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内感受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神经科学。
2014—2015年访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系脑与创造力研究所(Brain and Creativity Institute,BCI),师从世界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神经科学领导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科学院院士和欧洲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教授,学习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神经科学。2019—2020年访学英国萨赛克斯大学布莱顿-萨赛克斯医学院神经科学系,师从世界著名具身认知科学与内感受神经科学学者雨果·奎奇立(Hugo Critchley)教授,学习内感受神经科学和具身认知科学。
2017—2022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汉原型情绪的概念化研究”(项目编号17BYY041)。在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国际顶级期刊《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以及SCI检索期刊《脑科学》( Brain Sciences )上发表情感神经科学与具身语义学相关论文数篇,在C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如何从0到1:语言科学研究方法论探索》与译著《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感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
图3.5 具体概念在大脑皮层的映射
感觉和运动概念(词语)由大脑皮层的感觉运动区的神经活动的变化表征。 颜色、形状、声音和运动等概念的表征,都具身地反映在相应的感知和运动皮层上(引自Fernandino et al.,2016:2023)。
图3.6 老鼠、猫、猴子和人四种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的比较
(Myers,1995:63)
图7.7 参与加工语义和离散的情绪概念相关的脑区
(a)中的这些脑区是通过语义加工任务进行神经影像元分析发现的可靠的功能激活脑区(Binder et al.,2009)。
(b)是在社会加工中,参与概念抽象化的脑区(Spunt & Adolphs,2014)。情绪词以及情绪词所指称的情绪都是对社会范畴中特定范畴(如恐惧)的抽象,它们可以指称不同情境下的多种特征(Barrett,2006;Satpute & Lindquist,2019)。注意,参与语义加工的脑区与参与情绪加工的脑区存在广泛的重叠。
(c)两个MVPA研究表明,离散情绪经验分类的像素信息包括前内侧前额叶皮层、腹外侧前额叶皮层和颞极(左边,Kassam et al.,2013)和前内侧前额叶皮层(右边,Saarimäki et al.,2016)。
(d)对与语义加工相关的脑区,如对颞极/颞叶皮层和腹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颅内刺激,同样可以诱导出离散的情绪体验(Guillory & Bujarski,2014)。
(e)在体素级症状病变映射研究中发现,颞极与语言加工和离散情绪的感知相关(Campanella et al.,2014)(引自Satpute & Lindquist,20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