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十年(1966—1976)动乱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包括足球运动经历了停顿和恢复两个阶段。
(一)全面停顿期(1966—1970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首先各级体委领导被打倒,体育系统瘫痪。整个足球界人心惶惶,斗争的烈焰四处燃烧。1966年仅有上半年5月进行的全国甲乙队联赛第一阶段的比赛和11月25日至12月6日参加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1966年末北京,以满街的大字报、游行队伍和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欢迎中国足球队获得亚军从柬埔寨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归来。
从1966年7月开始,各省地市体委停止了正常工作,原定7月份全国青年足球比赛以及全国甲乙队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被取消,训练也彻底停止,都参与到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去了。1967年3月,军宣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各级体委,同年发生720武汉事件。1968年当地军区根据中央68(071)号文件军管当地体委,继续搞运动,搞斗批改,搞精简下放。接着1968年各地成立革命委员会控制各地体育系统,成为了当时的权力机构。
文革期间,各种运动在全国展开,体育界的干部、教练员和运动员被迫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搞“政治学习”和“大批判”,甚至还有“赛前批判会”,对训练和比赛造成了很大干扰。
文革期间,各级体育领导干部、教练员、运动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有的反复遭受揪斗批判,有的被勒令反复检查、交代“罪行”,有的被迫害致死。
在当时的极左思想控制下,认为搞体育工作是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服务,体育活动是资产阶级享乐思想和行为,竞技运动等同于锦标主义,为躲避受到政治批判,人们被迫采取不参与的态度远离体育,专业运动员也都停止了正常训练,群众体育几近消失。文革使正处上升趋势的足球竞赛工作陷于停顿。
文革期间的一个特有现象是,比赛双方一齐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语录,如比赛中一方犯规,就举手高喊“要斗私批修”,落后一方在中场休息时也一起朗诵语录“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1967年至1970年,各级别的足球竞赛和国际往来全部停止,建国以来确定的一整套竞技体育管理制度被废止,整个训练和竞赛体系崩溃,国家队和各省区市运动队多数解散。据不完全统计,省区市和解放军足球集训队解散了56个,1124名足球运动员和115名教练员及大批业务干部被迫离开了足球场,有的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有的改行另谋职业,有的解除公职,即使没有解散的专业运动队也停止了正常训练,运动员的主要精力用到搞政治批判上去,由于缺乏组织管理和教练员指导,也没有了参加国际和国内比赛的机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急速下降。1967到1969年三年间,竞技体育比赛几乎在中国绝迹。
文革开始后,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学校处于混乱状态。1967年中央要求全国学校“复课闹革命”,虽然恢复了上课,但体育课被军体课取代,主要学习解放军的队列、投弹、刺杀等军事动作,以往的教学内容因属于“资产阶级教育”范畴而被取缔,很多学校干脆用劳动代替军体课教学。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被占用、损坏,学生课余时间主要进行“民兵训练”和“学军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几乎被取消。
群众体育活动从1966年下半年到1969年间,除每年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而举办的游泳活动外,受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人们不再进行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场地也多被用作搞批斗的集会地。
(二)恢复期(1970年9月—1976年)
1970年6月10日,为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发表十八周年,林彪和江青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体育表演,标志文革停训四年后,体育界开始恢复正常工作。军管会马上顺应形势,停止原先体育界文革斗批改后准备第二批精简运动队的计划,着手组织各运动队的训练工作。
1970年9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国的政治局势有了好转,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也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学生的军体课中开始加入球类项目,各种良莠不齐的业余体校也开始出现。
由于竞技体育的意识形态色彩不浓,通过体育比赛可以增加与亚非国家来往,所以足球比赛渐渐也有所恢复。当时中国足球队的国际比赛基本都安排在北京举行。当时一些非洲国家足球水平较低,为了体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中国队常常要礼让非洲球队,比如本可以3∶0获胜,但总要让对方进一两个球给点面子。
