸撕碎,捏捏儿童压力球,做10个跳跃动作,或者在院子里慢跑。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冲动多数不是故意而为,他并不愿意惹麻烦,只是缺乏控制冲动的能力,难以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

家长分享

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我的儿子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每次外出都会惹麻烦,这让我们非常头疼。如果我预见到儿子可能会做什么错事,我就会在社交聚会前反复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麻烦。“记住,奶奶不喜欢你拉猫的尾巴。不要拉猫的尾巴。”“我们一会儿去玩,记住,小朋友不喜欢你老抢球,要和大家一起玩。”“记住,这是吉米的生日派对,所以,你不能替他吹灭生日蜡烛。”我感觉我必须反复地提醒儿子,但这样做是有好处的。如果我只针对一个要注意的问题,事先一直教他怎么做,就会减少很多麻烦,这让我省心不少。

2.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

冲动的孩子通常缺乏帮助他们三思而后行的内部“刹车系统”,以致容易发生事故。他们经常做出危险行为,例如跑到街上玩,爬上带有高压电标示牌的围栏,或者把剪刀插进电源插座。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 消除安全隐患。家里的酒柜要上锁;电源插座要盖好;修好院子破损的栅栏;扔掉危险的玩具;收好易碎物品;购买塑料杯,不要用玻璃杯;把贵重物品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 减少危险。如果孩子喜欢冒险,那家长就要想方设法保护他的安全:如果孩子玩滑板时常做危险动作,就要给他买加厚头盔、加厚护膝和护肘护具;如果孩子喜欢在游泳池附近玩闹,就让他学游泳。

• 注意孩子的某些朋友。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哪些朋友会怂恿他寻求刺激,不要让孩子参加那些必须随大流做事或可能有危险的社交活动。

• 更加密切地关注孩子。别的小朋友到家里玩时,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或者确保负责照顾孩子的成年人知道他容易冲动。

3.明确界限和规则

容易冲动的孩子没有自控力,他们需要家长设定清晰的界限和规则来抑制冲动。以下是家长可以参考的有效训练方法。

• 制定明确的规则。明确的规则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不能做,从而抑制冲动情绪。规则不能面面俱到,家长可以重点关注有关安全和侵犯他人权利的问题,忽略其他无关紧要的不当行为。规则太多,孩子会难以遵守。

• 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冲动的孩子往往不如同龄的孩子成熟,所以家长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能力,根据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年龄提出要求。孩子冲动行事时,家长不要反应强烈,要冷静地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

• 保持冷静。大喊大叫批评孩子、抓住孩子打只会让冲动的孩子更意气用事。

• 犯错就立刻处罚。如果孩子冲动犯错,家长要立即介入并实施惩罚,比如让孩子独自反省或不让他做喜欢的事,这样孩子就会明白犯错会被当场惩罚。如果家长等着以后再惩罚,管教效果往往不理想,因为孩子常常想不起自己哪里做错了,拒绝承认错误。

• 布置一个能让孩子冷静下来的地方。家长可以让孩子收集一些可以帮助他冷静下来的东西,比如磁性画板、黏土或者音乐专辑,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篮子里,摆在一个专门为孩子布置的地方,在那里,孩子可以借助这些东西冷静下来,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当然,最好的选择是在孩子情绪爆发之前,试着让孩子冷静下来,但这通常是不可能的。

• 及时鼓励孩子。容易冲动的孩子横冲直撞,麻烦不断,所以家长要在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及时加以鼓励。“我知道耐心等待不容易,但是你做到了。真棒!”“那一次你乖乖排队了。好样的!”

4.寻找多种机会帮孩子进步

从游戏和玩伴着手,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邀请“更冷静”的玩伴和孩子玩,这样的小朋友可以容忍孩子。

• 减少玩伴数量,从只邀请一个人开始。

• 找一个可以接纳孩子的朋友(冲动的孩子通常会选择年龄更小的朋友,因为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他人,可以接纳孩子的冲动情绪)。

• 大幅减少孩子的游戏时间,比如从半天减少到一小时。

• 禁止孩子接触攻击性玩具,比如玩具武器、暴力电子游戏。

• 与孩子朋友的父母交朋友。如果孩子在玩耍时出现问题,他们可以打电话告诉你。

• 孩子到别人家里玩耍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并在出现问题前做好干预准备。到了别的小朋友家,家长要快速看一下房间,然后向主人询问可否把易碎或贵重的物品放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从学校着手,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家长要成为老师的盟友,这样就可以立场一致地管教孩子。

• 要求老师安排孩子坐在尽可能不分散他注意力的地方。

• 记录孩子的行为,在孩子表现好时进行奖励。

• 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安排孩子在课间休息时去一个更安静的房间。

• 送孩子去一所可以自行决定学习进度,且老师对学生照顾到位的学校。一些研究表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表现得更好。

从家庭着手,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安排好最适合孩子和家人的时间表,要求大家都要遵守。

• 创造让孩子释放精力的机会,比如投篮、打沙袋、举重。

• 提醒和督促孩子按照要求做事。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准备好,刷牙时间到了。”如果孩子没理会,再说:“准备好要刷牙了!”然后等一会儿,接着督促:“快去刷牙!”如果孩子还是不理会,再次重复:“快去刷牙!”

