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栗姬【西汉】

讲栗姬的故事,还得先说一个人,汉武帝的生母,王夫人。 [1]

说王美人还得从尽人皆知的“金屋藏娇”的故事开端。

西汉景帝年间,一次看似普通的内廷家宴。

列席之人有汉景帝刘启,汉景帝之姐馆陶长公主刘嫖,刘嫖之女陈阿娇;当然还有年幼但当之无愧的男主角——当时的胶东王刘彘,后来的汉武帝刘彻;以及——当时面带微笑,并不引人注目的汉武帝之母王夫人。

席间,当长公主刘嫖问汉武帝:“那把阿娇给你做老婆要不要?”此时刘彘小朋友不但清脆应声答:“要!”更加富于表现力地加以补充:“如果把阿娇给我做老婆,我要盖一所金屋子给她住。”

众大人闻言大悦。

在这场精心策划的插曲里,最懵懂的不是当时年幼的汉武帝,而是掌控一切的汉景帝。他被两个深有预谋的女人在脉脉亲情的掩饰之下狠狠地操纵了。他愉悦地,顺从了长公主的意思,让这两个可爱的小娃儿定了亲。

在这场成功的演出当中,最得意的人不是长公主刘嫖,最开心的,当是那始终笑意微微如月低垂的美人——王夫人。

目光交汇,两心相许,她和她之间有着远胜情人生死相许的默契,她不动声色地,和长公主结成同盟,将自己的儿子推向皇位。

如我开头所说,金屋藏娇的故事只是个过场,这故事中隐藏了一个关键人物——王夫人。

王夫人看似只是汉景帝的一位受宠嫔妃,唯一受人瞩目的是生了一个出色之至的儿子。事实上,这个女人绝不简单,她绝不贫薄寡淡,她的故事,足以拿出来跟千古后宫的一干红颜抗衡,晒出来,让她们黯然失色,自愧不如。

可以这么说,若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如果刘彻的母亲不是王的话,那刘彻可能永远只是刘彘。 [2] 面对宿敌栗姬的娇宠和看似不可动摇的地位,王美人并没有急于出手,她有足够的耐心,蛰伏着,等待机会。

栗姬渐渐在皇帝的恩宠中失去了清醒的伪装,她直率而又自私的本性显露无遗。

当汉景帝病时,试探地托付栗姬,愚蠢的女人没有及时领会丈夫的深意,表现出应有的母仪天下的态度,而是骄横地表示,自己无心顾及其他人。

接着,栗姬又犯下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她拒绝和馆陶长公主联姻。她高傲地拒绝了另一个同样高傲的女人。

两个骄横的女人兵戎相见,撕破脸皮,得益的,是一直关注局势、笑脸迎人的王夫人。

是王夫人察言观色主动向长公主示好,还是她被动又殷勤地接受了长公主的好意,不得确知;我们所看见的尘埃落定的局面就是使人拍案叫绝的一幕——“金屋藏娇”。

有一种政治斗争是血溅五步,尸横当场,天下缟素。而王夫人灭栗姬却是灭得不动声色,手不染尘。以小孩玩家家酒的形式把一项终生有靠的政治契约给签订了,馆陶公主显然也很聪明,但王明显技高一筹。

不可否认,王夫人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甚至薄情寡义。可以这样定义,不会有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她有她的过人之处,人人都爱慕虚荣,差别只在多少。只不过,虚荣也要爱慕得好。有王这种手段和情商,运筹帷幄,克敌制胜,早已超越了最开始的虚荣,落回到坚实的人生上。

其实,故事的开头,栗姬是把一副好牌打烂了的女人。

骊姬是山东人,曾经的她,是汉景帝最宠爱信任的妃嫔;曾经的她,儿子贵为太子,是最有望的皇帝接班人;曾经的她,距离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

可惜,人生最后的结局却特别凄凉,栗姬忧愤而死,儿子被废自杀,族人被诛。

作为汉景帝的初恋,景帝曾一心想封栗姬为太子妃,因母亲坚决反对,无可奈何,只好作罢;新婚之夜竟然冒雨跑去栗姬那里,让太子妃薄氏独守空房,也许是因为内心亏欠,景帝对栗姬越发宠爱。

