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金钱投入:不限预算多买书

提起买书,不少父母都会大呼:“现在的书真是太贵了!二三十块,买那么一小本。”

1.书真的很贵吗?

一个作家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的训练和准备才开始写作,要用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一本真正优质的著作,其中凝结了他从自身经历、阅读、教育、挫折、成功中获得的故事、知识、情感、思想。读者读到这本书,所费不过二三十元,能从中获得的财富却可能会使他受益终身,这样的东西怎么会贵呢?书实在是我们日常购买的种种商品中,性价比最高的。

真心爸妈有一个看法,当然也许是偏见,生活中比书“性价比”低的东西比比皆是。一瓶好的化妆品几百上千元,相当于二十多本书的总价;一双时髦的长靴,要两三千元,相当于三五十本书的总价;一部新款手机,六七千元,换成书,能填满书架的两格;一个名牌包上万元,换成书能填满半个书架。化妆品、包包……这些可能都是父母的日常消费品,或者“等什么时候我一定要买”的东西。既然父母买这些时不会嫌贵,给孩子多买几本书,又能贵到哪儿去呢?

上面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家都不买。大人孩子只穿普通品牌、基本款式的衣服,干净、舒适、得体就好。我们不追新款数码产品,用过得去的手机。妈妈不用大牌化妆品,只用基本护肤品。一家人穿材质过得去的舒适鞋子,不吃烛光晚餐,不买贵重首饰。但我们买书从不看价格,从不限量,从不要求节俭,从不说贵。要说我们每每感叹书实在是太便宜、太超值,听起来好像矫情,但确实如此。

我们不限制单本价格,我家大儿就买过最新出版的英文原版奇幻小说,一百多元一本;不限制每笔订单的金额,买几十元也好,买几百元也好,都没关系;不限制每月买书的次数,今天才下订单,明天再下订单也没关系;不限制每月买书金额,一个月买到上千元也没关系。

真心爸妈还认为,书是生活里最不能看价格的东西。只看价格、只看折扣,只能买到品质没那么好的书,这和每天给孩子吃方便面没什么区别。

当然,在网站间适当比价是可以的,但我们不推荐带孩子到实体书店看书,然后到网上去买。对孩子来说,他当时看上的书当时就能买,才会有足够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可能有读者会想,这么买书,普通工薪家庭怎么负担得起呢?

我们认为,这不是负担得起负担不起的问题,而是买书这项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排序问题。如果吃饱、穿暖之后,紧接着就是买书,绝大部分家庭都可以负担每月两三百元的买书支出。如果觉得我要吃得很好,穿得时髦,还要有足够的钱用于旅行、娱乐、买化妆品、美容、美甲、减肥,偶尔再买买奢侈品,之后再有富余的钱,才能用来买书,那可能绝大部分家庭都买不起书。

我们曾对几千位育儿群友做过一个关于课外班的小调查,无论在哪个城市,一节兴趣班或者补习班的起步价都在80元以上,还不算那些一对一课程。回答问题的妈妈们,无论自己收入多少、家住几线城市,一年在孩子课外班上支出的钱,都在10000元以上。一年10000元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个月在孩子课外班上支出的钱都在800元以上。

把这800元用来买书,即便是特别爱看书的孩子,也足够看一个月。把这10000元用来买书,几年之间,孩子就会有满满几架藏书。这其实已经非常接近我们说的“不限预算”了。请相信,有满架书的孩子和只上课外班的孩子真的会完全不同。

为测试“不限预算多买书”可能的支出上限,我们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在大型网上书店的童书频道,不看价格,只看品质,选择了适合3~12岁孩子的1500种童书加入购物车,最后的总价还不足32000元。这个数字,大大低于我们的预估。

所以,如果父母真的希望孩子爱上阅读,千万不要传递给孩子“书很贵”的观念,父母自己也不要有这样的观念。家里有书可读,孩子才有可能爱上阅读;家里没有几本书,你让孩子读什么呢?

2.为什么要买书?

有句俗语,“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借来的书,因为有要还的期限,才能快速读完。真心爸妈中学时确实是这样,主要是去县城的两个图书馆借书来看。一是当时我们父母的收入都不高,家里没有条件供我们自己买书;二是县城书店也没有特别多的好书。

住家附近能有方便孩子借书的图书馆当然很好,但就现状而言,图书馆借书并没有那么便利。图书馆数量有限,去图书馆借书常常要穿越大半个城市,这样很难保证有多高的借书频率。图书馆新书上架周期通常较长,很多高品质新书,在图书馆暂时都找不到。此外,专门的儿童图书馆数量稀少,综合图书馆不以童书为重点,童书的选书品质也很难保证。

到图书馆借阅不便,一些父母会想到书店。书店品种多,更新快,而且不少书店都把童书当作重点品类,带孩子到书店去看书岂不是很棒?

真心爸妈的观点有所不同。如果不是为了买书,我们从来不会把孩子带去实体书店,让他们从书架上随便拿书下来读。我们认为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蹭书读的地方。买书来读,既是尊重作者,也是尊重书,是读书人的清高和自律。不使用别人在售而我们自己未曾付款的商品,也是一个人良好教养的一部分。

受我们影响,孩子们在书店看到感兴趣的书,从来不会拆开塑封就坐下来读,他们会告诉父母“我要买这本书”,等付好了款才会拆开。 GhoDInA8mpMVfRtZiMgKbcfJegzSKODaShijcW83fcrr65yLw7Kt1+rbqfutEZz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