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5问 逆反心理

相关问题另见:第11问“顶嘴”、第16问“要求过分”、第22问“计时隔离”、第24问“不听家长的话”、第25问“大喊大叫”、第32问“不能明辨是非”、第37问“愤怒”、第79问“不愿意沟通”、第94问“难以集中注意力”

问题

孩子总是违抗父母,质疑权威,不断挑战父母的底线,不尊重父母。

“我知道每个孩子都会时不时地反抗父母,我要怎么判断我儿子是真的在和我对抗,还是只是由于临近青春期,激素分泌旺盛,所以才在与我沟通时情绪激动呢?”

◎ 为什么需要做出改变

你是否因为每天和孩子较劲而感到精疲力竭?你是否很难让孩子服从你的要求?你是否因为担心孩子会不顾场合地顶撞你,犹豫要不要带他出门?孩子在公众场合对你说话时态度粗鲁,引得路人纷纷盯着你看,你是否对此感到厌烦?如果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符合你家的现状,那么你很可能有个逆反心理极强的孩子。我相信家长肯定已经尝试了很多教育方法来改变现状,但都无济于事。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挣扎。

孩子的违抗态度和行为不会一夜之间就发生改变。家长需要尝试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方法,通过改变育儿方式来改变孩子。家长需要下定决心、保持耐心并不断努力,这是为人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缓和与父母对立的态度,找到更适合的交流方式来表达他的需求。这样做不仅会极大地改善亲子关系,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还有助于帮助孩子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孩子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益处。

◎ 问题表现

孩子都会偶尔对抗父母、老师、教练、保姆等人,这是正常的。通常情况下,严厉的眼神或者训斥就足够管教孩子了,但是叛逆的孩子会挑战父母的忍耐底线,让家长无可奈何。如果孩子有以下4种异常表现,即可表明他是有意在和大人对抗,而不是由于激素水平快速提高才变得反应激烈。

• 不尊重家长。挑战家长的孩子尤其粗鲁无礼,脾气暴躁,公然不尊重大人。

• 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感受视而不见。孩子一心希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断然拒绝别人的要求,更不用说与他人耐心沟通了。

• 争取控制权。孩子凡事自己做主,基本上剥夺了家长的权威,毫无顾忌地迫使大人按照他的意愿行事。

• 破坏家庭和谐氛围。和孩子相处时,家庭成员感觉必须谨慎小心,不得不时刻满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抗拒父母的要求已经形成习惯,经常有以下行为,家长就需要“对症下药”,进行干预。

• 极其倔强:非常固执,不肯协商让步,不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 不听话:拒绝做大多数常规任务或家务。

• 挑战家长:质疑或不愿意服从家长。

• 脾气暴躁:经常生气或发脾气,经常大喊大叫。

• 易怒:容易被激怒,与人相处时常常表现得暴躁,过度敏感。

• 挑战大人权威:总是与大人争吵,不愿意服从权威。

• 与大人较劲:挑战大人的底线,一定要赢。

• 指责他人: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 不尊重他人:行为粗暴、粗鲁,蔑视他人。

如果孩子总有以上表现,类似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家长在看出苗头时一定要及时纠正。

家长须知

孩子是不是有对立违抗性障碍?

尽管所有的孩子都会表现出叛逆的一面,并时不时地试图挑战家长的底线,但如果这种行为持续了至少6个月,而且每天都出现,还非常激烈,那么孩子可能患上了“对立违抗性障碍”。这些孩子会不停地挑战权威人士为他们设定的界限,并且总是说脏话、顶嘴、拒绝服从。如果家长担心孩子可能患有这种疾病,就要向心理学专业人士寻求建议。如果孩子反复出现以下任何一种行为,且家长觉得教育不起作用,请一定尽快寻求帮助。

• 对人和动物有攻击行为。

• 破坏财产。

• 有违法行为或公然违反道德规则。

• 离家出走。

• 纵火。

解决方案

◎ 步骤1:早期干预

1.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长绝不应该容忍孩子故意对抗、粗鲁无礼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这种问题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几个最为典型,家长可以看看哪些符合孩子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 错误的管教方式。你是不是管教得太严厉才导致孩子想要对抗,或是管教得太宽松导致孩子认为怎么样都无所谓,抑或是管教时严时松,让孩子产生了混乱感?

• 亲子关系疏远。孩子是否和爸爸妈妈关系不和;是否缺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是否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爱或赏识?

• 怨恨和嫉妒心理。孩子是否嫉妒自己的兄弟姐妹、同龄人或与家长走得近的其他大人?

• 感到能力不足。孩子是否感到自卑、能力不足或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好?

