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二月,越国攻打吴国,越国战败, [1] 被迫向吴国求和请降。越王勾践为了能够活命,让文种给吴国的太宰伯嚭献上了美女宝物,希望伯嚭能在在夫差面前给越国说好话。赦免勾践的罪行,为表示臣服,越王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
俗话说有点能使鬼推磨,伯嚭在美女和金钱的刺激下,极力的为勾践说好话,最终夫差赦免了勾践,撤军回国。
三年后,夫差赦免勾践、范蠡;回国后,勾践下定决心打败吴国,报仇雪耻。
范蠡 [2] 、文种 [3] 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一个计谋就是给夫差送美女,以此消磨他的意志,然后再找机会进行报仇。美人计 [4] 制定就这样制定下来,范蠡、文种开始在民间物色各种美女。
范蠡听说在越国句无苎萝村有位美丽的姑娘,相貌极美。美到什么程度呢?相传,她在河边浣纱,清澈的河水映照着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她的嘴里,还哼着传统的越国小曲。那鱼儿一看:哟,这是谁家的姑娘?真美!于是乎,鱼儿忘了呼吸,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5]
这个人就是西施。
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西施‘沉鱼’的故事就在苎萝村流传开来。 [6] 从这唯美的想象力中,我们知道了鱼就是这样倾倒在西施娇颜之下的。
西施的美貌让周围村子的很多小伙子都开始来到她的家中提亲,只是为了抱得美人归,这样一来,村子之中的其他女性就受到了冷落,很多人都对西施出现了一种妒忌的心理,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住在村子最东边的东施,她明明长得很丑,可还是要模仿西施的动作,只是为了博得大家的喜欢,但最后却弄巧成拙留下了“东施效颦” [7] 的成语。
西施的绝世美貌注定了她是不会在这个地方孤独终老的,外面的世界在等着她。
范蠡没有忘记他的使命,为越王献上“美人计”,希望找一名貌美聪慧的越国女子,进贤给吴王,魅惑吴王,协助越王成就复国大计。
范蠡见到西施是一次偶然的事情,那个时候的西施根本没有像后面装扮各种所谓的金钗,耳环,胭脂水粉也是没有,但就是这样的西施依旧是让范蠡看得目不转睛,他来自于中原,遍走吴越大地,看人无数,但还没有看到过如同西施如此美丽的女子,看到西施之后他从心中就已经知道如果能够说服西施和自己合作,那自己的破吴大计就成功了一半了。
那个时候的范蠡是少年英才,那个时候的西施是天下一绝,两个人就这样看对眼了。
这一刻他坚信西施就是他要找的那个美女,那个能让吴王沉迷而无法自拔的美女。但,此时的范蠡,却有着自己小小的私信。
越王勾践的老婆看了越国选送给吴国的美女说:“你这都什么美人啊?真正的美人得具备三个要素。
第1,相貌得美,这仅仅是一个要素。
第2,才得美,会吹吗?会拉吗?会弹吗?会唱吗?会跳吗?啥都不会?还美人呢!这能迷惑住吴王?你连我都迷惑不住!
第3,线条、身段要正,得会猫步对不对,得有回头率,这挑的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算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原来是越王老婆提出的“美人三要素”关键一条,美人一定要会走猫步。
范蠡选了半天的美人让人都送回去了,回家就跟西施说这咋办啊?
要不然这事交你得了”。
西施说:“还有你这样的吗?把自己最喜欢的人送出去”。
范蠡说:“那怎么办呢?为了国家,你就得受点委屈呗”。
西施说:“我一个人,我不干。我得找一伴儿”。
范蠡说:“你找谁呀”?
西施说:“我就找那个郑旦”!