汉景帝的前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阙都是栗姬所生,景帝登基后没多久,就封栗姬的儿子——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登基后,立薄氏 [3] 为皇后。立刘荣为太子之后两年,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汉景帝废黜薄氏的皇后之位。薄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正月,薄氏去世。

算起来,汉景帝刘启在当太子的时候,总共生了9个儿子 [4] 这个数字可谓子孙旺盛了。可惜,这9个儿子里面,没有一个是太子妃薄氏所生。前元四年(前153年),景帝立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史称栗太子;同一天,王夫人之子四岁的刘彻被立为胶东王。

栗姬最初的受宠可谓到了极点。物极必反啊,既然如此受宠,那么自然,栗姬内心深处的一股傲气劲儿,就日积月累,渴望爆发了。

当时的薄皇后无子且不受宠,栗姬可谓是母凭子贵,春风得意,前途一片大好,就连一向强势的长公主刘嫖也想攀附栗姬,刘嫖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所以,她主动提亲,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这样一门亲上加亲,强强联合的婚姻,栗姬想都不想,就毫不留情地一口回绝了。

不为别的,因为长公主常年给汉景帝进献美女,使栗姬的恩宠一日不如一日,栗姬早就恨得牙痒痒;这次,栗姬终于逮到一个机会,狠狠地报复了长公主,出了一口压在心底多年的恶气,爽是爽了,可是也给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长公主刘嫖何许人也,她是窦太后的掌上明珠,汉景帝的亲姐姐,身份尊贵,权势熏天;并且也像她的母亲一样,强势霸道,飞扬跋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5] 求亲被拒,颜面扫地,长公主怎能咽得下这口窝囊气?你让她不爽一时,她让你不爽一世。

恃宠而骄的栗姬,认不清对手的为人,说话不讲分寸,做事不计后果,只图一时爽快,结果给自己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有句话说,智商决定了你的下限,情商决定了你的上限,你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高情商的人说话做事,都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便是拒绝,也不会让人觉得难堪,更不会招致怨恨。

栗姬愚钝,但后宫之中精明的女人多得去了。很快,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听到风声,趁此机会主动结交长公主,常常带着刘彻和长公主一起玩。于是,就有了“金屋藏娇”的一幕。

陈阿娇和刘彻订婚后,长公主就开始为刘彻铺路了。她瞅准机会便跟景帝说栗姬的坏话,夸奖王夫人,顺便再夸夸刘彻多么聪明多么伶俐。最严重的一次,长公主向景帝汇报,说栗姬在宫中行巫蛊之术,说她在和其他贵妇人聊天时经常让自己身边的人在人家背后吐口水。

在古代,行巫蛊之术是要被杀头的,但景帝顾念昔日情分,再加上姐姐说的话也没有证据,他没有迁怒栗姬,但心里有些反感,对栗姬渐渐疏远了。

没有听信谗言处置栗姬,可见栗姬在景帝心里还是有一定分量的,然而这个时候,栗姬但凡有点头脑,也该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聪明点的话,至少,该在景帝面前表现表现,打打感情牌,把景帝的心拉回来一点。

可是,栗姬偏不,得罪长公主之后,她继续任性妄为,直到彻底得罪了那个掌握她命运的人。处在波谲云诡的权力中心,栗姬没有一点政治嗅觉,看不清形势,分不清利弊,被人算计而不自知。

汉景帝38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病情严重得汉景帝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他派人找来栗姬,说自己百年之后,请她照顾好他的十四个儿子,不要像吕后一样在刘邦死后杀死他的儿子。托孤于她,明摆着是把江山重任托付给她,听到这样的消息栗姬本该磕头谢恩才对,可她偏偏异于常人,她表示自己的儿子还照顾不过来呢,不愿意照顾汉景帝跟其他女人生下的儿子,而且还出言不逊,骂景帝为老狗。关键时刻,栗姬再一次展示了她的低情商,使小性,发脾气,心胸狭窄,没有一点母仪天下的胸怀。 [6]

汉景帝当时没有发作,但心里恼恨极了,如果汉景帝从此一病不起,栗姬的命运可能会改写,但世事难料,没过多久,景帝的病好了。这时候,不论曾经他对栗姬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也基本被消耗殆尽了,景帝对栗姬的愤怒只差一把火就点燃了。