同年10月首次举办了全国足球集训。国家队和20多个省级足球队首次集中在广州,分两个大组互相比赛。以河南队为例,河南队当时作为乙级队,比赛有胜有负,表现不错。集训回程邀请了国家一队、四川、陕西队在郑州打了几场公开友谊赛。河南队在主场0∶0打平国家队,兄弟省市队之间的几场比赛也紧张激烈,精彩纷呈,盛况空前,受到工农兵观众的热烈欢迎。当时的省革委会主任刘建勋非常喜欢足球,每场必到。赛后在中州宾馆设宴招待运动员教练员,说:“比赛很精彩,我看得很过瘾。”还指示军管会去北京聘请高水平教练,继续提高河南队的水平,并一再鼓励河南队好好训练,为河南争光。军管会根据省领导的指示,去北京国家体委联系请教练。国家足球队方纫秋是资深教练,欣然接受河南省的邀请,1970年年底来到河南省体育训练班执教河南足球队。军管会开始逐步调回体育界先前下放到农村、工厂的老体育工作者,在全省挑选一大批青少年运动员,组建各项目二线队伍,充实各运动队。军管会对恢复训练的第一个冬训抓得很紧,春节也没放假,体训班大院呈现一派体育大发展欣欣向荣的冬训高潮,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从1971年开始,全国各地专业运动队开始重新组建,各省市举行了不同规模的运动会,打破了竞技体育的沉寂局面。1971年尝试性地举行全国甲级队集训。教练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为革命而练”“为革命而赛”的积极性很高,开展有计划的严格训练,把大多数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在恢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育工作者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憋着劲要把文革前期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建国至文革期间,由于国内外政治原因,中国足球只能同社会主义国家交流比赛,或自己组织新运会、亚新会比赛。七十年代随着中美关系和解,毛泽东主席打破帝修反包围圈,以“乒乓外交”为突破口,中国开始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1971年的“乒乓外交”开启了中国体育与外界的联系。1972年后,中国国家足球队除与朝鲜等国交流比赛外,还出访新加坡、泰国、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进行比赛。在中国队出访的同时,还邀请一些友好国家来华访问,如1971年5月古巴足球队访华,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与广东队进行了一场中断多年的国际足球赛;1972年智利国家足球队访华;1972年11月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游击队足球队访华,先后做客北京、江苏、上海、辽宁、广东、湖南进行友谊赛。我国与其他国家体育代表团的互访,在当时主要充当政府之间的友好使节,其政治意义大于比赛本身。
1972年为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二十周年,全国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五项球类运动会于6月9日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六个赛区同时隆重开幕,这是1966年后首次举办全国性的大型运动会,共有268个代表队参加,比1965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参加这五项球类比赛的代表队成员还增加40%以上。当时的《人民日报》报道说,参加这次运动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在赛前普遍举办学习班,认真学习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题词和一系列指示,狠批“锦标主义”、“技术第一”的修正主义体育路线等。参赛选手为响应“向工农兵学习,为工农兵表演”的号召,到农村、矿区、部队表演。
1972年11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足球训练工作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当时足球训练工作的形势、任务和四年规划。同时还讨论了如何完成“三五年间能有一般国际水平”的任务。会议确立“勇敢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十二字”的足球技战术发展风格,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加强国际交往。会议确定我国足球工作的指导思想是:1.坚持政治统帅技术,为革命勤学苦练;2.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结合”的民主教学;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各种不同风格的发展;4.坚持从实战需求出发,从难、从严进行大运动量训练;5.明确“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技战术发展方向。
1973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召开。1974年我国参加第一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获得了田径和体操类共14块金牌。1971年之后,群众体育也开始升温,各种长跑、游泳和篮球比赛在全国各地兴起。
1973年和1974年,相继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全国足球联赛、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和全国少年足球比赛,群众性的竞赛也有所开展,国际比赛也较频繁起来。
1973年11月16日,中国恢复了亚洲运动联合会成员的合法权利。1974年9月,中国第一次参加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获33金64银27铜,列奖牌榜第三位。1975年3月28日至4月22日中国青年足球队参加在科威特举行的第17届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1975年9月12日,文革期间唯一的一次全国运动会(第三届)在北京召开,共有7302名运动员参加了23个项目的比赛,至此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复苏到了一个小高潮。三运会设男子成年和少年两组足球比赛,成年组获得前三名的是广东、辽宁、八一队;少年组前三名是辽宁、天津、湖南队。在本届全运会的推动下,足球训练和竞赛在一些地区恢复起来。
三运会后不久,1976年初,“四人帮”在全国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把建国以来的体育工作污蔑为“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体育”,很多国际、国内比赛再次受到干扰,1976年全国足球联赛第一阶段(3月21日至4月10日)的比赛和全国青年联赛第一阶段(5月4日至17日)的比赛在完成之后,第二阶段的比赛全部被取消,竞技体育再次陷入停顿。当时各种纪念日、“重要讲话”、“最高指示”成为群众组织体育活动的名目,正常的体育活动难以开展。
唯一的亮点是中国足球队1976年参加在伊朗举行的第三届亚洲杯足球赛决赛获得第三名。
