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女娲【母系氏族】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两个男人在打仗,善后的则往往是女人。

古人相信,天是被四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战争的结果是一根擎天柱被撞断了,所以天塌了一角,中国古人由此认定这是中国地理出现西北高而东南低的成因所在。 [1]

补天石是上古十大神器之一,女娲氏所有,有起死回生之效。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补天何以炼石?中国神话相信,石头是液态的,如同地球的岩浆,它是有熔点的,女娲要把石头融化成岩浆,然后去补天。

于是,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全部的五彩石。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红色的葫芦里,把葫芦放在坑里,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49天,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宝葫芦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把岩浆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与此同时,她还砍断了一直大乌龟的四肢,去做了支撑天地的柱子。把眼看要坍塌的天穹重新支撑起来,这才让世界恢复了秩序,人类得到安宁,不过天已经无法恢复成原状了。西北的天倾斜了一点,所以日月星辰都往西走,东南的地有点儿洼陷,所以百川东到海。 [2]

我们不得而知,炼石的具体地点,据《西游记》 [3] 说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的山顶,后来那块石头化成了孙悟空;据《红楼梦》 [4] 说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事实是上,“女娲补天”神话是以生殖、大量繁衍人口的方式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

补天之后,女娲的下一项工作就是用黄土造人。

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

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

女娲却并不理会谁在下去。 [5]

女娲造人,很辛苦。

她先是用黄土和泥,把人一个又一个地捏出来。我们不知道她老人家最早捏出来的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知道开始的时候造了多少,但可以肯定绝非只有一男一女。

而且女娲的本意,竟是要造出全体人类。于是灵机一动的女娲,便只好扯下一根藤条沾上泥浆,再举起一甩,把人批量地甩出来。因此后来有人说,富贵者,就是女娲用黄土亲手所造;贫贱者,则只是当时洒落在地上的泥浆。 [6]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女娲又只好向地位更高的神申请媒人的职位,以便帮人谈婚论嫁,让人类自己男女结合,繁衍生息。 [7]

直到这时,女娲才光荣退休。

奇怪!

女娲为什么要忙个不停?

又一管到底呢?

很简单,女娲不是造物主,不是创世神。

没有终极创造者,或终极创造者没有神性和神格,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

它对于我们民族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成败得失,无疑是一个只能从长计议慢慢道来的话题。

现在能够肯定的是:在世界神话的谱系里,女娲不是第一个神,也不是第一个人,甚至不是第一个女人。

她是母亲,或母亲神。

她的造人,她的做媒,她的补天,都意味着母亲的伟大和慈爱。我们并不知道她造了多少人,又造了多少天,先造男还是先造女。

这些问题,都没人能回答,也没人去关注。因为对于母亲来说,所有这些都根本就不成问题。

人,总是先成为少女,再成为母亲的。

女娲,其实是牺牲了自己,才成全了我们的。

生与死,秘密都在女人。

被礼赞的则也是女人。

赞美女人也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女人是生命之源,是灵魂新居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而且最不怕死,至少不怕流血。她们每个月都要流血,也没死。哪怕生产的时候要出血,也不过是让新的生命接受了一次特别的洗礼。

显然,生与死,秘密都在女人身上。

没错,只有女人,才掌握了人世间的“一号机密”。

这就必须礼赞,必须崇拜,必须用雕塑、绘画、搭建祭坛等方式,把女人和女性生殖器特别地制作出来。最著名的例子,有云南剑川的“阿央白”,红山文化遗址的祭坛,以及大批的“维纳斯”和少量的“白夫人”。

母亲神多死神少,并不奇怪;前者丑后者美,则也许是反其道而行之。土家族,不就是婚礼时泣不成声,谓之“哭嫁”;葬礼时手舞足蹈,谓之“跳丧”吗?但可以肯定,无论美丑生死,都取决于女人,也只能取决于女人。

因此人类最早的神,清一色的都是女神。 [8]

生殖崇拜是女娲的杰作。

这其实是逼出来的。

原始人寿命极短,尼安德特人平均不到20岁,山顶洞人没谁能活过30岁。既然活不长又死得快,就只能生得多;毕竟,能对抗高死亡率的,只有高出生率。

所以女娲必须不辞劳苦地批量生产人类,甚至不惜抡起藤条沾上泥浆甩。在与死神的搏斗中,这是最实在的一招。

然而多生几个真是谈何容易。

谁都知道,并非每次性交都有结果,生男生女也全凭运气。

看来冥冥之中另有一种神秘力量,在左右和掌控着命中率。

对这样的力量,岂能不恭敬有加顶礼膜拜,又岂能不想方设法弄到自己身上?