范蠡与西施击掌盟誓。
于是,经过发奋苦练,三年之后,西施终于由一位普通的浣纱女转变成了一个训练有素、才艺多端的选美冠军。
郑旦虽然不及西施,但也训练的非常不错了。西施就是这样被范蠡没有一丝犹豫一丝怜惜地送了出去,从此,西施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变成能歌善舞,风情万种的女子。
西施是一个拥有起翘玲珑心的人,她对于这些都学习的很快,只要是范蠡教过一遍就已经掌握了。看到自己的学生这么好学还长得这么好看,范蠡教起来也是十分的上心,但随着两个人每天的各种接触,两个人都在暗中喜欢上了对方,一个原因是因为范蠡在这之前还从未见到过如同西施这样出水芙蓉一般的美女,一直隐居在山中的西施没有沾染上俗世的一点凡尘。
西施则是因为居住的地方有限从未见过如同范蠡这般优秀的男子,他被范蠡的才华所打动,眼前的这个男子年轻英俊潇洒,能文能武,胸中还有一颗誓死报国的拳拳之心,所以那个时候的西施其实和范蠡都已经爱上了对方,只是没有一个人捅破这层窗户纸。
时间终于到了要将西施送入到吴国宫廷之中的那一天了, [8] 范蠡开始带着西施北上,因为要将自己心爱的女人献给敌国的君主,范蠡的心中其实是痛不欲生,在北上的路上两个人一直黏在一起,生怕以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快要到吴国的时候两个人最后还是忍不住尝试了禁果。 [9]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偶然的尝试却让西施成功怀孕,因为是两个爱情的见证,范蠡故意拖延北上的形程,从越国的南方一直到吴国的都城姑苏城走了一年多,最后西施的孩子都出生到1岁多了,到嘉兴这块地方,后人为了纪念范蠡和西施那种旷古绝今的伟大爱情,特意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语儿亭。
西施终于来到了吴国的大殿之上,见到了被越国视为敌人的吴王夫差。
她偷偷打量了这个雄霸一方的吴王,凭她的想象,夫差应该是一个虎背熊腰、凶神恶煞般的武夫,可眼前的这个男人,竟是充满英雄气概的美男子。
初入吴宫,西施心口痛的毛病又犯了。 [10]
夫差坐在床边,为西施理了理头发,轻轻地说,睡吧!
西施心里一阵发热,在家的时候,自己病了,母亲也是这样安慰和照顾自己。西施不敢相信,这个一跺脚能让天下抖三抖的男人,对自己竟然如此温柔体贴,心里升腾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心动只在一瞬间,就悄悄扎下了根,让人猝不及防。
吴人称美女为“娃”, [11] 所以夫差在灵岩山为西施建的别宫称为“馆娃宫”。 [12]
西施感动了,这个男人为了讨自己欢心,费尽了心思。
吴王夫差争霸天下的雄心一直没有消失过。
他又要出征了。
放心不下西施,他挑选了三百精兵守卫馆娃宫,怕西施生病,又把最好的大夫调到馆娃宫。夫差的安排无微不至,可是西施心里却觉得空荡荡的,夫差不在,一切都显得那么没有意义。
西施不知道,此时的夫差已中了勾践等人的圈套。
夫差带走了吴国所有的精锐部队,他认为越王勾践对自己已经绝对臣服,不可能背叛,另外越国和楚国交战的假象也让夫差更加放心地倾国之兵去参加群雄争霸大会。
吴王自顾不暇的时候,范蠡已经带兵偷袭了吴国的后方。
吴王太子带着兵士营救在姑苏台的西施,却惨死在越军的刀下。
面对前来营救自己回国的范蠡,西施没有喜悦,只有悲怆和怨愤。
她目睹了营救自己的太子和兵士惨死,她身受吴王的宠爱。
她不肯跟范蠡走,她要等着她的夫差回来。
吴王心怀杀父之仇,也只是让勾践做了三年马奴,最后饶了越王勾践,保存了越国,勾践却要灭吴国、杀吴王。
吴王的坦荡与越王的处心积虑相比,更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吴王失败了,他回到了姑苏台,他让西施回到越国去。他知道西施是越国派来的卧底,也知道范蠡来接过西施。西施却不肯走,十几年的朝夕相处,十几年的恩爱缱绻是真实的。最好的年华,全部的青春,西施是跟夫差一起度过的。
西施说是自己的错,让夫差杀了自己。
夫差说,自己不听伍子胥的忠言,自己误国误民,是自己的错,自始至终,西施都不曾说过任何人的坏话。
国破家亡,是夫差自己的失误,与一个女子何干。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人又要落井下石。吴国战败后需要休整,但天灾频发,粮食欠收。越国还给吴国的粮食种子都是煮过的,土地里只有稀稀疏疏的几根苗。