文革期间,我国的足球运动受到严重破坏,发展和进步不大,与世界先进足球技术水平的差距在拉大。
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逐渐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精神是一个民族意志力和凝聚力的一种重要体现,国民体质是国家繁荣富强、国民身体健康、民族昌茂的重要保障。而同期的世界各国的体育赛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和国家深刻意识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从文革的影响中恢复过来,这是众望所归,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为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二十周年,1972年6月10日至30日,国家体委在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张家口市、北京市举行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五个运动项目比赛的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来自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各大军区、各军兵种,以及北京体育学院的291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女运动员1056人,青少年运动员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开幕式6月9日在北京举行。7月2日举行颁奖典礼,周恩来等党政领导人亲自出席颁奖。这次运动会打破了文革期间竞技体育的沉寂局面。
这次运动会篮球、排球、足球的比赛和乒乓球、羽毛球的团体赛,全部采用分组循环赛制,使各队能有更多的比赛机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许多代表队给自己提出“赛一场,进一步,场场有收获,天天有提高”的要求,决心认真学习兄弟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球艺,力争思想和技术双丰收。
在当时文革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坚持体育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和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求各赛区尽可能把比赛安排在厂矿、公社、部队、学校等基层单位进行。许多代表队在紧张的赛前训练中,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学校,一边训练,一边为工农兵表演和辅导,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张家口市的工人、解放军指战员、教师、学生和机关干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为运动会兴建和整修了26个篮球和足球场地。北京赛区安排在基层的比赛占三分之二以上,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在北京结束比赛后,还分赴其他赛区为工农兵表演。
五项球类运动会进行了六千多场比赛,其中足球项目的预决赛比赛全部采用小组单循环赛制,参加的共有33支球队,其中包括三支部队球队和国家队(北京体院一队),国家二队(北京体院二队)因有出访任务,直接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
竞赛规程
一、竞赛日期及地点
(一)预赛:1972年6月10日至16日分别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和张家口举行。
(二)决赛:1972年6月1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二、参加办法
(一)人数:每队领队、教练和医生各一人,运动员不得超过20人。
(二)报到:1972年6月5日至6日到所属各赛区报到,参加预赛;6月17日到北京报到,参加决赛。
三、竞赛办法
(一)预、决赛均采用分组单循环制。
(二)决赛时,预赛各组同名次的队编为一组,共五组进行决赛。第一名的组决1—6名,第二名的组决7—12名,第三名的组决13—18名,第四名的组决19—24名,第五、六名的组决25—31名。
(三)北京体院一队、北京体院二队参加比赛,只计分,不排名次,决赛时,根据预赛的成绩参加相应组的比赛。
(四)决定名次
(1)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按各队在同一循环中积分多少决定名次。
(2)比赛时间终了两队成平局时,延长30分钟为决胜期,决胜期终了仍成平局时,则按规则罚点球决定胜负。
(3)如遇2队或2队以上积分相等,则按各队在同一循环中,相互比赛的胜负、胜球总和、净胜球总和顺序决定名次,胜者或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4)如以上仍相等,按其在同一循环全部比赛中的犯规次数决定名次,犯规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四、竞赛规则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1972年审定的《足球竞赛规则》(试行本)。
五、评选及奖励办法
(一)以比赛成绩为基础,根据大会精神和要求,在运动员、教练员、载判员中进行群众评议,由组织委员会审批,决定名次。
(二)获前12名的队各奖予奖状一张,其教练员和运动员各奖予奖章一枚。
六、竞赛服装
各队须准备颜色深浅不同的2套服装(包括上衣、短裤、球袜),各队报名时应将服装颜色填写在报名表上,上衣必须有明显的号码,守门员为0和1号,其他队员为2至19号。
注:(一)吉林队因访朝任务,改由吉林二队参加比赛。(二)北京体院二队因延长访阿时间,不参加预赛,可直接参加决赛第一组比赛。
预赛阶段的比赛分别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六个赛区进行。各赛区名次:
北京赛区:1.四川队,2.江苏队,3.上海队,4.西藏队,5.昆明部队
天津赛区:1.福建队,2.河北队,3.吉林二队,4.贵州队,5.山西队
石家庄赛区:1.湖北队,2.天津队,3.湖南队,4.河南队,5.内蒙古队,6.空军队
保定赛区:1.陕西队,2.辽宁青年队,3.新疆队,4.广西队,5.安徽队
唐山赛区:1.北京队,2.黑龙江队,3.浙江队,4.甘肃队,5.沈阳部队
张家口赛区:1.广东队,2.云南队,3.山东队,4.江西队,5.宁夏队
决赛阶段各组的比赛结果和名次是:
注:北京体院一队、二队不计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