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柏林救世军女孩的故事(1)

战前时期颁布了诸多禁令和限制,今天回首再看时,我们当然会感到无地自容,但它们之所以存在,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某些现象完全缺乏理解,即那些稍微超出自以为完全理性的世界边缘的现象。因为,我们当时习惯于只尊崇西方的思想文化,而贬低一切非西方的思想文化,所以我们很容易把一切非理性的现象归入低于欧洲和低劣的一类。甚至,如果这时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例如救世军,极不起眼地披着和平与恳求的外衣,它就会遭到无尽的嘲笑。人们想要看到的是明确和英勇,换句话说,是美感,人们相信这才是欧洲人应有的态度,人们囿于被世人误解的尼采思想,虽然大多数人从未听过尼采的名字;直到世上涌现出如此多的英雄事迹,让世界再也看不到纯粹的英雄主义时,这场闹剧才落幕收场。

如今,只要在街上遇到救世军集会,我都会加入进去,很高兴地在募捐盘上放一些零钱,而且还经常和军兵们聊天。这并不是说,那些有点原始的救世教义改变了我的看法,而是我觉得,曾经囿于成见的我们,在道德上有义务尽量弥补我们的过错,尽管这些过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审美堕落,而且还可以用我们当时心智未成熟为借口。当然,我也是逐渐才有了这种认识,尤其是因为,在战争期间,我很少见到救世军军兵。我虽然听说他们正在推广一项广为传播的慈善工作,但在舍内贝格区的一条偏僻马路上遇到那位救世军女孩时,我还是感到相当惊讶。

我肯定是一副衣着不整、需要帮助的模样,不过我那惊喜的神情和灿烂的微笑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她找了个顾及我面子的借口,跟我攀谈起来,并从夹在腋下的一包传单里拿出一份给我。要是我仅仅只是买了一份传单的话,也许她会很失望,所以我说:“很抱歉,我没有钱。”“没关系,”她回答道,“您来我们那儿吧。”

我们穿过几条有着城郊特色的马路,路过一片闲置的土地。我边走边聊起了战争。我觉得,她把我当成了一个不想工作的懒汉,甚至像是个在被迫招供的逃兵。她明显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而我却继续聊着战争,继续怨天怨地地骂着,至于为什么,我现在不能再说了。

突然,我们发现自己迷路了。我们沿着一条狭路在一大片厂房边上绕着。走到路口时,我们发现,眼前仍是一片厂房,一眼望去,没有尽头。于是我们向左拐进一条小路,小路的入口处用一道耷拉在地,几乎没什么作用的铁丝网拦着——不明白这里为什么要拦着,因为铁丝网后面只是堆着垃圾和废料,堆着瓦盆、或瘪或凸的喷壶,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坛坛罐罐,也不知道为什么把它们送到这个交通不便的偏僻之地来。这条小路的尽头是一片开阔的田地,虽然不是真正的田地,因为现在里面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但至少也是耕种过的田地,也许是在战争之前,也许就在去年。看起来像冻住的泥浪般的土地纹路,是变硬的犁沟——这就是证据。可在此之后,显然再也没有播种过。远处,一列火车从田野间缓缓驶过。

身后,是厂房,是大都市柏林。因此,我们的处境并不绝望,尽管午后的阳光如此无情地炙烤着我们。我们商量着该怎么办。继续徒步到下一个村庄?“就我们这副样子可不好见人。”我说道。她很顺从地想要拍掉黑色制服裙上的尘土。这种裙子的料子跟女售票员制服的料子一样,都很粗糙,是用纸纱线织成的替代料子。

然后我发现那里竖了一根桩子,就像界标一样。我们向那里走去。我们轮流坐在那根桩子的细影下。我们很少说话,只提到了我口渴一事。当天凉如水的时候,我们回到了城里。 5DxjOmliZ4B742jV9dgm+gFzOemOrJOgOEm1NNbacu8VxsaFEqF7oDoShlVYuK0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