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姜【春秋·鲁国】

管仲一箭射出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对面这个人,将会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那人自己,当然也没想到;还好,射中的是衣带钩。

被射中衣带钩的人叫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当时是齐国的公子,齐襄公的弟弟。齐,跟鲁、卫一样,也是周代最早的封国,姜姓,始封之君是姜太公;从姜太公传到齐襄公,已是春秋。

襄公是个荒唐的家伙,他跟他妹妹,大约很早就有了性关系;后来妹妹嫁到鲁国,史称文姜 [1] ,丈夫是鲁桓公。十五年后,桓公携文姜访齐,那兄妹二人居然再次上床。

文姜嫁到鲁国是在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当时做父亲的齐僖公曾一路相送而至今山东省宁阳县,他似乎对文姜不太放心。实际上此前他曾想把这个女儿嫁到郑国,却被婉拒。鲁桓公携文姜访齐,则是在(公元前694年);此间襄公与文姜兄妹,应有十五年不曾见面,这次重逢兄妹二人自然如干柴烈火不可自制。 [2]

在《诗经·齐风·敝笱》 [3] 中,找到了答案。

破鱼笼子架设在拦鱼坝上,
任由鲂鱼鳏鱼游进又游出,
齐侯的妹子回到齐国来了,
仆从如云啊多得不可胜数。
破鱼笼子架设在拦鱼坝上,
任由鲂鱼鲢鱼游进又游出,
齐侯的妹子回到齐国来了,
仆从如雨啊多得不可胜数。
破鱼笼子架设在拦鱼坝上,
任由这些鱼儿游进又游出,
齐侯的妹子回到齐国来了,

仆从如水啊多得不可胜数。

忍无可忍的桓公痛骂了文姜,文姜则一状告到她哥哥兼情人齐襄公那里。襄公的处理,竟是罔顾伦理道德和国际关系,派人谋杀了既是妹夫又是友邦元首的桓公,然后杀掉犯罪嫌疑人了事;这件事情的荒唐不言而喻;齐国的霸道,鲁国的尴尬,也不言而喻。 [4]

事实上,桓公被杀后,鲁国向齐国提出的外交诉求,也只是惩办凶手,并不敢追究齐襄公的责任。相反,没有了鲁桓公这个障碍,齐襄公跟鲁文姜的乱伦,更加肆无忌惮;他们的幽会,载入史册的就有六次。甚至桓公尸骨未寒,庄公即位不久,文姜就跑回齐国去跟情郎哥哥做爱,根本不顾鲁国的体面。 [5]

鲁桓公死后,鲁文姜与齐襄公的偷情,齐襄公被杀后,文姜曾于鲁庄公十五年如齐。此行是否意在与齐桓公偷情,不详。但此年系齐桓公始霸之年。此后,文姜又于庄公十九年和二十年,两年之间两次到了莒国,去干什么不清楚。

一年后,即鲁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3年),文姜去世。 [6]

春秋时期的齐鲁大地上,有一对人人皆知、艳丽无比的王室姐妹花,她俩乃是齐僖公的掌上明珠、齐国高贵的公主,姐姐叫宣姜,嫁给了卫宣公为妻,妹妹叫做文姜,嫁给了鲁桓公为妻。

在众多追求者中,文姜看上了郑国世子姬忽,文姜才貌双全,郑国人对这个未来的世子夫人很是期待。

在《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这样说到: [7]

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
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人们不禁要问,这女人到底有多美呢?竟然令郑国人如此期待与她见面,翻阅一向喜爱描摹淑女美人的《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一诗中就找到了答案。 [8]

有位女子与我同乘一车,她的容颜就如木槿花一般。
去往四处漫步遨游,身上佩戴着精美玉石。
那美丽的姜氏长女,确实漂亮又温婉。
有位女子与我同行,她的容颜就如木槿花一般。
去往四处漫步遨游,身上的佩玉锵锵作响。

那美丽的姜氏长女,美好的声名难以忘怀。

文姜从小跟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很要好,出双入对,只可惜是兄妹关系不能结婚。齐僖公想把自己的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也许听到传闻推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不是我的配偶”。 [9]

文姜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看到妹妹因为婚变恹恹成病,很是心疼,于是经常守候在她床头,悉心照顾。时间长了,就有了一种异于兄妹亲情的感情滋长在他们心中,甚至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如果他们当时能及时阻止这份情感的发展,或许都会平平淡淡过完此生。可是,这两个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却选择了放任,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冲破了最后那道防线。

虽然春秋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但是兄妹相爱,还是让人难以接受。于是齐僖公决定尽快将女儿远嫁,斩断他们这份不伦的恋情。恰在此时,鲁桓公前来提亲,齐僖公马上同意了这门婚事,并下令不容许他们两人再见面。 [10]

无法再见心爱的人,姜诸儿心中焦躁万分,就将一首情诗刻在竹简上,托人辗转送到文姜手中,诗曰: [11]

桃树有华,灿灿其霞,

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在姜诸儿眼中,文姜就像美艳的桃花,灿烂如霞。可是这么美的花儿却不能与自己朝夕相伴,而是飘落到遥远的鲁国,这让他无比的伤感和无奈。

可文姜却不像他那般绝望,很快地回复了他一首诗: [12]

桃树有英,烨烨其灵,

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文姜大胆地表露心迹,与其伤心感叹,不如把握时机,珍惜眼前的美好,及时行乐。在她的鼓励下,新婚前夜,姜诸儿偷偷来到文姜处,与她彻夜缠绵,差点误了出嫁的吉时。

