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尚·城市 | THECITYOFFASHION城市更新

潮东里
如何用“疗愈基因”重写城市更新密码

文:吴晓寒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回字形天井,在徽州老巷拆运而来的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手握“子贡问时”特调鸡尾酒的年轻人正仰头凝视酒吧内复刻的故宫太和殿斗拱。几步之外,由废旧饮料瓶压制的环保餐桌上,一盘手工汉堡热气升腾——这不是影视布景的虚构场景,而是北京“故宫以东”文化金三角腹地,城市更新标杆项目“潮东里Minimall”的日常切片。

作为2024年中国城市更新论坛最佳案例,这座由重构光年(北京)商业管理公司打造的“胡同共生体”,摒弃了商业改造中常见的符号化怀旧或全盘西化路径,将“宜玩、宜停、宜疗愈”的情绪价值植入空间基因,让历史记忆与现代商业在方寸之间共振出令人惊异的情感能量。

胡同基因的现代转译

“如果非要说潮东里的灵魂是什么,那应该是一群懂北京的孩子,在用心做一件有意思的事。”项目主理人的自白揭示了成功的关键——对胡同文化的理解早已超越建筑表象,深入空间哲学的骨髓。

步入一层商业内街,脚下厚达15公分的青石板,是从安徽、福建等地老城拆建现场抢救而来的“历史见证者”。这些带着自然裂纹与岁月凹痕的石材,不仅呼应着登山步道的野趣或南方老街的烟火气,更在商业空间里埋下“接纳不完美”的生活隐喻。

移步至二层客房区,回字形公区将北京四合院的“合”之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淮南子》中“天道曰圆,地道曰方”的宇宙观被转化为空间语言,而《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智慧,则化作“大方、大器、大音、大象”命名的四方客房。当住客刷卡进入“大音”房时,或许不会立即察觉名字的深意,却在推窗见院的瞬间,被庭院竹影婆娑的静谧击中内心——这正是潮东里空间叙事的精妙之处:让2000年的东方智慧,成为可呼吸、可触碰的身体记忆。

情绪价值的商业具现

在潮东里的商业叙事中,传统文化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消费场景中的情感血液。

三季人酒吧的诞生本身就是个文化转译的绝佳案例。鸡尾酒本是舶来品,而酒吧团队却将《子贡问时》和《庄子秋水》中“三季人”与“井蛙夏虫”的中式哲学酿入杯中。直径三米的圆形天井下,水晶般通透的老冰在鸡尾酒杯中悬浮,光线穿透冰体时形成的微妙折射,恰似对“看透世事”的视觉隐喻。这里没有文化说教,只有调酒师与客人间关于自我认知和突破局限的偶然闲聊,以及微醺中自然释放的精神褶皱。

转过街角,京悠®手工汉堡的橙色大门后藏着更动人的可持续发展叙事。70后北京土著作为品牌创始人(同时也是潮东里minimall联合创始人之一)将儿时的厨师梦注入这个由老家具厂食堂改造的空间,并与国际友人米其林三星厨师合作研发出令人惊叹的创新菜品,肉饼配方里竟藏着主理人记忆中的老北京酱香,让西式餐饮奇妙地承接了本土味觉记忆,在今年举办的北京巨C汉堡节上凭借创新制作的“永定门羊肉串汉堡”一举夺得最具潜力新汉堡大奖。

真正将情绪价值推向高潮的是八仙艺术空间。这个由旧锅炉房改造的文化心脏,年均举办40余场艺术活动,其中最动人的“春风疗愈场”展览,将老式洗衣机、搪瓷盘等承载集体记忆的器物悬置空中,形成时空错位的诗学场域。

方寸之地的运营革命

在仅相当于两个篮球场大小的空间里,潮东里创造了年客流超百万人次的奇迹,其精细化运营堪称城市更新领域的教科书。

临街界面是精心编排的活力剧场。红花点心局的明档橱窗里,师傅现场制作京式点心的过程成为流动表演;元山韩餐外摆区的部队锅热气与胡同暮色交融,模糊了商业与街区的边界。

向内探索,空间纵深的魔法开始显现。三层递进布局形成独特的消费节奏:首层开放社交,二层静谧休憩,三层屋顶花园则提供城市天空下的独处时刻。人文酒店的住客可穿着浴袍下楼喝一杯特调,这种无界体验使人均停留时间达到惊人的4.2小时。

真正的商业护城河来自“首店经济”战略。区域内北京首家新疆有机食品店“每趣果农”的杏干被包装成胡同伴手礼,元山韩式料理独创的“炸酱面配泡菜”组合成为小红书爆款,闹公馆法式甜点更是北京法甜界的天花板。更关键的是“招商变造商”的深度共生模式——运营方不仅提供场地,更参与品牌定位、空间设计甚至产品研发。当京悠大叔提出塑料瓶再生桌面及灯箱的构想时,重构光年团队立即引入香港团队Editecture一滴设计材料实验室合作攻关,最终实现从概念到落地的突破,京悠 ® 店内所用桌面与灯箱均采用回收饮料瓶、洗衣液瓶再生压制而成,全国独此一家。

城市更新的情感转向

在空间基因层面,项目拒绝表皮化的仿古建筑,转而深挖胡同的空间哲学。那些看似随意的转角留白、刻意保留的老墙肌理,实则暗合《园冶》中“曲折有情,疏源正可”的造园智慧。当年轻人靠在回收青砖砌筑的矮墙上自拍时,他们接触的不只是建筑材料,更是被现代设计转译的在地记忆。

八仙艺术空间的运营尤具启示。区别于传统美术馆的静态展示,其“艺术工坊+”模式让观众成为创作者。在“山海经神兽复活计划”中,参与者从文本研读到皮影制作再到即兴戏剧演绎,完成跨媒介的文化消化。这种深度参与式体验,使文化传承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内化。

运营机制的创新同样值得书写。“招商变造商”模式已孵化出7个原生品牌,其中3个正筹备向外扩张。重构光年建立的商户共治委员会,每月以“胡同茶话会”形式共商运营策略,这种平等协作使租户续约率达惊人的95%。而数据中台系统实时分析客流动线、停留热点,使空间调整精确到平方米——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在此完美交融。

从商业地标到情感基础设施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随着二期改造启动,更多颠覆性实践正在酝酿:由故宫文物医院专家领衔的“可触碰文物实验室”,将用3D打印技术复刻院藏珍品,让观众亲手感受历史纹路;与中央戏剧学院合作的“胡同剧场计划”,将把整片街区变为沉浸式戏剧场景;而基于情绪感知技术的“空间疗愈指数”系统,正在后台悄然记录着不同材质、光线、声音对人的心理影响。

这些探索直指城市更新的核心命题:在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好的商品,更是能安放焦虑的精神容器。当年轻人在四合院改造的露天影院观看《霸王别姬》,手作汉堡的油脂偶然滴落在回收塑料桌面上;当外国游客在八仙空间用宣纸拓印汉字,转身又在三季人酒吧用英文讨论庄子——这些看似矛盾的场景碎片,正拼凑出中国城市更新的未来图景。

在这个意义上,潮东里已不仅是商业更新的样板,更成为城市精神脉络的修复工程。它证明,真正的更新从不是推倒重来的革命,而是让文化基因在现代生活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奔涌。当每一次驻足都成为自我疗愈的微小仪式,城市便从物理空间升华为情感共同体——这或许正是中国城市更新进入“深水区”后,最珍贵的价值转向。 kMqAWDsXPlBgSz/igSLnM8Qp2QIQT8mZCKYxyRbJObvLQJWsoBy4B6p7IwUmA/w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