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自身在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党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同步,不断激发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核心素养是个体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在 21 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背景下,具备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使命。当前,核心素养的理念和体系在我国日趋完善,它不仅引领着我国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而且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千千万万家庭的未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对其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进行研究无论对青年个人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还是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现状可以从多个层面分析:教育层面,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大部分青年都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有特色的教育,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入大学深造。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业压力普遍存在,尤其是随着经济转型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精神层面,中国青年对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充满期待,他们渴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勇于和敢于追求梦想,注重个人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一些大学生关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社会环境层面,青年大学生面临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选择。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青年大学生重视家庭观念、孝道和传统道德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也接受了更多开放、多元和国际化的观念,更加关注个人权利、性别平等和民主正义等问题。此外,青年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宠儿,他们广泛应用互联网和新科技,一方面享受着互联网在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等方面带来的快捷便利;一方面也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必须在垃圾信息泛滥、信息过载的网络环境下,学会正确使用和管理网络资源。

中国青年的现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不同背景和不同生活经历的青年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佼佼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具备核心素养既是个人成长之需,也是时代发展之要。

从本质上看,关注大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关注“高等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聚焦培养大学生哪些核心素养,是我们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征程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近几十年,随着全国大规模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进程快,特别是近几年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一些疑惑。一些问题经常受到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例如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欠佳”“失去学习能力”“手机依赖症”“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甚至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出现了“啃老族”“毕业即失业”“躺平”“月光族”等现象。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由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所导致的,但其根源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大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期待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适应范围狭窄、错失宝贵就业机会等情况。这些问题和现象值得思考且需要解决,核心素养正是基于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而提出的概念。因此,在 21 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应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任务,培养学生具备与时代需求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让青年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社会,能够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过程中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我国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学者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实际上,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渐进、长期的教育工作,需要初级、中等和高等教育共同发力,步步推进,大学教育阶段继续强调核心素养是必要且迫切的,这也是本书撰写的初衷。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的时代格局中,具备核心素养的青年大学生个人发展潜力更大,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同时,将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Fn0mKPGVb0MQtSiIZvUu5Id5uxYsMIigS96Uoyy9rNTj1MNvDhuhfXRvtkTd601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