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题另见:第11问“顶嘴”、第16问“要求过分”、第24问“不听家长的话”、第28问“待人冷漠”、第63问“不愿意分享”、第79问“不愿意沟通”
孩子行为强势,不顾及他人感受,喜欢指挥他人,控制欲强,不倾听,不考虑朋友的需求。
“我女儿太霸道了,我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我有点儿担心她的未来。她对她的朋友发号施令,希望一切都如她所愿。如果她现在不改变自己强势的性格,最终将会没有朋友。她一直都有很强烈的控制欲,我该怎么教育她,让她变得更受欢迎呢?”
霸道专横的孩子自认为是领头人,喜欢统领全局,制定规则,选定大家的活动,决定游戏如何玩。他们很少会去考虑同龄人或兄弟姐妹的想法或需求。虽然这种强势的个性未来可能有助于孩子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或首席执行官,但也会影响孩子和同龄人的交往,因为大家通常会反感这种个性。
霸道的孩子不受欢迎,更容易被排斥和孤立
如果家长需要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理由来改变孩子霸道的个性,那就看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一项研究吧。研究发现,孩子最容易被同龄人排斥和孤立的原因有5个,其中之一就是个性霸道和爱指挥他人。不愿合作、不乐于助人或不体谅别人的孩子通常不受欢迎。因此,改变霸道的个性能够帮助孩子融入集体,让他更加幸福。
面对霸道的孩子,家长肯定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扼杀他自信、乐于管理、敢于承担责任的品格,同时帮助他改变盛气凌人的态度,让他更能体谅别人,更能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做会让孩子更受欢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悉心教育会让孩子有所改变。家长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领导者,他可能确实是那种喜欢掌控全局、承担责任、完成任务的孩子,但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会考虑他人的需求,倾听他人的想法,设定人人受益的目标,而不仅仅是考虑一己私利。
如果孩子有以下几种表现,则预示着孩子的霸道性格可能正在影响他的情感和社交。家长需要观察孩子在各种环境(如幼儿园、邻居家、足球场)中与其他孩子的互动情况,以便准确地评估孩子的状况。
• 大家要玩什么游戏,先玩哪个游戏,游戏如何玩都得听孩子一个人的。
• 孩子开始对家长发号施令,告诉家长该做什么。
• 孩子要求一切必须如他所愿,而他只按自己制定的规则玩,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 孩子很少与朋友们协商或改变自己的想法来配合他人,不能接受妥协。
• 孩子的朋友们不回他的电话,不邀请他到家里玩,也不想来你家做客。
• 其他孩子的父母、教练或老师给孩子贴上了“霸道”或“盛气凌人”的标签。
• 孩子与他人相处时咄咄逼人或轻视对方,而孩子自己对此毫无意识。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儿科医生W.托马斯·博伊斯以69名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对他们的霸道行为进行观察、录像和分析总结后得出结论:霸道的学龄前儿童往往更健康。谦让随和的孩子在有强弱等级关系的群体中处于弱势,有更多的健康问题。面对压力,他们的心率更高,分泌的压力激素也比那些相对更霸道的同龄人更多。研究结果让家长意识到,霸道的孩子很可能是出于生理原因才表现得盛气凌人,这种性格可能有助于他们保持健康,应对压力。不过,家长还是需要帮助孩子改变过于强势的性格,这有利于帮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孩子也会更快乐。
虽然家长难以完全改变孩子霸道的个性,但是可以纠正他的行为,不纵容他的强势,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坚持让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让他在做事前先征得大家的同意。家长可以教孩子说:“我要去玩桌游,一起玩吗”,“我想坐前排,可以吗”。这个小技巧有助于让孩子意识到行动前必须考虑别人的需求,不能随心所欲,对别人不管不顾。
家长要先确定孩子霸道的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来纠正他的行为,提高他和同龄人相处的能力。以下列出了孩子霸道的常见原因,家长可以看看哪些符合孩子的情况。
• 模仿他人行为。孩子接触的人经常对他颐指气使,所以他只是在模仿他人。
• 被纵容。与孩子接触的人有意或无意地鼓励了孩子的霸道行为,给孩子贴上了坚定、自信、外向或领导能力强的标签;或者有人纵容他为所欲为。
• 他人指望孩子来掌控。孩子承担起了照顾他人的责任;孩子可能经常和做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孩子在一起玩,理所当然地成了强势的一方。
• 缺乏安全感。孩子通过表现得盛气凌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自卑或无法做到完美的不满。
