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的智慧,似乎要从她死后,她的皇帝丈夫对她念念不忘。
一天夜里,汉武帝刘彻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不久前死去的宠妃李夫人,可当他欲和李夫人亲近的时候,李夫人却倏然离去。汉武帝从悲切的呼唤中醒来,才知道刚才不过是南柯一梦。
这个故事记载于东汉郭宪在《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卷三》。 [1] 而被汉武帝丢掉的这株草,也是很有名堂。
此草从外形上看很像菖蒲,但颜色鲜红。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梦草”,也有人叫它“怀草”。梦草在白天缩进泥土里,到了晚上才从地下钻出来。据说,这种草有一种十分奇特的功能,只要在怀中揣上一片梦草的叶子,就能梦到想要得到或见到的东西,还能知道夜梦的凶吉,而且能立时得到应验。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十分伤心,也十分思念,虽有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汉武帝一次也没有梦见过她,所以他迫切地希望能够再一次见到李夫人的模样,哪怕是在梦中相见,他也是求之不得。因此汉武帝终日里都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东方朔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于是向汉武帝献上了一株“梦草”,汉武帝按照东方朔的交代,把梦草揣在怀里,果然在那天夜里梦见了李夫人。因此他又将这种草的两个名字合而为一,改名为“怀梦草”。
这位让大汉皇帝刘彻魂牵梦绕的李夫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
李夫人的生卒年月不详,根据推测大约是历史对这个女人一开始并没有倾注太多的目光,她只是贫寒人家出生的一个女孩。出生在大汉天下的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
出生的那天,并没有红光满室,也没有紫气东来。她的父亲坐在破旧的毛毡上叹息,旁边,是她生产不久虚弱的母亲,她的哥哥姐姐们感染了父母的愁闷,一个个低头,噤声不敢说话。
只有她的小哥哥,偷偷地看着她,露出天真的笑意。 [2]
没有人知道,在十几年后,她会袅娜万方地走进这帝国最威严的宫殿里,在大殿的中央,伴着哥哥的歌声起舞。
此时,她在襁褓里闭目安睡,等着十几年后,那首歌诞生,她的哥哥李延年将它唱出,引起帝王的注意,此时一首曲子,不禁传唱。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3]
她的舞曼妙,惊破了帝宫的沉寂,颠覆了帝国的庄严。
刘彻的目被日光刺痛,为她的美所惊;他站起来,离开了象征权位至高无上的御座,迎向她。
幸福的生活说来就来,一个硕大而美味的馅饼,不偏不倚地砸在了李妍的头上。
她像白云飘进了当朝天子眼底。
她高贵凛然的脸,如同天生的贵族,根本想不起她是歌舞娱人的倡伎。
她的进幸是一个预谋,而她的高贵恰到好处地消解了这场设计中原有的谄媚意味,让帝王觉得,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传说,汉武帝平日所接触的女子无可计数,不过大多数只有几分颜色罢了,更无一人能及王夫人。此时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王夫人早死,武帝想再访求绝色佳人以慰床笫之欢,可是一直不能如愿。
这绝色的美人给汉武帝以慰藉;她的美貌与灵巧带来的刺激使他觉得生命像回春了,她在床笫之间婉转娇媚又清新如露珠般,惹他怜惜。连她的玉簪,他随手拿来搔头,也觉得分外适意。宫人纷纷效仿,以致长安玉价倍增。然而,没有李夫人的姿容,就算头上插满了玉簪,皇帝也不会伸手。
不久,李妍进为夫人,宠冠后宫。据说,李夫人是汉武帝继卫子夫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
不久之后,李夫人生下刘髆,封昌邑王,家族由此兴盛。近年来,南昌发掘昌邑王刘贺墓,震惊整个考古界。刘髆是刘贺的亲生父亲,李夫人是昌邑王刘贺的祖母。
关于李妍的史料不多,可寻蛛丝马迹有限,那就不如看看小说。
在小说《大漠谣》 [4] 中的李妍,更具有传奇故事色彩。
李妍摇身一变,成为了楼兰人,长相“妩媚温柔、寒意冷冽、温暖亲切、刀光剑影”,善歌舞,玉手飞旋处,媚眼如丝;舞姿“媚而不浮,眼神星星点点,欲藏还露”,可见是个绝色美人。
因大汉帝国和匈奴连年征战,不管是汉朝攻打匈奴,匈奴攻打汉朝,楼兰都是必经之地,自然也狼烟四起民不聊生,所以作为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和平主义者,李妍希望自己能够入宫成为汉武帝的妃嫔,将来扶持自己的孩子继承皇位,结束这持久的让楼兰人遭受池鱼之灾的战争。
