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题另见:第5问“最小的孩子”、第6问“同胞竞争”、第31问“物质至上”、第33问“缺乏体育精神”、第42问“追求完美”、第59问“同伴压力”、第64问“告状”
孩子表现得像个万事通,爱吹牛和自夸,喜欢炫耀自己取得的进步,和他人攀比拥有的东西和成就,未能认识到爱吹牛是一种令人反感的行为。
“我真漂亮,妈妈,选美大赛我肯定能获胜。”“我5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别做梦了,我最聪明。”
如果年龄小的孩子喜欢自夸,表现得好像无所不知,家长可能会认为他们很可爱。但是,如果不让他们认清自己,孩子长大后还会表现得像个万事通,爱吹牛炫耀,在无形中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这是一种非常令人反感的行为。这样说不是要质疑孩子的智慧、美貌、天赋或技能,也不是在阻止家长为孩子感到骄傲,毕竟,你的孩子有可能成为杰出的人才,就像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画家毕加索那样,孩子的能力也应该得到肯定。但是,孩子爱吹牛与天赋和才能无关。如果孩子总是急着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优秀,甚至总是认为自己比其他孩子更优秀,就会显得幼稚又让人反感。没有老师、教练或其他孩子的父母会欣赏一个总是吹牛的孩子。哪个同龄人会和一个总是自吹自擂、变相贬低他人的孩子在一起呢?另外,真正的自尊是内隐的:孩子通过自我实现获得内心的自豪感,因为享受某件事而去做,而且是独立完成的;他不需要到处自夸,好像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一样。以下方法可以改变孩子“看我多能干!”的自夸行为,帮助孩子学会保持谦逊、温和,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快乐的人。
改变的第一步是找到孩子吹牛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下是孩子爱吹牛的常见原因,家长可以看看哪些符合孩子的情况。
• 经常让孩子成为关注的焦点。家长有没有炫耀过孩子,经常鼓励孩子向朋友、亲戚或其他人展示才艺?
• 嫉妒。家长是否偏爱家里的某个孩子,或孩子觉得你偏心某个孩子?
• 处于弱势。孩子是否认为交朋友的方法就是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他是否缺乏社交技巧,无法找到愿意接纳他的朋友?
• 不安全感。孩子吹牛是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认可或陪伴?
• 过分重视成就和胜利。家长是否总向孩子强调“你的成就是什么”(比如成绩怎么样,得了几朵小红花)?家长是否在用金钱或给予特权的奖励方式?
• 优越感。家长是不是常向孩子强调自己在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工作种类等方面比别人优越?
• 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是否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阶段?家长是否让孩子觉得没有人比他更聪明、更有才华、更有能力?孩子是否被宠坏了?
• 自卑。孩子是否因为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自我认可度低,试图通过吹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 完美主义。在家里,是否有“一争高低”的氛围?孩子是否会觉得有必要通过吹牛证明他达到了家长的期望?
一项研究发现,90%的成年人承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了获得父母的爱,他们必须努力表现出某种天赋或特殊能力。你的孩子是否也有这种感受?如果情况属实,这很可能是他自吹自擂的原因。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就需要以通过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来让家长满意,那他成年之后会继续炫耀他的职业以便从所爱的人那里获得认可和赞扬。由于对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没有自信,他不得不继续自吹自擂,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但其实内心充斥着不安、焦虑和自卑,担心自己令人失望。家长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他天经地义,因为他是家里的宝贝,而不是因为他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有多么远大的目标或取得了多么优异的考试成绩。
如果家长一直让低龄的孩子成为关注的焦点,让他当众展示他的才艺和可爱之处,让每个人都对他的一举一动大加赞美,或孩子每踢进一个球、讲一个有趣的笑话、自己系鞋带或擤鼻涕,家长都要及时地表扬,那就要赶紧停止这种做法了!如果家长一直在炫耀自己的家庭地位、名声和财富,引起了周围人的反感,也请立刻停止这样的自夸行为。家长可以告诉亲朋好友,自己决定不再过度赞美孩子,让大家都只适度表扬孩子,帮助孩子学会谦虚。
如果孩子因爱自夸被批评,他会感到羞愧,以后就不太可能告诉你他的进步。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传授“私下自夸”的技巧:“爸爸妈妈很高兴听到你说自己表现得很好,但你应该私下告诉我们。”家长接着要解释原因:“你在朋友面前夸耀自己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好,心里不舒服。”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手势(比如拉耳朵),如果他又在自夸,家长就可以拉拉耳朵,提醒他不要在公开场合夸夸其谈。然后,家长可以教教孩子自夸的艺术:只有在别人先表扬孩子的成就(比如进球或获奖等)时,他才可以当众骄傲地自夸,而且要永远记得感谢别人的赞美。
爱自夸的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习惯,无法意识到自夸会惹人反感,而且不会让朋友、队友或大人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所以,家长需要启发孩子意识到别人听到他自夸后的反应,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方法。
• 通过提问启发孩子。“如果你是对方,听到有人这样自夸,你会是什么感受?”“你花了很长时间向蒂姆炫耀你的电脑水平有多高,你觉得他是什么感受?你认为他会想再和你一起玩吗?”