• 需要权力。孩子在家庭或朋友中处于弱势地位,感到压抑无力,需要享受权力带来的满足感。
• 被欺负。孩子经常被别人支使,他得努力让自己强势,才能不再被呼来喝去。
• 缺乏社交经验。孩子不知道如何友好地与人沟通。
• 缺乏话语权。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需求经常被忽视。
• 缺乏同理心。孩子仍然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阶段,或者缺乏理解他人观点或考虑他人需求的能力。
家长可以和其他很了解孩子的人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反思孩子霸道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试着从点滴做起帮孩子改变。
霸道的孩子需要了解什么是民主,所以家长要在家里强调大家遇事需要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家长可以在做出某些家庭决定(选择度假地点、餐厅,要观看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要玩的棋盘或视频游戏)时,让家里所有的成员都有机会提出建议。孩子需要在生活中体验民主,这样才能在和朋友相处时不那么霸道。
研究表明,孩子表现出合作行为——与同伴分享、按照次序轮流玩耍、考虑同伴的要求等等——通常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明确要求他们与人合作。因此,家长可以细心地向孩子阐明分享和合作的基本规矩,解释清楚如何遵守这些规则,告诉孩子在明白道理后要付诸实践。家长一定要强调为什么霸道的行为不受欢迎。
家长在听到或看到孩子对朋友或兄弟姐妹(甚至家长自己)过于强势时,可以把他拉到一边,平静地指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我注意到你一直在抢大卫手里的遥控器。”要就事论事,不要指责孩子的品格。
霸道的孩子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多使用“你”:“你怎么看”,“你想玩什么游戏”,“你想先做什么”。这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盛气凌人的孩子可能很任性,自我意识更强烈,如果家长也很固执,双方可能会较劲。所以,家长不要唠叨不停,要把握好尺度,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就算家长比较顺从谦让,也不要放纵孩子对你发号施令。家长要注意反思自己回应孩子的方式,找到能事半功倍地帮助孩子改变霸道行为的方法。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知道如何改变自己强势的行为,事实上,家长需要教孩子如何做出改变。以下是孩子的几种常见霸道表现和有效的应对方法,家长可以由此更仔细地观察孩子,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 问题:孩子不和大家分享。
解决方法: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按先后次序轮流玩,为什么这样做很重要,然后提醒他应该怎么做。“记住,我希望你和小朋友分享。如果你真的不想分享,就在小朋友来之前把东西收起来。否则,你必须和小朋友分享。”
• 问题:孩子擅自决定大家玩的游戏。
解决方法:告诉孩子新的家庭规则是“客人有权决定一起玩的第一个游戏”,接下来的游戏由大家轮流决定。
• 问题: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听起来很霸道。
解决方法:向孩子示范如何让咄咄逼人的语言变得温和。霸道的说法可能是“我们去投篮”,温和的表达则是“你想玩什么?”;霸道的说法可能是“照我说的做”,温和的表达则是“可不可以试试我的建议?看看效果怎么样”。
• 问题:孩子没有意识到他在和同伴相处时很霸道。
解决方法: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秘密动作信号(拉耳朵或摸鼻子),这样当他盛气凌人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向他发出信号,提醒他停止霸道的做法。
• 问题:孩子不考虑他人的想法。
解决方法:立刻充分利用当下的情景对孩子进行教育。“卡拉一直没有机会参与。你觉得她是什么感受?”“你还没有问比尔想做什么,你觉得他是什么感受?”“你觉得下次该怎么做,才能让朋友也说说他们的想法?”“你觉得要怎么做才能和保罗玩得更开心?”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绝不会纵容他的霸道行为。如果孩子将家长的管教抛诸脑后,仍然在与同龄人交往时强势霸道,就需要面对后果。家长可以警告孩子:“你要是再那么霸道,就不能叫马特到我们家玩。我们需要一起想想你怎样公平地对待他。”
专横霸道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因此,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帮助孩子学会考虑其他孩子的想法。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里多练习几次,确保他在和同伴相处时能应用自如。
