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孩子的阅读时,所指的读物应该是纸质书,不是通过各种阅读工具呈现的电子书,也不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获取的网上读物。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一是因为在各种介质的读物中,纸质书品质最高;二是因为读纸质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阅读能力。
1.为什么纸质书品质更高?
从字节数量来看,新兴数字媒体的信息总量可能已经远超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但就内容品质而言,纸质图书仍旧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精华的最主要载体,优秀的写作者也仍旧以著作正式出版为荣。所以,阅读纸质书更容易获取更高品质的内容,而孩子的阅读,需要从真正高品质的内容开始。
纸质书和数字媒体编辑、发布流程的差异,也决定了二者内容品质的差异。一本纸质书的出版需要经过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其他资源投入,所以出版商对书稿选择会有较高标准,达到标准的书稿才能获得出版机会,这就筛掉了一大批作者水准不足、内容品质不高的书稿。而数字媒体发布同样规模的内容,需要直接投入的资源很少,所以数字媒体对内容的筛选相对宽松很多,内容品质更容易良莠不齐。纸质书的出版要经历作者写作、出版商编辑、反复审核校对的过程,这也是内容沉淀、品质提升的过程。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是写作、发布流程通常很短,缺乏沉淀、提升的过程。
此外,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数字媒体配合生活节奏的变化,注重捕捉热点,帮助用户快速获取信息,加上流量竞争的考虑,它所提供的内容更容易偏向快餐化、碎片化,深度和完整程度都远远不及纸质书。我们要帮助孩子开启一生的阅读生活,自然不能从快餐式的浅阅读入手。
由纸质书授权转换而成的电子书,虽然没有品质上的隐忧,但电子书需要借助电子设备阅读,很容易助长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而这种依赖恰恰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面对的烦恼之一。
2.为什么读纸质书才能培养真正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工具阅读电子书,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阅读网上读物,需要的阅读能力大大低于阅读纸质书。
一是电子屏幕每屏的文字容量有限,因此每一页面的篇幅会大大短于常规的纯文字图书,习惯了阅读短篇幅页面,阅读长篇幅页面的能力会很难发展。
二是电子屏幕的信息呈现机制虽然在技术上较印刷媒体先进,但在版面编排的灵活程度、复杂程度、图文的交互程度上,却远逊于印刷媒体。阅读一本纸质书,尤其是图文混排的纸质书(很多童书都是如此),读者可能需要不断对照图文内容,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借助文字理解图示或者借助图示理解文字;而阅读电子屏幕时,常常只能上下滑动手指,按照顺序阅读。所以从阅读电子屏幕入手的读者会很难适应图书的版面和翻页方式。
三是如前文所言,数字媒体的内容偏向快餐化、碎片化,习惯阅读此类内容的读者很难具备阅读深度内容的能力。
所以,从不阅读任何一本纸质书的人通过电子设备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几乎都毫无障碍,但很多每天刷手机“阅读”数小时的人却完全不能读完任何一本纸质书。换句话说,能阅读纸质书的人,一定能阅读数字媒体内容,而只会阅读数字媒体内容的人,却不一定会看书。
对一部分以消遣为目的“阅读”的人来说,这也许不是问题,但让孩子的阅读从数字媒体开始,就是严重不当的路径。因为无论是孩子学校学习中的阅读,还是未来终身学习所需的阅读,都主要是阅读纸质读物。如果孩子只会读屏幕,基本上就等于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阅读。
3.听“有声书”能代替读纸质书吗?
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利用碎片时间接触更多“读物”,会给孩子听大量“有声书”,甚至在孩子吃饭、玩玩具时,也会播放音频让孩子“磨耳朵”。更有父母认为,孩子听有声书就是在阅读了——他们称之为“听读”,无须再读又费钱、又占空间的纸质书。
我们认为,这不但不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反而可能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原因有三。
其一,“听”和“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听有声书培养的是“听”的能力,不是“读”的能力。孩子只听不读,阅读能力根本就无法发展,听得再多,也学不会自己阅读。所谓“听读”,并不存在。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从孩子小学起,妈妈就把自己读的“美文”录成录音带,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放给孩子听。听了好几年,等孩子上了初中,妈妈却发现,听了无数“美文”的孩子在所有阅读题目上几乎都拿不到分数!
妈妈很不解:我和孩子花了这么多时间、费了这么大劲,孩子的阅读能力却差得如此可怜,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他只会听,不会读啊!与这位妈妈经历相似,很多一直给孩子读书、讲书的父母,也在孩子上学后发现孩子“不会读”的问题。
“听”不等于“读”,更不能替代“读”,这也是真心爸妈坚持认为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是要培养孩子会读纸质书的原因之一。
其二,从传播学信息接触的角度看,人们接触“听”的媒介,如广播、音频,不需要专注,因为只需要投入听力,不需要投入视觉上的注意力。让孩子不专注地听,再加上一心二用——“边玩边听”,很难培养出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习惯。很多父母因为孩子不专注而感到烦恼,却并没有意识到,“磨耳朵”之类让孩子“一边做这,一边做那”的育儿活动,是造成孩子专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因为听有声书所需的专注程度、投入程度都非常低,还可以边听边做其他的事,与阅读纸质书相比,听有声书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相当轻松省力的工作。孩子习惯了如此轻松地“读”,会很难忍受又需要自己读,又不能一心二用的纸质书阅读。
所以,听有声书会培养出孩子在阅读上明显的惰性,这种惰性不但会影响孩子积极投入自主阅读活动,甚至会影响孩子完成学校学习中必要的阅读任务,他会觉得读课本、读满篇文字的试卷都是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