恰巧,这时有大臣上奏折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现在太子的母亲不过是个姬,并没有什么封号,陛下应该立栗姬为皇后了。汉景帝一听,勃然大怒,一句“这是我们家的事儿,关你屁事”,就把这个大臣给杀了;与此同时,把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栗姬在京城的族人全部被杀。 [7]

栗姬受此打击,痛不欲生,病倒在床,汉景帝再也没来看过她,孤寂冷清中,偏偏又听到宫女小声议论:刘彻被封为太子,王夫人母以子贵,被立为皇后;栗姬一听,急火攻心,大叫一声,气绝人亡,她真是被气死的。栗姬墓 [8] 在景帝阳陵以北,是阳陵北唯二两座陪葬墓的其中之一。

几年后,栗姬的儿子,废太子刘荣也因罪被酷吏郅都逼迫自杀,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栗姬一手毁了自己、族人和儿子的人生,下场凄惨,让人叹惋。

不知道栗姬临死前,会作何感想?会骂长公主和王夫人阴险狠毒,还是会骂汉景帝薄情寡义?

那么,栗姬究竟犯了哪些错,为什么会导致气绝而亡的下场呢?

首先,是得罪了馆陶长公主刘嫖。

其次,是在汉景帝病重的时候,没有准确把握汉景帝的心意,说了错话。

第三,栗姬的对手,也就是刘彻的母亲王夫人,也不是一般人。

总之,皇室内部斗争,存在有多种类似因素,直接造成了栗姬失宠,刘荣被废。

其实栗姬最该反省的是她自己,后人都评价栗姬善妒,小心眼,情商低,说话不动脑子,做事随心所欲,没心机还自以为是,除了认不清对手,栗姬也认不清自己。

作为皇帝的女人,她摆出一副“恋爱脑”的架势,幻想着皇帝对自己痴情专一,争风吃醋,使气任性;处在权力中心,栗姬拎不清什么对自己来说最重要,不会利用皇帝的恩宠,不懂培养自己的势力,还到处树敌;更要命的是,栗姬太高估自己在汉景帝心中的位置,帝王和嫔妃,先是君臣,才是夫妻,太过骄纵是灾难的开始,栗姬也最终自食恶果。后世蔡东藩评价骊姬:欲海茫茫总不平,一波才逐一波生;从知谗妒终无益,色未衰时命已倾。

在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认清人世,而是认清自己。

只有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活得清醒而理智,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章注释:

[1] 见安意如《美人何处》

[2]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

[3] 名不详,汉景帝刘启的第一任皇后,汉景帝祖母薄太后的远房族孙女,会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景帝为太子时薄氏为太子妃,无子无宠。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登基后,立为皇后。公元前151年,汉景帝废黜薄氏的皇后之位,退居别宫。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正月,薄氏去世,葬于长安城(今陕西西安)东平望亭南。

[4] 汉景帝一生生了14个儿子,当皇长子临江闵王刘荣,原为太子,后废为临江王,母栗姬。皇二子河间献王刘德,母栗姬。皇三子临江哀王刘阏于,母栗姬。皇四子鲁恭王刘余,母程姬。皇五子江都易王刘非,母程姬。皇六子长沙定王刘发(其五世孙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母唐姬。皇七子赵王刘彭祖,母贾夫人。皇八子胶西王刘端,母程姬。皇九子中山靖王刘胜(蜀汉昭烈帝刘备先祖),母贾夫人。皇十子汉武帝刘彻,原封胶东王,母王娡。皇十一子广川惠王刘越,母王皃姁。皇十二子胶东康王刘寄,母王皃姁。皇十三子清河哀王刘乘,母王皃姁。皇十四子常山宪王刘舜,母王皃姁。

[5]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6]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7]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

[8] 清代乾隆年间臧应桐编撰的《咸阳县志》中记载:“景帝后陵北一百步,废太子临江王母。”根据考古勘探可知,栗姬墓的平面为中字形,由墓室和东西两条墓道组成,规格可以与皇后墓相提并论。 Kx1DbgS6yfdcQRcOcq4GQXsYLngDcrxosULJIiscmrBCLghMitQsL/LLz+VlDb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