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谁是美国人?

谁是美国人?

是印第安人等北美大陆原住民?

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自愿从欧洲迁徙的人?

是清教徒、流放犯、士兵、海员、妓女、被拐骗的女子和仆役?

是白种人、瓦斯普白人[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红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棕色人?

是2020年人口普查中总数约4400万的外来移民?

……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认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单位,是了解一国历史的关键切入点。

然而,谁是美国人,长期以来却是个大问题。

人们提到美国人的历史,往往把“哥伦布大发现”作为开端。而事实上,在15世纪90年代欧洲人远航探险之前的数千年,这片广袤的大陆就迎来了最早的定居者,并且发展了文明。

古人类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美洲的首批定居者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那些擅长猎获大型动物的游牧部落。这些旅居者跨过了连接东北亚和阿拉斯加的陆桥进行迁移。

20世纪初,在现今伊利诺伊州东圣路易斯附近,即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交汇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始于公元600年的大规模的定居社区,称其为卡霍基亚。大约在1150年,也就是哥伦布远航之前约300年的时候,卡霍基亚发展到其文明的顶峰时期,人口大约有1.人,控制着一片与纽约州类似大小的区域,成为贸易、商业、手工业以及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主要中心之一。这是现今美国土地上第一个真正的城市中心。

还有更多的是,这片大陆的北部、东部、东南部等地都有着人口稠密、丰富多彩而高级的文明,贸易中心星罗棋布,他们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不过,在美国人认定的历史中,卡霍基亚,或者其他早期北美城市或中心,并没有在美国文明中占据一席之地。

后哥伦布时期,一批批欧洲人陆续踏上了这片土地。在大约一个世纪欧洲各国的各类人群向北美移民的角逐中,英国人首先站稳了脚跟。随即,他们以“定居者”自居,自认为是这片大陆的“主人”。而早已诞生文明的北美大陆在他们眼中只是一块空白的写字板。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前期的有组织移民,一般从1607年100多名英国人在詹姆斯敦登陆算起。不过历史学家更重视的事件是162“五月花”号的抵达。这一事件的意义不仅是英国移民在普利茅斯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而且上岸之前在船上通过了著名的《五月花公约》,为日后美国的建国模式和政治文化打下了基础。

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的人们,也是北美殖民地的那些人,他们认为自己是“定居者”,而非“移民”。这样自我定位的意识深刻影响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定居者和移民的称谓是有根本区别的。在美国,immigrant(移民)这一名词是在18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于英语之中,指当时外来的移民者,以区别于早先的定居者。

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这样定义:定居者是离开一个现有的社会,通常是成群出走,以便建立一个新的群体,其位置是在一个新的、通常是遥远的疆域。他们充满了一种集体目的感,他们或明或暗地恪守一个协约或章程,它构成他们所建立的群体的基础并界定他们与自己祖国的关系。相比之下,移民并不是建立一个新社会,而是从一个社会转移到一个不同的社会。这种人口流动通常是个人采取的行动,涉及的是个人及其家属,以个人的方式界定他们与原居国和新居国的关系。

殖民初期,殖民地的主要“定居者”是英国人,这就决定了美国的主流人群在欧洲人中最主要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社会学家米尔顿·戈登这样解释他们作为“定居者”的行为意识:他们极少意识到自己仅仅是美国居民中的一个群体,他们认为自己居住在美国,而其他人不过是以各自“群体”的方式生活在美国而已。人们有时会提到一个具有荒谬讽刺想象的俚语,即鱼儿永远也不会发现水。

这些大陆后来者却变身为“定居者”主体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根据人种和民族属性及文化,尤其根据宗教信仰来界定这个社会,并且在寻求独立的时候,又创造了“新世界”“新人类”的说法。

实际上,在北美大陆,德国人、苏格兰人、苏格兰—爱尔兰人、荷兰人、法国人、瑞典人、芬兰人,及其他民族的一些散居者、一部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犹太人也来了。不过,他们只分配到了“移民”的角色。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特性涉及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人种、民族属性、文化(最突出的是语言和宗教)以及意识形态。

