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图1-1所示。这些政策旨在为数据资产的管理、使用和流通提供指导,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图1-1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与数据资产相关的政策概览
2020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正式确认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这一举措不仅重新定义了生产要素的范畴,也预示着数据在现代经济中的根本性角色。
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数据的战略地位,提出优先考虑选择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进行试点改革。
2022年,为加速推动数据市场的整合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提出了创新的数据产权观念,即“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这种新观念淡化了所有权,强调了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经营权,为数据的商业化利用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政策支持,也为数据产品化打开了商业格局。
2023年8月,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数据要素的正式资产化,各类企业开始将数据要素按照治理、确权和审计后的评估价值计入财务报表,加快了数据资产化的步伐。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同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融合发展等具体措施。该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该计划的实施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
2024年1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数据的价值评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这一政策为企业进行数据资产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提升数据资产的使用效率。
2024年2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加强数据资产的统一管理和开放共享。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提升政府数据资产的利用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数据资源。
2024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发挥数字人才在数字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出培养数字经济急需人才的具体措施。该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3年时间,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需求,扎实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以及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6个重点项目。
2024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了未来几年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通过标准化工作促进数据资产的管理、价值实现和安全保护,从而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数据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标准化支撑,促进数据资产的互联互通和价值释放。
表1-1汇总了2020年4月—2024年9月国家发布的数据要素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不仅为数据资产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也通过强化数据资产的合规管理和高效流通使用进一步推动了数据要素改革,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表1-1 2020年4月—2024年9月国家发布的数据要素相关政策文件
(续)
除了国家层面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以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19年以来,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提升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根据全球数据资产理事会(DAC)2024年8月2日发布的《2024数据资产政策宝典》,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制定了数据资产(资源)管理相关制度文件,共计超过109个,这些政策文件涵盖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安全、数字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例如,北京市重点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上海市则提出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浙江省发布首个针对数据资产确认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标准。
这些地方政策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共同的特点:
● 重视数据安全:各地政策普遍强调数据安全管理,要求企业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 鼓励数据共享:地方政策普遍鼓励公共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数据流通。
● 推动市场化配置:许多地方政策提出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措施,旨在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
● 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地方政策普遍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强调数据资产在推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 明确管理责任:各地政策通常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数据资产管理中的责任,推动各方协同合作。
在这些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不断涌现,数据产品的形态和交付形式也日益丰富。这一系列发展动向表明,市场对数据资产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的数据,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0%。这一增长的背后,是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逐步显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的数据生产总量达到了32.85ZB(1ZB等于十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22.44%。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稳居全球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