于是李妍苦心修习兵法和医术以及房中术,在别人的帮助下得到平阳公主赏识,果然,在平阳公主的宴会上,李妍以惊人的舞姿和美貌被汉武帝看中,带回宫中。
在小说里,汉武帝很爱李妍,“李妍和刘彻私下间居然仿若民间夫妻,不是皇上,而是夫君;不是臣妾,而是妾身。”武帝毫无顾忌地宠着怀孕的李妍,愿意带李妍去未央宫前殿登高俯瞰整个长安城,不过有着更远大目标的李妍拒绝了。
李妍生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髆,而渐渐爱上汉武帝的李妍早已忘记了初心,在李妍病重后,武帝答应册封刘髆为王的时候,这位北方佳人李妍终于含笑而终。
自古以来,美人的结局都是“红颜薄命”的。
她的离去,和她的到来同样突然。
她不是一个长命的美人,任帝王恋也好,后宫怨也好,她的美是不能常驻于世的。不意间染了病,也不是懈怠,更不是没有名医圣手,却不可救药地病入膏肓。
她和他,妃子与帝王,男人与女人,小妾与丈夫,最后的较量。
我们所能通过史料中的文字看见的,是一场冷静的对话。 [5]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见帝”。
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言。”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
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向)欷而不复言。
于是上不说(悦)而起。
夫人姊妹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
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
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她说,我自认出身卑贱,能得皇上宠爱,完全是因为容貌姣好的缘故,以色事人者,色衰爱必弛,爱弛恩必绝。
他诱惑不了她,她不让他如愿,得以战胜他。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理智,清醒,宠辱不惊。就像那歌里唱的,遗世而独立。她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她只是个以色事人者。有今日之宠,全因容颜殊胜。
正因如此清醒,她的智力绝不止于以色事人。
她早就看穿了表象,超越了小我的骄矜、迷惑,悟出了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的道理。
还是相见不如怀念的好。
在我的印象里,她是第一个明确说出这道理的美人,所以她不仅仅是个美人,对待人生,她更是个智者。
她的美,不似源于妇人的无知、任性,由不加节制的奢华、不知疲倦的欲望、自私、虚荣和好奇引发的残忍的美。
她的美,如同山林间淙淙的清泉,使人洗心宁神。我们由此可知年渐老迈的君王对她的迷恋有来由因。投身于女人温软馥郁的胴体,他激烈叵测的内心总能得到片刻休憩。
她的亡故,也像是天数。
偶然涉足尘世,给世人留下惊鸿一瞥,遗下无尽的追思和怀想。可惜,她的家人,她的后人,都没有承继她的使人安宁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总不遗余力地破坏,使事情变得混乱且糟糕。
《汉书》中关于李夫人的记载与其它记载多有矛盾。《汉书》记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十分思念她,让方士齐人少翁为李夫人招魂。而据《史记》的记载,少翁是为在李夫人之前受宠的王夫人招魂,而且少翁在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就已被诛杀,此时李夫人并未入宫。
但“姗姗来迟” [6] 一词,从此流传开来。
有一天武帝去了昆明池,昆明池在上林苑中,池中有豫章台、灵波殿及一条石刻的鲸鱼。石鲸长三丈,每到天上下雨的时候,石鲸首尾皆动。昆明池东西各立一个石人:一是牵牛,一是织女,做成天河的样子。时值秋日,武帝坐在舟中,见夕照西斜,凉风激水,景物使人凄凉。不禁触事怀人,想到李夫人生前的种种好处,于是自做新词一首,名《落叶哀蝉曲》这首记载于《拾遗记》,后被美国诗人庞德“改写”。这诗这么说的:“丝绸悉窣的响动停了;灰尘飘荡在宫院;这儿足音不复,落叶;匆匆堆积、静止;心之所悦她长眠于此;一片粘于门槛的湿叶”。
武帝思恋李夫人,召来方士少翁,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
于是在晚上点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却又徐徐远去。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你么?不是么?站起身观瞧,为什么还没有到来呢”!