• 脾气暴躁或急躁。孩子是否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是否天生脾气暴躁,孩子是否一直比较难相处?

• 过度焦虑或压力过大。孩子是否为了表现得优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学业、社交或运动方面)?家里是否每天都强调竞争?孩子是否每天都日程满满,没有休息时间?

• 学习障碍。孩子是否有学习障碍或注意力缺陷障碍,无法很好地理解听到的内容?

• 抑郁。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比如抑郁或心理创伤,所以才产生了对抗心理?

• 被寄予不合理的期望。你是否对孩子抱有不现实或不合理的期望?

• 酒精滥用。家里大点儿的孩子是否酗酒?

• 受到虐待。孩子是否受到了家人的尊重?是否受到过语言或身体上的虐待?

• 过于宽松的家庭氛围。孩子对抗家长是不是因为他在潜意识里甚至明确地想要你给他设定界限和规则?他是否只是想让你拥有更多权威,成为一家之主?

• 模仿他人。孩子是否在模仿别人的待人态度?

2.与照顾孩子的其他成年人联系

家长需要向关心照顾孩子的其他成年人征求意见,比如祖辈、保姆、老师和教练等,听听他们对孩子如此对抗大人的看法。家长要观察孩子如何与其他成年人互动,看看孩子可以和哪个大人和谐相处,不会与之对抗。如果有这样的大人,家长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向他们提出要求的,并学习他们的经验。

3.确定孩子对抗大人的触发因素

孩子是事事违抗家长,还是有时会听话?为了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家长可以列两张清单,一张列出经常导致孩子和大人对抗的事情,比如家庭作业、家务、门禁时间、电视使用权、起床、用电脑、和哪些孩子出去玩等,一张列出孩子至少有时会照办的事情(或者不会引起激烈争论的事情),这张清单可能包含踢足球、吃饭、喂狗等。查看这两张清单,家长会发现,孩子通常不会拒绝他们喜欢的,或他们觉得自己能胜任的事情。家长可以通过列清单找到适合孩子的事情。

4.有选择性地管教孩子

叛逆的孩子会事事和家长对抗,所以家长要有选择地管教孩子,在重要的事情(比如上学、写作业、不能骂人、按时吃药)上要严厉,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比如吃蔬菜和铺床)可以放宽要求。经常导致家庭对抗的事情是否可以删减?亲子之间的摩擦是不是因为家长的管教方式引起的?家长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减少对抗,让孩子服从。家长要有所选择,不要试图事事都管得很严(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严厉管教),要针对最需要干预的行为(比如骂人或顶嘴)进行纠正。

5.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会不会是从家长那里学会与人对抗的?

• 你是否坚持让朋友们按你说的去做?

• 你是否拒绝听取家人的意见或不愿协商解决问题?

• 你是否要求大家严格遵守所有的家规,从不放松要求?

• 你与伴侣是否经常发生冲突?

• 你是否过于苛刻或控制欲过强?

• 孩子是否看到过你在沟通时大喊大叫,是否看到你一言不发,是否看到你拒绝沟通,干脆一走了之?

问题的关键是,家长是否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请注意!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

6.反思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家长通常是怎么与逆反的孩子相处的?请坦诚回答以下问题。

• 你是如何向孩子表达你的要求的,是用平静和尊重的语气温和地沟通,还是大喊大叫,以斥责或威胁的口气来提出要求?

• 你会有礼貌地对待孩子,还是会态度粗暴、冷嘲热讽?

• 你在和孩子沟通时会翻白眼、耸肩或冷笑,还是会和颜悦色?

• 你是直接要求孩子服从指令,还是会听听孩子的想法?

• 孩子是否认为你的回答与真实情况相符?

请反思一下最近和孩子的冲突,有没有哪次冲突是可以通过改变应对方式避免的呢?如果有的话,家长下次该如何更好地应对此类情况呢?

实用妙招

对抗家长的孩子会让家长精疲力竭,怒气冲冲。当家长开始大喊大叫、情绪激动的时候,冲突就会升级。所以,家长需要找到简单的方法,让自己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以下方法:慢慢地深呼吸;想象一个平静的地方;告诉自己要保持冷静;喝一口水;和孩子暂停争吵,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默念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话;把自己锁在浴室里反思。家长需要找到对自己有效的方法,并不断练习,直到应用自如。

◎ 步骤2:快速反应

1.避免对抗升级

孩子不服管教时,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保持冷静,如果大喊大叫、情绪激动或失控,冲突肯定会升级。