当两个孩子无法决定玩什么游戏、谁负责做决定,甚至谁先玩的时候,碰运气随机决定的老办法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抽签、抓阄、抛硬币和石头剪刀布都是老办法了,但它们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公平。
如果一个孩子切蛋糕,就让另一个孩子先选择自己想要哪一块。这个方法还适用于很多场合,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决定大家做什么游戏,那么另一个就有权先玩;如果一个孩子倒柠檬水,另一个就有权先选他的杯子。
为了避免孩子霸占玩具,家长可以让小一点儿的孩子商量好每人可以使用的时间,通常是几分钟。孩子开始轮流玩的时候,就用计时器开始计时。时间到了,正在玩的孩子就得主动把玩具交给下一个孩子。烤箱计时器、煮蛋计时器或沙漏计时器都非常适合小孩子。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用手表或秒表计时。
家长可以给大一点儿的孩子解释妥协意味着什么。“遇到问题时,你和对方都愿意通过让步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们都没有太强势,都有所放弃和收获。”孩子应该明白,每个人都要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沟通和彼此倾听。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感到心满意足。家长讲明事理后就需要让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如何妥协。
假如家里人需要轮流使用电脑,家长就可以通过解决家里的这个问题向大点儿的孩子示范协商意味着什么。“咱们一起制定一个大家都无异议的时间表,让每个人都能公平使用家里的电脑。这样为了达成一致一起来讨论的做法就是协商。”
一位爸爸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我的儿子比较霸道,家里人为了帮他改掉这个毛病,摆事实、讲道理、让他反省自己的行为,但都无济于事。我们意识到改变儿子坏习惯的唯一方法是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让他耳濡目染,养成好习惯。于是我和太太决定每晚都开15分钟的家庭会议。家里人无论老少都要开口发言,也必须认真地倾听,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重要,值得尊重。儿子的改变需要时间,但几周后我们就看到了他的进步。儿子意识到作为家里的一分子,有事要商量,不能一个人主宰一切,儿子终于开始学习倾听和考虑他人的感受了。
对于孩子来说,改掉不良行为并养成好习惯并不容易。家长在注意到孩子努力变得随和时,一定要表扬他,并且要明确指出孩子哪点做得好,这样他以后会自发地继续这样做。“我注意到你在耐心地听艾伦说自己的想法,没有打断他,他看到你在听他说话也很开心。”“我注意到你问胡安想玩什么游戏。你考虑得很周到,你的朋友一定觉得你很贴心。”
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觉得世界围绕着他们转,所以说话时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会在表达中频繁使用“我”、“我想要”和“轮到我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意识不到自己霸道的行为会显得粗鲁,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温和,最好不要因为孩子霸道就实施惩罚,而是应该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到了5岁,孩子的内省能力会逐渐增强,不会太自我,支配他人的欲望也会降低,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多考虑别人的感受。
学龄儿童能认识到霸道会带来不良后果,注意到别的孩子不喜欢被人指手画脚,霸道的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同龄人的排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把很多时间花在竞技体育上,一起运动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无论一个队友的运动能力有多强,如果他喜欢发号施令,都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经被大人的说教、指示和命令弄烦了,可能会通过对家长发号施令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家长不能放任孩子这样没大没小,要提醒孩子尊重长辈。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被同龄人或兄弟姐妹支配异常敏感,喜欢反驳说“你谁呀”。在这一年龄段,能够和大家合作、分享并能关心朋友的人更受欢迎,人际交往也更愉快。专横霸道的孩子除非是小团体的“首领”,否则很可能被小团体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