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让学生具备技术交流的基本技能

技术语言是通用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语言部分的教学,要力求达到“使学生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的目标,促使学生具备技术交流的基本技能,为技术设计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现象案例

(一)现象案例 1:超出标准的技术语言教学

部分从工科院校毕业的通用技术教师具有系统的机械制图知识和绘图能力,对于技术图样部分内容的教学,认为复杂的技术图样案例更能体现技术含量。例如有教师将具有复杂内、外部结构,需要特殊技术标注和多种视图才能表达清楚的机械制图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把技术图样绘制课上成了具有工科要求特征的专业制图课。

(二)现象案例 2:偏离目标的“三视图”教学

在一次通用技术研讨课中,一位老师执教“三视图及其绘制”一课。从新课导入到内容展开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投影的种类、三视图投影规律和线面空间关系等内容,余下的时间则用在三视图绘制的技能演示上,而未能将三视图产生和形成过程、绘制简单规范三视图的基本方法及其绘制实践作为重点,教学过程体现出明显的立体几何教学的特征。整节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讲解与演示占用时间过长,学生缺乏主动思维和实践的过程。

图样既是技术语言的主要形式,也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交流”主题的核心教学内容。上述两个案例反映了目前在技术语言部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案例 1 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在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基础教育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通识性与基础性,与职业院校、工科院校所开设课程的专业性要求有明显的区别。《课程标准》中对于“设计的交流”的“内容标准”明确要求“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选择比较复杂的机械零件图作为教学讲解案例或学生练习题目,而这些复杂技术图样的绘制涉及一些制图学的专业知识,比如物体的各种表达法、几何画法、复杂技术标注等,显然其教学内容远远超出了基础教育领域技术教育的内容要求,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 2 则反映出由于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陈旧而导致的教学方式的呆板。现代教学理念倡导教学采用建构的方式,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自己相应的看法。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可以基于自己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在具体问题面前,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教学过程等同于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的过程,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投影的种类、三视图投影的规律、线面空间关系等内容,余下的时间用于三视图绘制技能的演示。这样,教师讲解与演示几乎占用整堂课的时间,整个教学时间只有教师的活动而缺乏学生自己的相应的活动,学生被动地倾听教师的讲授,记忆教师所讲授的关于三视图的知识,自己没有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实践体验,自然无法建构起关于三视图及其绘制的相应知识。

案例 2 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未能很好地领会《课程标准》中“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之后,自己必须能规范地绘制简单的三视图,而如果仅有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相应的绘制三视图的练习过程,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三视图绘制的基本技能。

二、关于技术图样的教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把握教学方向

目前大部分通用技术教师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教师往往不能准确认识和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特征,在教学方向的把握上容易陷入原有学科背景,而偏离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如具有数学背景的教师,在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进入数学范畴的三视图教学状态,教学方向上出现偏差。

数学中三视图的教学,着重于点、线、平面位置关系,将三视图作为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形式,为学习立体几何奠定基础。虽然技术领域三视图和数学领域的三视图在知识的表现形式上有交叉和重叠,但它们的教学理念不同,数学领域的三视图主要是为研究三维空间数量关系服务的,而技术领域的三视图则是为传递设计意图、发挥语言交流作用的。如果从两者知识学习的关系来说,数学领域的三视图为技术领域三视图教学奠定了基础。

除了具有数学背景的教师可能出现的教学方向偏差外,具有美术背景的教师在讲“透视效果图”时,往往过多地解析“焦点”问题,造成技术图样美术化教学的偏差。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的三视图或其他技术图样的教学,要牢牢把握它们的技术交流语言的功能和作用,而非对数学关系或透视关系进行的研究。

(二)准确领会《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对于技术图样部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需要认真揣摩和实践。

所谓“一般的机械加工图”,主要是指由简单几何形体(如棱柱、圆柱等)组成的,没有复杂内部构造的,一般用两三个基本视图(或简单全剖视图)就能清晰表达的零件图样。至于零件图上的粗糙度、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表面的处理、材料的热处理等技术要求,可根据需要,部分了解即可,对此不做严格要求。

(三)正确把握教学策略

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师应在领会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学情、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精心准备好教案、学案和课件等,并做好有关绘图工具、模型、挂图等教学具的准备,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创造前提条件。

2.阐明所学内容的意义

在进行技术图样内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领会其意义,明白技术图样在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方案的构思、呈现、交流、评价以及产品的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掌握了技术图样这一技术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进行技术设计和制作,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技术交流。其中,三视图作为基本的技术图样,在技术产品设计方案的构思、呈现、交流、评价以及产品的制作中广泛应用,只有正确绘制三视图,才能准确传递技术信息,为技术生产或产品安装服务。

3.精心创设绘图教学情境

在技术图样绘制教学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技术语言情境,把问题融入其中,形成技术图样绘制的心理需求。比如草图、正等轴测图、三视图等典型技术图样的教学,应该融入方案构思、三维效果、准确信息的传递等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孤立地讲授绘图知识、练习绘图技能。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术图样是典型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兼具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呈现规范的绘制过程,并向学生清晰地说明注意事项,使学生对绘图过程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掌握技术图样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注重绘图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识图与绘制技术图样的实践过程,在绘制图样的过程中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形成运用技术图样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态度,领悟技术图样在技术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pDYtFfNo+Z2LuqBmgcNFBDxgay+01fsLiJZoD9N62IM4azSzR54of0l9Z9ZGl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