但是再难舍,他们还是要分开。依依惜别时,齐文姜含泪给哥哥写了一首离别诗:《诗经·邶风·燕燕》 [13]

燕子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整齐。
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郊外。
遥望不见姑娘影,泪如雨下流满面。
燕子燕子飞呀飞,上上下下来回转。
姑娘就要出嫁了,运送姑娘道别离。
遥望不见姑娘影,久久站立泪涟涟。
燕子燕子飞呀飞,上上下下细语怨。
姑娘就要出嫁了,运送姑娘到南边。
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伤悲柔肠断。
仲氏诚实重情义,敦厚深情知人心。
性情温柔又和善,拥淑谨慎重修身。

不忘先君常思念,勉励寡人心赤诚。

这首名叫《燕燕》的诗,后来收录到了《诗经》中,被称为“万古离别之祖”,文姜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齐僖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齐僖公又提起这件事,太子忽坚决推辞。

别人问他,他说:“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就辞别而去。被郑国公子忽拒绝之后,文姜后来嫁到了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并为他生育二子。 [14]

正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样,文姜嫁到鲁国十五年之后,文姜的胞兄、齐襄公向周王求婚。按照周朝礼法,齐国要邀请跟周天子同姓的国君来为齐襄公主持婚礼。鲁桓公由此成了为齐襄公主持婚礼的人。身为鲁桓公夫人的文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跟丈夫一起去了齐国。荒唐的是,回到齐国之后,文姜和齐襄公通奸、乱伦。 [15]

偷情和乱伦的证据还得看《诗经·齐风·南山》在这诗中“南山”即为牛山,“雄狐”比作齐襄公,“齐子”指的是文姜,而“葛屦”和“冠緌”则是嫁娶时的赠物。 [16]

南山巍巍高大,雄狐却偷偷摸摸。
往鲁国的道路平平荡荡,齐国女子从此出嫁。
既然已经出嫁,为何还要怀念她?
葛编草鞋五双,繐坠缨帽两顶。
往鲁国的道路平平荡荡,齐国女子从此出嫁。
既然已经出嫁,为何还要去找他?
要如何种麻?一定要顺着田亩。
要如何娶妻,一定要禀告父母。
既然已经禀告父母,为何还要放任她?
要如何劈材?没有斧头不成。
要如何娶妻?没有媒人不行。

既然已有媒人说合,为何还要任由她?

这是一个不为世俗所容的爱情故事,在春秋时期那个礼法森严的时代,她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为,打破时代的枷锁,跟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哥哥自由恋爱。

后来,齐、鲁两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大夫鲍叔牙奉齐襄公儿子小白出奔莒国,管仲奉齐襄公另一儿子纠出奔鲁国。不久,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 [17]

在齐襄公被公孙无知的手下连称杀害了之后,文姜就选择不问国家大事,开始了隐居生活。没有了文姜的约束,鲁庄公便开始肆无忌惮的和齐国正面交锋,试图成为中原上真正的霸主,可没想到后来在和齐国的交战中,鲁国三次惨败。无可奈何的文姜只好放弃自己隐居的生活,远远的指挥鲁庄公制造出来的一堆烂摊子。 [18]

齐襄公死后,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小白与管仲拥戴的公子纠,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姜小白获胜。他不念旧恶,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的实力大大发展,成了春秋时赫赫威名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或许经历过这么多事以后,文姜已经想开了,不再追寻爱与激情,转而专心辅佐儿子处理国政。 [19]

她虽为了爱情,不惜飞蛾扑火,可并不乏智慧。在她辅佐儿子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她政治上的敏锐和军事上的雷厉风行。她和儿子一起,励精图治,使得鲁国国势蒸蒸日上。

政治上的巨变,使齐文姜回到鲁国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在处理政务上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能,没过多久,齐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在她带领下,鲁国在长勺,郎城战争中还两度打胜当时霸主齐桓公。 [20]

文姜是一个文采出众的女人,她的诗文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丝华彩;她也是一个能力不凡的女人,她的政治才能被后世人称颂。虽然人们更多记得的是她与亲哥哥之间的不伦之恋,但是非功过很难界定。

鲁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3年)文姜这位女子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告别了这个世界。纵观文姜的一生,一半是非议一半是赞赏,但是这位女子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本心,带领着鲁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尽心尽力。在女子地位低下且没有话语权的春秋时期,文姜活成了一个传奇,而“文”这一字,就是鲁国人对她的尊敬和肯定。

本章注释:

[1] 按照明代小说《东周列国志》的说法,“文”是指有才华,所谓文姜是指有才华的姜姓女子;另见《列女传·之卷七·孽嬖传》

[2] 参见易中天中华史5·从春秋到战国》第二章·五侯争霸

[3] 参见201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果麦文化《诗经(全三册)》

[4—6] 参见易中天中华史5·从春秋到战国》第二章·五侯争霸

[7—8] 参见201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果麦文化《诗经(全三册)》

[9] 参见《左传·桓公六年》

[10] 参见《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11—12] 参见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

[13] 参见201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果麦文化《诗经(全三册)》

[14] 参见《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15] 参见易中天中华史5·从春秋到战国》第二章·五侯争霸

[16] 参见201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果麦文化《诗经(全三册)》

[17—20] 参见《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资治通鉴·晋纪四》 C52nOyfoAckaXi6ZGX0tXACGqq9B09ZPptc9qA6Hao6EOL0y88qLryAJsR9SZh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