这样的表达,显然不能满足汉武帝的思念之情。于是又令乐府诸音家写歌,武帝又亲自作赋,以伤悼李夫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夫人赋》。 [7]
由此,我们可以窥见汉武帝的文采。他在文中这样表达了思念之情:
你的姿容纤弱而美好啊,可叹性命短暂不长久,装饰了新宫久久期待着你啊,你却消失了身影不再口归故乡。
荒草从生一片凄凉景象啊,你身外继暗之地令我神伤,把车马停在陵墓旁啊,长夜漫漫何时天明?秋气寒凉令我心中惨痛啊,那可人的桂枝玉陨香销,我的灵魂孤独地思恋着远方的你啊,精神脱离躯体四方漫游。
长期寄情于地下的你啊,痛惜你花容如繁华早逝,天的尽头大概并不遥远啊,我想念你那翩翩徜徉的身姿。
花芯绽放等待着春风啊,沁人的芬芳俞加浓郁,明亮的面容婉顺安详啊,飘摇干风中却更加端庄。
燕儿飞去飞来栖上干极梁啊,你美日流盼娥眉轻扬。
我如有所感心中追寻着你啊,你却将红颜深深地掩藏。
相会欢愉亲热又终于分离啊,我深夜从梦中惊醒心下茫然,你忽然逝去再也不回转啊,魂魄放任无拘自在逍遥。
思绪飘渺无定啊,你徘徊驻足我心哀戚,道路越来越远啊,恍惚中你飘然离去。
如同红日西坠,雾时不见了踪迹。
一切渐渐朦胧起来,静悄悄地再也没有了声音我对你的思念如流水不绝,心裹永远凄怆伤怀。
佳丽光彩照人,却如鲜花般凋零:那些嫉妒卑贱之辈,如何能与你相匹敌!正当鼎盛年华,却天折而亡,兄弟小儿哭个不休,涕泪交流。
悲秋郁结于中,哀声不绝于耳。
我们的哀痛你无法知晓,真令人无可奈何。
可你忧伤瘦捐,女哀怜年幼的小,你哀怆不语,心中定是看所希算,仁者不必发誓,难道对待辛戚还要誓言。
你虽从此一去不复返,我还是要表白自己的诚意。你远离光明的人世,前往昏暗的阴间,降临到了新宫,不再去往日的庭院。可悲啊可叹,我终日想念着你的魂灵。
刘彻先后有四个皇后,这四个女人之于刘彻,各有意义,甚至可代表他生命的四个历程:青梅竹马的陈阿娇被废,离席最早;卫子夫以歌女进幸,位至皇后,生太子,终因巫蛊之祸被牵连,绝望,投缳而死;钩弋夫人,晚年得幸,生昭帝刘弗陵,因子幼,被赐死,化作皇陵一缕冤魂。
李夫人出现时,他春秋鼎盛,是一生中感情最稳健的时期,这四个女人中只有李夫人赢过他。她得到的是君王全心的恩爱,然后清洁果断地结束,不容繁衍出日后的怨怼,因病早死,亦为她免去了那红颜祸水的猜忌和尴尬。
他对她的思念,是她用心机,冷静排布的结果,人们感慨她的聪明,唐朝的文人感叹:“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人们赞赏他难得的深情,忘却了她独自吞咽下心酸的坚决,她听见他怀着怒气远去的脚步声,那时她所感知的,欢爱的虚无和无所不在的悲凉,无人替代。
[1] 《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共四卷60则故事,旧本题后汉郭宪撰。传世仅四卷。
[2] 参见《美人何处》安意如著
[3] 《李延年歌》被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根据《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
[4] 参见小说《大漠谣》桐华
[5] 这段话记载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智囊·闺智》,此事同样也记载在《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中。
[6]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武帝李夫人既死,使方士召其魂,恍若有见。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日:‘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姗姗来迟”。
[7] 见汉武帝所作《李夫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