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在想,如果可以坐上时光机,让我回到过去,我一定可以更轻松地考到一个更好的成绩。
因为直到近几年我才豁然发现,原来学习这件事,实际比拼的并不是谁的大脑更聪明,而是谁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像玄幻小说中描述的进入了某种修炼境界,虽然筑基期和金丹期的修炼等级就差一级,但只要迈过去了,就是一片新天地。
虽然不同时期的老师也传授过学习方法,但我问了周围很多人,包括我的长辈和晚辈,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好像没怎么变化,大体就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之类的。
实际情况是,有的人课前预习后,大概懂了一大半,导致课上不认真听讲了,甚至干脆不听讲了,结果变成了“半瓶子醋”;也有的人课前预习没搞懂,课上听讲同样没搞懂。至于课后复习,就是会的依然会,不会的依然不会。
最终,我们只能无奈地发现,学习这件事,好像凭的是运气和天赋。正如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父母还有老师说,某某小孩聪明,一学就会,一点就透;某某小孩的反应慢一些。
在培训课堂上,我经常会看到有些学员,当我讲了一个工具的用法时,他马上就能领会;而有些学员则在那冥思苦想;还有些学员依葫芦画瓢,可结果却画出了一根“黄瓜”。
经过多年观察我发现,一个人学习好坏并不取决于其是否聪明。老师眼中聪明的小孩,大概率是无意间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是性格使然,导致他们的行为模式刚好契合了某种学习方法,产生了正向循环。就像有的人擅长做菜,有的人擅长修车,但你不能说擅长修车的人就比擅长做菜的人更聪明。实际上,修车的人也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厨师,厨师也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修车师傅,背后的关键是技能的学习。
学习本身是一种技能,是可以培养的。
在讲述学习方法前,我不得不提及一个基础性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