人口结构上体现出了所谓“定居者”与“移民”的区别。在1790年,美国人口,除印第安人以外,共392.9万人,其中69.8万人是奴隶,不被视为美国社会成员。白人当中,60%是英格兰人,加上英国其他地方来的人,不列颠人共占80%,其余白人主要是德意志人和荷兰人。从宗教信仰看,98%是新教徒。除黑人以外,美国从人种、民族属性和宗教来看,当时都是一个高度均质的社会。

从文化上来看,美国人在18世纪后期实现独立时,人口不多,而且基本上是白人(当时黑人和印第安人还不具有公民身份),是英裔人和新教徒,有着共同的文化,绝大多数人忠于《独立宣言》、宪法及其他开国文献中所体现的政治原则。他们的价值观、体制和文化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发展。

历史学家大卫·哈克特·费舍尔在他的学术著作《阿尔比恩的种子》中指出,17至18世纪从英国来此定居的人按照他们在英格兰的原籍、社会经济地位、所属教会以及定居时间来看,可分为四大类。这四个群体有很多共同的特质:都说英语,是新教徒,大多数人遵循英国法律,并崇尚英式自由。“从文化上来讲,大多数美国人不论其先辈如何,都属于英国人后裔……在现今美国这个有自由意志的社会里,早期英裔定居者的四种民风的遗产依然是最强有力的决定因素。”

文化地理学家威尔伯·泽林斯基将这一现象称作“第一有效定居理论”。他认为,在新的疆域,“能有效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能自我延续社会的第一批人,其特性对该地区此后的社会和文化地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论这头批定居者人数多少都是如此……就持久影响而言,最初垦殖者即使只是几百人甚至几十人,其活动对该地文化地理所具有的意义,也可能远远大于几代人之后的成万新移民的贡献”

就像移民史学家约翰·海厄姆所说的,在独立革命以前,英国殖民者认为“自己是开创者、定居者或先驱者,是那些殖民社会的形成者,而不是移民。这里的政体、语言、工作和生活模式以及许多的习俗都是他们的,而移民必须适应这一切” 。这意味着,最初的英格兰或称盎格鲁-撒克逊“定居者”的生活方式几乎控制着整个社会,并且发展出居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政治体制、语言、工作和居住模式以及许多的习俗,而后来的“移民”必须适应这些。

自美国独立后,无论是自居的“定居者”,还是被视作的“移民”,都摇身一变成了美国人。如此,可称作美国历史上最初的同化浪潮,即盎格鲁-撒克逊“定居者”对其他欧洲“移民”的融合与同化,从而产生了“美国人”或称“美利坚民族”。

这就不能不提到闻名于世的世纪之问——克雷弗克之问。175,出生在法国的一位浪漫作家兼农学家埃克托尔·圣约翰·克雷弗克前往美洲殖民地,娶了一位当地女子为妻,并在纽约殖民地一处农场定居下来。独立战争期间,克雷弗克观察着横空出世的美国“新人”,写下了一本小书《来自一个美国农民的信》。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美国人,这个新人种呢?

他给自己的提问提供了一个答案:“他是一个美国人,抛弃了他所有的古老偏见和习俗,同时从他所诚心接纳的全新生活方式、所服从的新政府和所享有的新社会地位中,接受新的偏见和习俗。美国人就是那种依照新规则行事的新民族……在这里,原先来自各国的人口逐步融合为一个全新的民族。”

不过,克雷弗克所说的美国“新人”,所畅想的融合出的全新的美利坚民族,只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和瑞典人的合成体”。而北美大陆上,并不是只有这些人。

米尔顿·戈登看清了这一点,他认为美利坚“新人”只是一个神话,一个海市蜃楼。他说,站在一定距离之外来看,大厦上飘扬的是包括了所有美国人在内的美利坚民族性的旗帜,但是更仔细地审视,这只是一个特定族群(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的俱乐部旗帜。在这些框架下,向具有其他族群背景的人所发出的任何一种人们所能想到的“邀请”都是勉强和虚伪的,而且也必然会变为空洞的许诺。 qZzMFxzlV2UuSyanVob2FbL/xZ6fROmYGpEfFY45e4HKAJuc4MVH2SlF2t0Ln2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