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我持续读:真正的阅读是可持续一生的活动

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完全由个人兴趣驱动的、带来心流享受的、自由的私人活动,会从生命较早阶段的某一个契机自然开始,然后持续一生,一直充满魅力。

一个成熟阅读者的阅读旅程,自然会包括阅读技术及阅读能力的进阶、阅读视野的拓展、阅读内容的丰富、阅读兴趣的迁移等阶段,但此时的状态和未来的状态之间,不会出现突然的“断裂”。今天从阅读活动中习得的技术、能力、经验未来仍然可用,只会进步,不会被淘汰。

父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也需要着眼于此,让孩子幼年、童年、少年时代的阅读活动成为他一生的阅读生活的良好开端,并成为可持续一生的阅读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引导孩子使用的阅读方式、学会的阅读方法,应该在未来仍然可以被孩子用于他的阅读生活;今天帮助孩子认知的阅读理念,应该不与他未来需要认知的阅读理念相冲突;今天的阅读活动,不应该成为他未来阅读发展的障碍;今天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目标,应该是帮助他逐渐成长为真正的、成熟的阅读者,而不是让他在此后的人生中都不想阅读,甚至厌恶阅读。

但相当多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父母并不曾着眼于孩子的持续阅读。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在几岁之前读了多少本书,亲子共读已经坚持了多少天,为孩子“讲读”了多少本书,为培养孩子阅读能力花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经济上的投入,却鲜少关心孩子能否在未来的成长中,一直热爱阅读,把阅读当成享受而不是任务。

于是,我们会经常看到孩子阅读生活中的“断裂”现象。

第一,阅读者角色断裂,无法进入和保持“我读”的状态。

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陪伴、督促下,一直“扮演”一个阅读者的角色,但从未明白阅读是自己的事,从未成为真正自主的阅读者,从未进入“我读”的状态。等到父母希望自己“功成身退”、孩子开始自主阅读时,阅读者角色的断裂就会显现出来——孩子根本不知道没有父母的陪伴、督促,阅读该如何进行。

第二,阅读意愿断裂,无法保持“我想读”的状态。

很多孩子每天都要求父母给读书、讲书,而且读得太少不行、讲得太短不行,由此,父母们会非常高兴地认为,孩子阅读意愿强烈、阅读兴趣浓厚,特别喜欢阅读。但实际上,这些孩子只是喜欢“听”而已,或者只是希望借由“阅读”这种在父母看来非常重要的活动,更多地享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他们根本就不想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

但孩子并非天生如此。每个孩子在一两岁时都对探索外部世界有浓厚兴趣,书也是他们探索的对象之一,他们想尝试自己翻书、自己看书。但父母常常认为,没有大人帮忙,孩子根本就读不懂,于是从一开始就深度介入孩子的阅读活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我想读”就会变成“我想听你给我读”。

第三,阅读能力断裂,无法达到“我会读”的状态。

很多一直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父母,并未关注过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在读”,而不是孩子是否“会读”,是否“越来越会读”。

一直“在读”的孩子,一部分因为根本不是在自己读,几乎没有发展出阅读能力;一部分因为长期只读绘本等对阅读能力要求不高的读物,阅读能力的发展大受限制。两种情况造成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当孩子需要运用属于自己的阅读能力独立完成阅读时,阅读能力的不足就暴露无遗。

很多一直在进行亲子共读的孩子,上学后却连最简单的数学题目都读不懂,很多一直读绘本的孩子,迟迟不能开始阅读绘本之外任何其他类型的童书,都是典型的阅读能力断裂,而且这样的具体实例比比皆是。

第四,阅读活动断裂,无法达到“我持续读”的状态。

阅读者角色、阅读意愿、阅读能力断裂的结果,是阅读活动的最终断裂——孩子的阅读活动在某个阶段停滞下来,进而慢慢停止,再无进阶和持续。

有的孩子是在父母不再陪他进行亲子共读时停止阅读,有的孩子是因为无法从阅读绘本过渡到阅读纯文字书而停止阅读,有的孩子则干脆因为父母对于阅读活动的过分控制而厌恶阅读。

在我们看来,断裂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阅读培养理念和方法的偏颇与失当,本书也将在相关部分具体分析这些理念和方法的失当之处。

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遭遇断裂,可能比根本就没有开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更糟糕。从未被如此培养的孩子,还可能在未来的某一阶段、某个契机,通过“自学”和自然的过程,开始真正的自主阅读生活,而由父母采用失当的理念和方法培养的孩子,重拾阅读时则需要首先摒弃经年习得的错误做法,这比完全从零开始更困难。 hZuIshRQqegrPpd74QluPhGt6oCbR2mFjpvQzBwiHHLkruVNyIYuQo0TmxmeeG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