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理性不像感觉和记忆那样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像慎虑那样单纯是从经验中得来的,而是通过辛勤劳动得来的。其步骤首先是恰当地使用名词,其次是从基本元素名词起,到把一个名词和另一个名词连接起来组成断言为止这一过程中,使用一种良好而又有条不紊的方法;然后再形成三段论证,即一个断言与另一个断言的联合,直到我们获得有关问题所属名词的全部结论为止。这就是人们所谓的学识。感觉和记忆只是关于事实的知识,这是木已成舟不可改变的东西。学识则是关于结果以及一个事实与另一个事实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知识。然而没有学识的人,凭借他们的自然慎虑,情况还算比较好,也比较高尚的;更糟的是有些人由于自己推理错误,或由于信赖进行错误推理的人,而堕入了虚假和荒谬的一般法则。因为不懂得原因和法则虽然会使人误入歧途,但其程度与那些信赖虚假的法则,把相反的原因当作自己热心追求的东西的人相比起来,则远远不是那么严重。 总结起来说,人类的心灵之光就是清晰的语词,但首先要用严格的定义去检验。清除它的含混意义;推理就是步伐,学识的增长就是道路,而人类的利益则是目标。反之,隐喻、无意义和含糊不清的语词则像是鬼火,根据这种语词推理就等于在无数的谬论中迷走,其结局是争斗、叛乱或屈辱。积累许多经验就是慎虑,同样的道理,积累许多学识就是学问。

当讨论从语言出发,并从语词的定义开始,然后将语词的定义连接起来形成一般的断言,再由断言而形成三段论时,其终结或最后的总和就称为结论。这种结论所表达的思维便是一般称为学识的有条件的知识,或关于语词序列的知识。如果这种讨论最初的基础不是定义,或者定义没有正确地连成三段论证时,其终结或结论便仍然是意见。 当一个人的讨论不从定义开始时,那么他要不是从自己的另一种想法开始,便是从另外一个人的话开始,他对这个人认识真理的能力以及不行欺诈的正直胸怀都没有怀疑。在前一种情形下仍然称为意见。在后一种情形下,讨论关涉事情的方面少,而关涉人的方面多,其决断称为相信和信任。所谓信任是指人而言;而相信则同时涉及人和其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因此,“相信”一词之中便包含着两种看法:一种是对这人所说的话的看法;另一种是对这人的品德的看法。

可见词语的定义、命题的判断、理性的增加均需要经过长期的辛苦劳动获得。当定义、判断的逻辑不清时,其对理性的增加并无助益。专利实质审查中涉及种种法律术语、技术术语的定义的确定,亦涉及观点的推断。对这些术语定义及推断逻辑的清晰认知有助于提高审查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审查员的审查能力。

专利实质审查中,创造性法条 的使用频率常居首位。具备创造性的条件是技术方案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对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专利审查指南》给出了如下定义: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 是非显而易见的。如果发明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仅仅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也就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其中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涉及了具体逻辑应用;而“有限的试验”亦是基于动机而调整参数,其亦属于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而何谓合乎逻辑,什么样的论述属于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其本身即是需要审查员有清晰的认知的。再如,在实质审查过程中,部分法条的应用涉及归纳法或是演绎法的应用,而这些归纳、演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虽然,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研究者亦开始使用数据模型,希望使相应的审查工作或学习更为智能化。 [1] 而这样的过程,首先需要对各个术语有清晰的界定,之后需要对法条的内在逻辑有清晰认知。

[1] Takako Akakura、Takahito Tomoto、Koichiro Kato, “ A Problem-Solving Process Model for Learn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Using Logic Expression: Application from a Proposition to a Predicate Logic ,” HIMI ,2017, Part II, LNCS 10274, pp.3—14. OGeMD9m3X4Mct0TUI0x/Zgb+SAqD4dnC8R3TwYXmbMe95jyT7Fh85aDnqI25f3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