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甲骨文与占卜:商周时期的通天之术

1899年,时处清末,风雨飘摇之际,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不幸身患疟疾,在京城达仁堂抓药的过程中,他偶然留意到一味名为“龙骨”的药材之上刻有奇异符号。王懿荣平日里就对金石学钻研颇深,凭借着敏锐的专业直觉,他瞬间意识到这些符号绝非普通的刻痕,极有可能是一种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此后,王懿荣花费大量精力深入探究,经多方考证,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被证实为商朝时期的遗物,甲骨文就这样在尘封数千年后重见天日,就此拉开了后人探索商周文明神秘面纱的奇妙旅程。

甲骨文的载体主要是龟甲和兽骨。龟甲多选用乌龟的腹甲,因其表面平整光滑,为刻字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兽骨则常采用牛的肩胛骨,它质地坚硬,且面积较大,能够承载较为丰富的信息。在商周时期的信仰体系中,龟被视作极具灵性的动物。乌龟寿命悠长,其背甲与腹甲的形状分别对应着天与地,故而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沟通天地神灵的绝佳媒介。牛在那个时代同样是重要的祭祀牲畜,其肩胛骨也被赋予了神圣而庄重的意义。在商周之人的眼中,这些龟甲和兽骨绝非简单的书写材料,而是承载着他们与神灵世界交流期望的珍贵桥梁。

商周时期,占卜在人们的生活里占据着极为关键且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诸如战争的谋划、迁都的考量,还是日常琐碎事务,像农事的安排、疾病的医治,人们皆期望借助占卜获取神灵的指引。占卜的流程极为复杂且遵循严格的规范,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对神灵的敬畏之心。首先,负责占卜的巫师需要精心挑选合适的龟甲或兽骨。他们会仔细审视龟甲是否完整无缺,兽骨是否存在瑕疵,唯有那些被认定符合标准的材料才有资格被用于占卜仪式。挑选完毕后,巫师会对龟甲兽骨展开一系列细致的整治工作,将其打磨得光滑平整,去除表面的杂质与污垢,为后续的占卜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紧接着,便是占卜流程中的核心步骤——钻凿与灼烧。巫师会运用特制的工具,在龟甲或兽骨的背面钻出规整的圆形凹槽,随后在凹槽旁边凿出菱形的凿痕。这些钻凿的位置、大小以及形状都遵循着特定的规矩与传统,绝非随意而为。完成钻凿工序后,巫师会将燃烧的炭火缓缓靠近钻凿之处,进行灼烧。随着温度逐步升高,龟甲或兽骨的正面会因受热不均而逐渐出现裂纹。这些裂纹被称作“兆纹”,在巫师们的观念里,兆纹的形状、走向以及分支状况等,都蕴含着神灵传递的旨意。不同形态的兆纹代表着不同的吉凶祸福,巫师们依靠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神秘的师门传承,解读着这些兆纹所传达的隐秘信息。

例如,在某一次针对战争的占卜中,巫师通过灼烧龟甲得到了一组独特的兆纹。他全神贯注地观察兆纹的走向,只见其中一条主要的裂纹笔直且深长,向左侧微微弯曲,旁边还分布着几条细小的分支。依据他所掌握的解读规则,这条笔直深长的裂纹象征着战争的进程将会较为顺畅,而向左侧弯曲则意味着军队在行军途中可能需要向左迂回前进,细小的分支暗示着在战争过程中会遭遇一些小规模的阻碍,但总体而言,战争最终会取得胜利。这样的解读结果会被郑重地呈递给商王或周王,成为他们决策是否发动战争以及制定战略部署的重要参考依据。

占卜结束后,巫师会将占卜的具体内容、得出的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人物等详细信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的正面。这些刻写的文字便是我们如今所见到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内容包罗万象,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从甲骨文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的战争详情,比如某次战争的规模大小、出征的将领人选、战争的胜负结局等。举例来说,有一片甲骨上清晰地刻着“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其含义为在辛巳日进行占卜,询问是否要征召妇好率领三千士兵,再征集一万军队前去讨伐羌方。这短短几字,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行动,还鲜明地展现出妇好在商朝政治军事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在经济层面,甲骨文中留存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记载。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此句表明商王下达命令,让众人一同耕作,并通过占卜询问是否会迎来好收成,时间明确记录为十一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商周时期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借助占卜祈求丰收的悠久传统。此外,甲骨文中还有涉及畜牧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深入了解当时的经济形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

在文化范畴,甲骨文也为我们呈现出商周时期宗教信仰、祭祀礼仪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商周时期,人们信奉的神灵众多,包括天神、地祇、祖先神等。甲骨文中存有大量关于祭祀神灵和祖先的记录,详细记载了祭祀的时间、地点、所用祭品以及具体的祭祀仪式等。例如,“甲申卜,宾,贞:翌乙酉,用牲于祖乙,十牢。”这表明在甲申日进行占卜,询问第二天乙酉日是否要用十组牛羊祭祀祖先祖乙。这些祭祀活动不仅仅是对神灵和祖先表达崇敬之情,更是维系社会秩序、凝聚宗族力量的重要手段。

天文历法方面,甲骨文中同样不乏相关记载。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商周时期的人们已然对天文现象展开了一定程度的观察与认知。他们能够精准记录日食、月食等天文奇观,还借助观测星象来制定实用的历法。例如,甲骨文中有关于“日有食”的明确记载,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留意到了日食这一天文现象。此外,他们采用阴阳合历的方式,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并巧妙设置闰月来调整季节,这些历法知识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别具一格,它属于象形文字体系,许多字的形状与所代表的事物极为相似。比如“日”字,恰似一个圆圈中间点缀一点,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太阳的模样;“月”字宛如一弯皎洁的新月;“山”字犹如起伏连绵的山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甲骨文的字形也在持续演变,逐渐衍生出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使得文字能够更为精准地表达复杂多样的概念和意义。甲骨文的书写风格因所处时代以及刻写者的不同而呈现出各异的风貌,有的字体笔力刚劲有力,有的则线条圆润流畅,共同展现出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魅力。

在商周时期,占卜绝非仅仅局限于个人行为或是王室的专属活动,它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紧密交织、相互影响。从国家治理的宏观层面来看,占卜结果常常会对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商王在决定是否发动战争、是否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等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事务时,都会率先进行占卜。倘若占卜结果显示吉利,那么商王会以此为有力依据,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相应的行动;反之,若占卜结果不吉利,商王可能会重新审视、调整计划,甚至果断放弃原本的想法。这种将占卜结果作为决策重要参考的方式,赋予了占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极高的权威性,使其成为商周时期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i4xvtNu9auUhV/Edbd1IHS5JZ7URdTM2BK0RN6l8kH4ZOHDvlGDnVg2d0qfd3w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