2.温和而坚定地表达对孩子的要求

当大家都很平静的时候,家长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自己希望他以后能够乖乖听话,要确保孩子完全明白你的意思。家长可以这样说:“如果我听起来很严肃或者说‘我是认真的’,那么你就应该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然后,家长应该通过示范,确保孩子知道家长所说的“严肃语气”听起来是怎样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如果家长语气严肃而孩子不按照要求去做,就会受到惩罚。

3.赋予孩子选择权

对抗家长的孩子总是想获得掌控感,所以家长在向孩子提出新要求时,要考虑让孩子发言,决定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会受到何种惩罚。家长不用非得同意孩子的建议,这只是为了让他也能够做主。

4.不要暴力沟通

叛逆的孩子会不断挑战家长的底线,就算家长提的要求很容易做到,他们也会借机闹一场。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尽量不要暴力沟通。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

• 发出警告。对有些孩子来说,让他们服从家长的要求,马上停下正在做的事情真的很难。所以,家长可以给予警告,给孩子一个准备时间,比如:“3分钟后我需要你的帮助”,“2分钟后我得和你谈谈”。

• 给孩子留出选择余地。家长提出要求时可以给孩子留点儿选择的余地,有时,这样会让孩子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家务今天需要做完。你想在晚饭前做还是留到晚饭后?”家长只需要提供自己可以接受的选择。

• 适当妥协。“现在你应该写作业了,但是你正在练习运球。那你半小时后写作业,好吧?”如果孩子过分地讨价还价,家长不要妥协。

• 冷静地重复对孩子的要求。家长要向孩子提出要求,并向他解释他为什么要接受,可以这样说:“还有5分钟琼斯夫人就要来了,你现在需要在门口等着迎接她。”当孩子试图争辩时,家长要冷静地逐字重复提出的要求。不要争吵,重复这些话就行了。

• 降低音量。和孩子交流时,家长要试着降低音量,大喊大叫只会让一个叛逆的孩子更加不服管教:说话声音小一点儿,温和一点儿。如果家长拒绝争辩,孩子就很难发脾气了。

• 学会礼貌地耸肩以表达态度。家长不愿和孩子争论时,可以耸肩,借此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样做能让大家保持冷静,不过度释放情绪,避免产生冲突。

• 加点儿幽默元素。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可以试着用幽默的语气化解矛盾。注意,幽默不是冷嘲热讽,否则会适得其反,引发矛盾。幽默是指家长要拿自己或就事件本身开个玩笑,而不是笑话孩子。叛逆的孩子通常非常敏感,他们不喜欢别人笑话自己,但他们听到关于别人的笑话时可能会跟着笑起来。

5.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孩子很可能有合理的理由不听家长的话,所以要听他说完。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如果你真的有理由不按我说的去做,就诚恳地告诉我。”

6.坚持要求,不要让步

如果孩子仍然拒绝听家长的话,家长可以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平静但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这是必须去做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让家长屈服:争吵、故意曲解家长的话、说家长“不公平”。家长请切记,不要恳求孩子、与孩子争吵、讨价还价、乞求或哄孩子。

7.实施惩罚

如果家长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求,孩子仍然不服从,那么就是时候实施惩罚了。为了让惩罚有效果,家长需要明确告诉孩子具体的惩罚措施,惩罚的原因、惩罚开始的时间等,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进行调整。惩罚必须给孩子带来一点儿痛苦,以便让孩子意识到后果,并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做也可以让孩子知道家长的严肃态度。以下是一些惩罚措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灵活运用。

• 计时隔离。一般来说,对于8岁以下的孩子,用“计时隔离”的方法惩罚是比较合适的。家长可以让孩子立即停止某项活动,要求他安静地坐上一会儿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家长可以基于孩子的年龄规定反思时间,1岁对应1分钟,5岁就规定反省5分钟,8岁就反省8分钟,以此类推。家长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脾气和个性,以及犯错的严重性来酌情调整反省时间。对有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惩罚非常残忍,难以忍受;也有孩子觉得这样的惩罚虽然不好玩,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家长要确保孩子在反省后(并且从他开始遵守反省规则的那一刻才开始计算时间),继续达到惩罚之前的要求(参见第22问“计时隔离”)。

• 不让孩子做喜欢的事。如果孩子的错误特别严重或者孩子继续和家长对抗,家长可以取消孩子的娱乐时间,如看电视、玩电脑、打电子游戏或玩手机,或者规定孩子一段时间内不能玩他最喜欢的滑板、滑板车或自行车,甚至禁止孩子某段时间内在家里随意走动,要求他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间。家长要确保这些措施都可以真正施行到位。