膜拜的目的是获取,获取的方法是巫术。

获取神秘的生殖力量,也如此。

于是女娲和她众多的姐妹,便在世界范围内雨后春笋般地被创造出来。这是对女性生殖能力的直接崇拜,而且这种崇拜是实用主义的。

因此,隆起的腹部是她们的骄傲,丰满的乳房是她们的勋章,荷塘的蛙鸣是她们的《欢乐颂》,水里的鱼儿则是她们的万千化身。 [9]

女娲被人暗算后,嫦娥便私奔了。

这是“一个人的私奔”。没人怂恿,没人策划,没人带领,没人追随,没有约会也没人等她,但义无反顾,头也不回。

因为嫦娥其实是逃避,逃避一个她无法适应又无法反抗的环境——男权社会。她的逃避也纯粹是个人和私下的,根本不会有任何结果,也不会有连锁反应。如此自我放逐,恐怕连“不合作主义”都谈不上。

嫦娥,是“惹不起躲得起”。

这当然不好意思叫叛逃,只能叫私奔。

实际上,如果没有权力问题,变革就没有必要;而权力一旦诞生,刹车就没有可能。

结果,也许几百年,也许上千年,一切都今非昔比。管理变成统治,拥有变成占有,安排变成指使,安顿变成奴役,监狱、军队、政府和国家被相继发明了出来。

母爱社会变成了男权社会,并延续至今。

女娲的时代终结,嫦娥的好日子也过完了。

也许就在这个时候,或者更晚一些,嫦娥悄然来到女娲造人的地方。她看到了什么呢?她会看见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正在冉冉升起。另一边那生铁般又白又冷的月亮,则正在悄然落下。

生铁般又白又冷,正是月亮女神形象和性格的写照。

为处女的保护神,也作为独立自由的象征,阿尔忒弥斯拒绝了众多的求婚者,却偏偏庇护那些不受爱神摆布的青年男女。

也许,蔑视权威,反抗世俗,保护弱者,这就是月亮的性格?

难怪嫦娥要奔向月亮,也只能奔向月亮了。

再见了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女儿吧! [10]

从嫦娥奔月开始,人类文明从将会从“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系氏族)过度到“爸爸才是男主人”(父系氏族)的时代,而且中华将最终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从古及今。

本章注释:

[1] 参见《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 参见《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3] 参见《西游记》第一回“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4] 参见《红楼梦》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5] 女娲造人时的场景描述,出自鲁迅《补天》,原文是:粉红色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眨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然而伊并不理会谁是下去,和谁是上来。

[6] 参见《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7] 参见《绎史》卷三引《风俗通义》: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婚)姻。

[8] 人类最早的神是女神,为考古学家和神话学家们所熟知。古希腊神话中,便有大量女神,如天后赫拉、冥后珀耳塞福涅、灶神赫斯提娅、大地女神盖娅、爱神与美神阿芙洛狄忒、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青春女神赫柏、胜利女神尼姬、正义女神忒弥斯、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丰产女神德墨忒尔、海洋女神欧律诺墨等。但在我们民族,主神中的女神只剩下女娲,其余为次神,甚至妖。

[9] 鱼是女阴的象征,蛙是子宫的象征。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还有花,均引自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实际上,花就是植物的生殖器,果则是植物的后来人。所以“姑娘好像花一样”:含苞欲放是新婚之夜,豆蔻年华是待嫁之时,大多数动物的发情期则在春暖花开时。

[10] 参见《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果麦文化出品 FV69i8JFfFLDvb5MEN7qggfK3eqCnLKrbRq1Vj//Hs1b6OMg3FFog51aioAVR5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