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赓续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的提出不仅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之基、紧跟时代步伐、直面时代课题的时代自信,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形势的能力与胆识。深刻理解和认识新时代是理论和实践的迫切需要,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认识和读懂“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曾经使用“新阶段”“新时期”“新的历史起点”“新形势”“新的发展阶段”等表述表达社会发展之变化,这些表述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深刻分析新时代的性质、历史起点、进入依据是认识新时代以及区别新时代与其他时代差异的重要前提。

(一)把准“新时代”的性质

“新时代”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科学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因此,首先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大视野中研究和把握“新时代”的性质,进而弄清楚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总书记的这句话为我们厘清了“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时代”之间的关系,“新时代”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社会主义时代范畴,仍然处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大制度时代。

此外,“新时代”是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正确判断时代嬗变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作出的时代分析,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总书记的这句话意味深长,既表明了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又表明了新时代不同于大制度时代、科技时代等其他时代。

(二)明确“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新时代”是在坚持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正确判断时代嬗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2012 年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开启了新时代的新篇章。对此,我们可以从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找到理论依据。《决议》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此外,在 2022年 7 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历史发展过程中又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党的十八大成功地开启了新时代的新篇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阔步前行,迈向了历史新征程。

(三)掌握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新时代”不是历史意义上简单的时代断代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不是人为的主观臆断,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角度作出的客观判断,具有厚重而坚实的历史依据。何以能称之为“新时代”,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寻找依据:

1.新时代源于新成就。任何的成功都是努力奋斗而来的,新时代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换来的,必然有重大的、非凡的发展成就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在经济总量,国防实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乃至在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居住环境等方方面面取得了非凡成就,这些非凡成就被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历史性成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

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使得我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国际影响力,无论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还是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伟大飞跃。这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的境界、新的高度、新的起点,推向了新的时代。

2.新时代基于新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和新理念,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和重大方针政策,从而推动着诸如经济发展观念和模式、社会思想舆论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和方面的改革,这些具体的变革汇聚成了历史性变革,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改变了从党到国家、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面貌。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科学、客观地总结和概括了十八大以来的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变革,这些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直接性的标志。

3.新时代归于新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发展模式的变化动态变化和发展的。从1956 年到 2017 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三次“质”的变化,这三次质变推动着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使我国从“站起来的时代”进入“富起来的时代”,继而迈向“强起来的时代”,因此社会主义矛盾是导致时代发生变化的根源,理解新时代需要从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根本原因入手。

从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到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我国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生态文明领域等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人民需要也随之而改变,显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已经不符合新时代我国的国情和实际,由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

二、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民族复兴、世界影响五个方面勾绘了新时代的基本轮廓,报告中的“五个是”不仅深刻阐释了新时代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而且精辟概括了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历史使命和国际视野和价值追求。

(一)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强”是新时代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郑重宣告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未来三十年国家发展擘画的宏伟蓝图。

强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地努力和奋斗,如何唱响强起来的主旋律,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作出了分两步走的具体的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同时,十九大报告还从科技、网络、文化、教育、人才等 12 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强国目标和要求,二十大报告更加明确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强国目标,从 2015 年到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县、贫困村、9899 万贫困人民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一方面源于中华民族是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民族。几千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再次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又是历经过磨难的民族,是在任人宰割、饱受欺凌、贫穷落后、民不聊生中一路披荆斩棘慢慢摸索而最终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乃至强起来的民族,历经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的伟大飞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成立就立下的铿锵誓言,至今历经百年风华,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也从未忘记、从未放弃这份初心和誓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了这个伟大而又神圣的“接力棒”,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号召全国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因此,新时代,就是亿万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笃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的时代,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新时代的国际视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949 年,中华民族开辟了历史新纪元,拉开了奋斗和腾飞的帷幕,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沧桑巨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创造了“当今世界殊”的惊人奇迹。从G20 杭州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金砖国家峰会等一系列国际大型会议的召开,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仅绽放了中国开放与发展的魅力,也彰显了中国的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可以自信而自豪地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从世界体系边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主角,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

同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代共命运、与世界心连心,饱含深厚人民情怀的政党,是一个在发展自己、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同时,又愿意为全人类做贡献、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为己任。中国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为人类做贡献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伟大抱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仍将继续高举合作与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也必然会在实现自身强大的同时,又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卓越的理论贡献、制度贡献、科技贡献。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而自信地说,新时代是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是中国在发展好自己的同时,又为人类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为推动共同发展做贡献、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做贡献的时代。

(四)新时代的价值追求: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显然,一部分人的富裕或者少数人的富裕不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中共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并明确提出,2050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为此,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解决贫困地区民生难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之,新时代正在实现由“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转向“必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从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迈进,满足人民对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追求,解决城乡、区域、行业、体制内外等凸显出来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时代是由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迈进的时代,确保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三、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谋发展的时代。时代变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时代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

(一)时代变了,基本国情没有变

十八大以来,我国无论在经济发展、政治运作、价值观念、人民生活,还是在发展模式、国际环境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下走进了新时代。

但是,时代变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一方面,从大的历史时代来看,当今中国仍然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同一个大的历史时代;另一方面,新时代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范畴内的新时代,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新时代,新时代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阶段。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后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不发达”。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新时代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防实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未能改变不发达的状态,比如我国人均GDP仍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这些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依据;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按照邓小平的说法,将会一直延续到 21 世纪中叶。在这个以百年计的历史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就是其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因此,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是小阶段与大阶段、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的是时代坐标、历史方位,不变的基本国情,新时代的不变深刻说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多路要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仍将会面临很多挫折和挑战。

(二)时代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强烈的人民情怀,始终坚守人民至上,为了人民不懈奋斗的无产阶级政党,从 1921 年成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砥砺前行。为了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也从未放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神圣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号召全党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初心使命不会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改变。 2VTuvvL82Zr3ua1jyDr7lizFYnXfiyVJ5zV1OJ6rU3zmiOvoeB/ZvdiaAVnqR8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