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孩子为什么需要阅读科学认知读物,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概念——科学阅读。
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你可能会想:科学阅读是什么?是说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阅读吗?不是。
作为一个阅读术语,科学阅读指的是阅读包含科学内容的读物。比如,孩子读常见的故事性绘本就不是科学阅读,但读《神奇校车》这样生动讲述电、太阳系、水、海底、人体、飓风、地球、气候等科学内容的读物,就是在进行科学阅读。
一些父母认为,读这样的书是为了帮孩子获得更丰富的科学“知识”,其实科学阅读的价值远远超出获取知识。它拓展孩子对自然世界和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帮孩子发展精准的、富于逻辑性的理性思考能力;帮孩子完成最初的科学启蒙;为孩子未来学习科学学科打下良好基础。
很多父母,尤其是文科背景的父母,自己对此并不感兴趣,工作和学习中也不太需要科学阅读。但在阅读培养阶段,科学阅读的缺失对孩子来说会是一个重大损失。
1.科学阅读,帮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通过动画片和绘本认识恐龙的孩子,会把恐龙看成一种长相奇特、可能有些怪脾气、有时很可怕有时又很可爱的家伙。但读过关于恐龙的科学读物的孩子会知道,这是一种古生物,一种因为自然或者其他人类尚未确切知道的原因已经灭绝、只能在古生物博物馆通过“化石”看到的生物。
对于一些孩子,贝壳是好看的海边收获,是可以当成玩具来玩的东西,但读过关于贝类的科学读物的孩子就会知道,它们是一种海洋软体生物的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世界上有很多种贝和螺,所以我们能看到各种不同形状的贝壳。
前一种孩子很可爱,但是后一种孩子对自然世界了解得更多也更真实。
世界那么大,一个人的脚步能到达的地方终归有限,脚步不能到达之处,书可以到达。只要有机会接触更丰富的读物,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就会不断增长,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会不断丰富。但很可惜,很多孩子在刚刚开始阅读时,就陷入了著名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批评的那种“井底蛙式的阅读”
。
钱伯斯说:
针对特定类型读物、特定作家做持续的重复阅读,是一种井底蛙式的阅读,这种读者永远不会知道井外世界的广阔与多姿多彩(更糟的是,他们压根儿不想知道)。井底蛙式读者安于现状,拒绝任何形式的探索:他们担心走出井底就是世界的尽头,怕摔个粉身碎骨。这类读者担心读到乏味的作品,担心读到艰深的作品,更担心阅读过程太耗费心力。
钱伯斯的描述,和很多父母在自家孩子身上发现的情况特别吻合。孩子在学龄前随父母做过好几年亲子共读,一起读过几百、上千本,甚至数千本绘本,但上学之后很多东西他们都读不懂也不感兴趣。这并不难理解——读了太多绘本,而且只读了绘本,处在这样一个“深井”中,他们认知世界的视野根本就没有打开,绘本之外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2.科学阅读,帮孩子发展多种文本阅读能力
经常有读者问我:我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老读不懂数学题怎么办?
如果所有题目都读不懂,是基本的阅读能力不足。如果只是读不懂数学题目,就是多文本阅读能力不足,原因在于孩子读过的文本类型太过单一,像数学题这样表述严谨、精确,而且经常图文结合的文本,孩子读起来就会觉得非常困难。
孩子现在读的科学认知读物,未来要读的科学课程教材,都会包含图、表、数字等多种样式的符号,比如动植物解剖图、物质的分子结构图、物理现象的示意图、地图、地形图、气候图,和这些图相伴的,还有数字和统计图表,大量的信息会通过文字之外的符号来呈现。孩子从小接触科学读物,读图、读表、读数字的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发展。
3.科学阅读,帮助孩子发展精准、严密的思维方式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系统化、判断和推理等活动,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但很多已经上学的孩子的思维特别散乱,概念不清、分类不明、逻辑混乱,既不会分析,也不会综合,只能用眼前看到的直观表象来思考,没有办法做任何抽象思维,而且还很容易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完全做不到精准严密。
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而且这种欠缺远远不是送孩子多上几个补习班、多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就能补足的。
经常阅读科普读物,孩子的思维会很自然地精准、严密起来。因为科学的特点就是精确、缜密、严谨、因果关系清晰、有很强的逻辑性,这些特点自然也会体现在科学认知读物上。
比如,讲恐龙,故事读物会讲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但科学认知读物会讲恐龙生存的时代、恐龙的类型和习性等,信息量远远大于恐龙故事,表述也会严谨得多。想象力当然有价值,但就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来说,大量信息和严谨表述的价值更高。
4.科学阅读,帮孩子建立自然科学知识储备,与未来的科学课程学习无缝对接
孩子小时候的科学阅读,对应着未来好几门科学课程的学习。比如他现在从科学认知读物中读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知识,对应未来的生物课程;电、热、力、磁知识,对应物理课程;酸、碱、物质、分子知识,对应化学课程;天气、气候、河流、山川、地球知识,对应地理课程。小时候稍稍多留意孩子的科学阅读,就能为孩子学习这些课程打下很好的基础,父母忽视这项工作,会为自己和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平添很多烦恼。
一些小学阶段的孩子会在自然、科学课堂上昏昏欲睡,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他听得半懂不懂。一些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开始接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时会感到困难重重,因为那些名词、术语、表述光是背下来就很累了,更何况只靠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地理解,记忆效果非常有限,而且无法灵活运用。这样的状况,既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他的信心,更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