• 让孩子注意别人的反应。“当你给萨拉看你的奖杯时,你有没有注意到她在皱眉头?”“当你炫耀你的成绩时,你有没有注意到德里克翻白眼了?”
• 让孩子换位思考。“我听到你告诉乔尼,你的数学比她好,还给她看你的成绩单。你觉得她会想对你说什么?”
让孩子不再自吹自擂的有效方法是,帮助他认识到别人也取得了成绩和荣誉,而不要只注意到自己的优势、才能和荣誉。
• 先教孩子学习赞扬别人的常用语。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夸奖别人的话,比如“做得不错!”“超级棒!”“太好了!”“很精彩!”,并鼓励孩子在看到别人表现优秀时衷心地赞美。
• 鼓励孩子发现他人的长处。一旦孩子乐于赞扬别人,家长就可以教他如何通过称赞一个人的具体实力、技能或天赋来让他的夸奖更有针对性。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别人的优势:“你有没有注意到刘易斯是一个很棒的击球手?你应该告诉他!”“我才发现艾莉在艺术方面很有才华。你应该告诉她。”
• 教孩子“一天二赞法则”。最后一步是鼓励孩子发现别人表现好的地方,每天至少两次真诚地赞扬别人,我把它称为“一天二赞法则”。赞扬家人、朋友或陌生人都可以,只要孩子赞扬的是别人而不是他自己。每天晚上,家长都可以问问孩子今天赞扬了谁,以及被赞扬者的反应。这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家庭活动,如果一家人都能互相表扬,孩子就会有很多机会学习如何有效赞扬别人。
真正拥有自尊的孩子内心是平静的,可以自我接纳,能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他不觉得有炫耀自己的成就和荣誉的必要,也没有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或贬低别人的冲动。所以,家长要在孩子表现谦逊的时候及时鼓励,以便纠正孩子爱自夸的坏习惯。家长可以这样夸奖孩子:“杰西,我知道你一定为你的冰球比赛成绩感到骄傲。你训练时很刻苦,妈妈为你感到骄傲。我也很开心你这次只告诉了我和爸爸,没有打电话告诉你所有的朋友,你做得很棒。”
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儿子喜欢到处炫耀他的棒球技术,还夸大其词。他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棒球运动员,但肯定没有他自己标榜的那样技压群雄。在不打击儿子信心的前提下让他面对现实是件很棘手的事情,但他必须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每当他又夸夸其谈时,我们都会自动忽略他对自己的夸赞,只是客观承认他的能力,之后便会提到其他队员的能力:“你很了不起,不过韦恩也是个很棒的击球手。”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醒的认识,甚至开始欣赏别人的长处了。
学龄前儿童天生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夸或炫耀他们学会的东西。他们还不懂得社交技巧和换位思考,不知道吹牛可能会令人反感。他们开始注意到自己与同龄人的不同,察觉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是,学龄前儿童还不具备区分现实和幻想的能力,他们有时还会夸大自己的优势。所以,与其说孩子在吹牛,不如说孩子混淆了真实与想象中的世界。孩子通常会在幼儿园阶段逐渐意识到其他孩子在许多方面比自己强,因此就不再爱吹牛了。
学龄儿童在学校会面对很多同学,他们开始认清现实,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学校会定期颁发奖杯、成绩单和证书,所以孩子会越来越频繁地与同龄人比成绩。体育运动的竞争也变得更激烈,孩子会一比高下,看看谁是“最好的”、谁是“最差的”。家长在决定孩子参加的活动种类时应尽量注意平衡,让孩子不仅有输赢意识,也学会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小学的孩子已经有同理心了,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提醒他注意自己自夸时他人的反应,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你觉得你的朋友会有什么感受?”学龄儿童会开始看重物质享受,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攀比和炫耀自己拥有的物品。如果孩子有此类行为,家长就要教孩子懂得感恩、乐于助人。
对于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与朋友们融洽相处变得至关重要,他们的友谊建立在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彼此喜欢的基础上;朋友们需要让彼此感觉良好。自夸令人反感,因为自夸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优势、需求和感受,让对方觉得友谊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由此可能导致友谊破裂。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竞争更加激烈,成绩好坏会自然而然地进一步将孩子们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