• 禁足。除了上学,孩子必须在某段时间待在家里。一般来说,可以让年幼的孩子待几个小时,让大一点儿的孩子待一到两天。家长实施这样的惩罚应该提前向孩子说清楚,如果孩子总是故意对抗家长,就按照说好的这样做。

• 参加志愿活动。家长可以给孩子找一个他能胜任的服务项目,让他在大人的监管下工作一段时间,如在收容所工作,帮助贫困儿童,或辅导更小的孩子。切记,对抗家长的孩子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所以,通过让孩子帮助他人来“惩罚”他意义深远。

8.寻求帮助

如果家长已经尝试了以上方法并改进了教育方式,但孩子仍然表现出公然对抗的行为,那就不能再等了,应该马上向心理学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孩子对抗家长可能有其他原因,家长需要弄清问题的根源,这对孩子和家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家长可能还需要家庭顾问的帮助来改变教育方法。

◎ 步骤3: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关注孩子的正确行为

如果孩子与家长对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家长的大部分注意力很有可能集中在他的不良行为上。事实上,家长不妨扪心自问,日常生活中有多长时间是无法和孩子和平相处的。大多数父母承认,和孩子相处时,关系紧张的时间至少占75%。亲子关系差时,孩子的对抗行为会越来越严重。改善亲子关系的关键是家长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正确行为上。家长需要转变教育方法,在孩子做得好时及时鼓励,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回应你了。

2.谨记黄金法则

家长要向孩子强调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确定自己是否有礼貌的简单方法,就是在行动之前问问自己:“别人这样对待我,我乐意吗?”一旦孩子理解了黄金法则,家长在他态度不逊时就可以这样提醒:“你还记得黄金法则吗?”这有助于孩子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世,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3.制定新的家庭规则

许多家庭会在全家人同意的基础上制定“尊重彼此规则”,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这些规则。虽然家庭规则几乎都是家长自己制定的,但如果孩子在制定过程中有发言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参与感与掌控感,并更乐意遵守规则。制定家庭规则时可以先让大家一起出主意,“在我们家,大家相处时应该遵守什么规则”,把大家的所有建议都写在纸上,然后通过投票,把最重要的建议选出来,下面是几个家庭规则的例子:不要不经允许就随便动他人的物品;互相倾听;保守私下听到的秘密;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互相体谅;讲话时不急不躁、和颜悦色;多鼓励彼此,不要打击别人;尊重彼此的隐私。

许多家庭会将他们家庭规则的最终版本制作成图表,让所有成员签名,然后张贴出来提醒大家时时遵守。

家长分享

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我的儿子现在12岁,任何小问题都会引发我们的激烈争吵,他非要我听他的不可。后来,我终于意识到我对他大喊大叫正中他的下怀。于是我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争吵时冷静地说几句简短的话,然后在他不服时不断重复:“对不起,只能这样办”,“我明白,但这是规矩”,“好吧,但是你最好马上开始”。真正的诀窍是不要反驳孩子,不要为了赢得控制权大吵大闹。儿子意识到我的变化后对我说:“妈妈,你变了。你和以前不一样了。”那时我就知道我的方式是有效的。其实,我既没有让步,也没有大吼大叫,只是平静地坚持要求,而儿子最终也开始听我的话了。

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表现

◎ 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会试探家长的底线和规则,所以家长要坚持合理的要求。抱怨和发脾气是孩子最常见的对抗方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难以描述强烈的情感。家长可能会听到“我恨你!”或者“你是世界上最坏的妈妈!”之类的话,但请不要把孩子的这些话当真,要教孩子如何以更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但你这样说让妈妈很伤心。你要告诉妈妈你为什么生气,比如说:‘妈妈,我很生气,因为你不让我看电视。’”如果孩子不顾场合地对抗家长,那么要及时管教。

◎ 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已经学会了贬低和辱骂别人,若不加管教,后果会更严重,孩子可能会在家里效仿从同伴那里听到的不礼貌的话。家长要制止这样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家庭气氛。趁现在孩子还小,难管的青春期还没到,要着手管教,不要让孩子总是对抗家长。家里的大人要相互配合,达成共识,确保教育效果。

◎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抑郁、睡眠不足、模仿同龄人、压力大和药物滥用都会导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抗家长。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受到激素的影响,容易喜怒无常、态度粗暴,有时会通过翻白眼、耸肩、假笑和其他身体语言来表达对抗态度。他们经受着同伴压力,需要得到同龄人的接纳和认可,以避免被排挤,所以,他们常常会试图挑战家长的底线,希望家长让步,同意自己做其他孩子做的事。 DJ3a7svym6fgo+Z5xkSq263rGPqLhJZfKcIKdCpHX5JP9wNd5yLE7UEWDtIwBn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