从集体活动着手,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鼓励孩子选择足球、游泳或田径等运动,这些运动参与性强,竞争不算激烈。当棒球队的击球手对孩子会有难度,因为击球手必须耐心等待击球并做好决策才能采取行动,压力较大。

• 尝试适合孩子脾气的兴趣爱好,比如打鼓、参加军乐队、玩滑板、参加野外训练营、练习轮滑或滑雪。

5.延长缓冲时间

冲动的孩子可能想到什么就要马上做什么,家长的最终目标就是逐渐增强他控制冲动的能力。家长先要确定孩子在冲动爆发前可以控制多长时间,把这段时间定为他的“缓冲时间”(哪怕只有2秒钟),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周或几个月慢慢帮孩子练习,延长缓冲时间。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孩子控制冲动的策略,家长可以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方法,并和他一起反复练习,直到孩子可以应用自如。

• 不要动。用平静的声音对孩子说:“不许动。等你冷静下来再动。”

• 屏住呼吸。告诉孩子先尽可能长时间地屏住呼吸,然后深呼吸几次。(别让他憋太久!)

• 数数。和孩子一起慢慢从1数到20(如果是还不会数数的孩子,就酌情少数几个数)。

• 唱歌。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歌曲,比如《小星星》,和他一起哼唱。

• 看着手表数数。让孩子看着自己的手表,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比如数10秒)。

• 教孩子学习使用“停止—思考—正确行动”三步法则。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在冲动爆发前能否学会自我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对能否控制住冲动起到决定作用。

具体可分为3步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

(1)停止。第一步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他在行动之前必须学会停下来,哪怕停下几秒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压力大或所处环境有潜在危险的情况下。对于很多孩子,尤其是对那些年纪较小或更容易冲动的孩子来说,停下来抑制冲动并不容易。所以家长在第一次教孩子的时候,可能要用肢体动作来限制孩子,轻柔而坚定地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对孩子说“停下来,别动”,然后在孩子每次冲动时都这样做,直到孩子能够在冲动前习惯性地停下来。

(2)思考。在这一步,孩子需要学会考虑错误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家长要教孩子环顾四周,看看发生了什么,然后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样做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是个好主意吗?有人会因此受伤吗?这样做安全吗?会造成麻烦吗?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掌握这一步。当然,孩子在一开始会需要家长提醒才能思考这些问题,所以,家长一开始要做好反复提醒孩子的准备。当孩子听到家长一遍又一遍地问同样的问题时,他会主动思考,不再需要家长的催促。家长要坚持下去!

(3)正确行动。这一步能够帮助孩子反思冲动时不明智的所作所为。家长可以在孩子心情放松的时候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孩子弄清楚冲动的时候该如何做:你那样做有什么目的?结果呢?你认为在什么时候那样做能达到目的?你想过停止吗?是什么让你坚持下去?下次你要怎么做才能避免犯错?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地反复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帮助孩子学会“停下来,思考,正确行动”。

研究速递

理海大学教育学院乔治·杜保罗在研究中发现,电脑和电子游戏中的那些快速变换的图像可能对某些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有帮助。这些游戏能有效预防孩子行为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对学龄前儿童尤其有效。家长可以考虑和冲动的孩子一起尝试某些视频和电脑游戏,尤其是那些有教育功能的游戏。家长要留心这些游戏是否有助于孩子保持专注和放松。许多教育家认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多变,非常适应尖端技术,比如超文本和多媒体,这些技术可以成为强大的学习工具。家长要确保不让孩子接触有攻击性元素的游戏,因为这样的游戏会加剧孩子的冲动行为。

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表现

◎ 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能遵守照顾他们的成年人制定的规则,他们往往会大声重复制定好的规矩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我最好不要吃糖果,因为就要吃晚饭了,妈妈不想让我吃零食。”

◎ 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能够依靠自己的意志来控制冲动。他们开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有更强的行为意识,能够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7岁的孩子通常能够看着欺负自己的人在心里默念:“我需要保持冷静。他这样嘲笑我,我会气得失去理智,但是我需要保持冷静。”

◎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能掌握更复杂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且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冲动行为的触发因素。同伴压力往往会导致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去冒险,促使他们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

家长须知

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关于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不能轻易下结论,这需要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综合医学、教育和神经测试以及从老师和家长那里收集的行为信息,进行漫长的评估后才能做出判断。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在美国,超过6%的学龄儿童(男孩要远远多于女孩)被诊断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症状“必须在7岁前至少持续6个月,在各种情况下都很明显,并且通常比其他同龄和同性别的孩子表现得更明显”。以下是美国儿科学会总结的相关特征。

注意力不集中

• 学习时粗心大意

• 不能集中注意力

• 听别人讲话时心不在焉

• 做事没有条理

• 不愿做需要持续努力的事

• 常常丢东西

• 容易分心

• 记忆力差

多动—冲动

• 安静不下来,总是小动作不断

• 坐立不安

• 容易激动

• 缺乏耐心

• 精力旺盛,活动过多

• 与人交流时经常打断他人说话

• 很难耐心等待 2+IA8bzk3RML0kn2LRFOfEvdRaOTQJUJ1D+4L1t5VG5p3XLY5jwGusBaagrr1NQ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