这期间,吴王被困锁在姑苏城三年之久,几次突围,都被越军挡了回来。现在城内粮食所剩无几,军心涣散,他派人向越王求和,但是一次次被赶了回来。
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国开始进攻。趁城中混乱之际,范蠡让派驻在吴国的另一个卧底勾无苟,以吴王夫差的名义,把西施偷偷地接出了城。
吴王找不到西施,只好在自己的亲信护卫下败走,最终夫差还是被困住了。
勾践说,来吧,做我的奴隶,让你活命。
夫差冷笑,一个小人之君,一个自己曾经的奴隶,自己怎么会做同样的事。
夫差自刎身亡,身边将士全部自杀成仁,死得轰轰烈烈。
此时,西施完成了她的使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并吴国,可这样非人般的凌辱经历,让他性格大变。他开始诛杀那些共患难的大臣与亲朋。那些见过他落魄的人几乎都被屠戮。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唯独放过了范蠡。
其实,越国人心知肚明,大王找西施当间谍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很多年,世人皆知她是越国派到吴国的卧底,吴国灭亡后,越王后等人视西施为红颜祸水,认为她不祥。
回国后,勾践寻找西施未果,越王后说西施是一个红颜祸水,不能留在这个世上。西施的结局,有几个版本,有的说她被越王沉入海底,有的说她被范蠡救下了。
我们按美好的这个结局来写后边的故事。
范蠡把西施藏了起来,他在齐国担任了丞相,从此隐姓埋名,直到越王死后,范蠡带西施故地重游。来到夫差的墓前,西施哭得肝肠寸断,物已逝、人已非,西施却从未忘记这个给予她无限爱意的夫差。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那一刻,范蠡或许明白了,夫差成为了西施心中一颗永恒的朱砂痣,永远不会消退。
翻阅史料不难发现,《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中都记载了吴越战争,包括越王勾践到吴国为奴、回国后卧薪尝胆、起兵灭吴一雪前耻的过程,但没有发现有关西施的记载,西施的最后结局依旧成谜。
2014年6月间,由于工作安排,我有幸在浙江诸暨停留一个月的时间。工作地点距离西施故里很近,步行半个小时的样子。时值盛夏,趁假日,我怀着一份探古觅幽的情怀,和同事来到了诸暨苎萝山的西施故里。
苎萝山位于诸暨城郊,满山苍翠葱茏,明丽清澈的浣江蜿蜒在苎罗山脚下,这里依山傍水、山环水绕,处处流溢出来的是江南的娟秀和妩媚。然而,苎萝山却是一座普通的山头,没有参天的大树,没有奇异的怪石,没有俊逸的峰岩,山不高,形不俏,农村长大的人只稍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从山脚上到山顶,是一座再也普通不过的山头了。可是,因为有了西施和她的美丽故事,这座不起眼的山头已经闻名遐迩。
苎萝山上有西施殿,殿堂不大,规模平平,但翘起的飞檐、复杂的穹隆顶和木头勾搭却体现了古越地殿堂建筑的风格,体现了特定地域的文化传承。殿正中站立着正值青春少年的西施姑娘塑像,有三四米高,西施姑娘衣着简朴,一副村姑的打扮。殿墙上记载了西施生平的大致情况。
从苎萝山下来,徘徊在浣江边,徜徉在西施昔日浣纱的地方,我的思绪如潮,眼前仿佛越过千年的光阴,春秋时期的战旗、颦鼓和手持长矛短戈、身披铠甲的将士循着那个洪荒的年代滚滚涌来------西施,那个曾经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平民女子,那个“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的苎萝山砍柴人的女儿,她究竟魂归何处!我们在感慨战争造就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的同时,也痛恨战争把多少黎明百姓逼上了生死绝路,象郑旦,象西施,象那场吴越之战慑于王命被迫背井离乡、曝尸疆场的无数平头百姓。
西施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500年左右,西施的故事已成为吴越古文化的一个典范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舞台上,文学作品中,景观的设置,普通民众的生活,西施和她的故事作为历史遗产和文化营养已融进寻常百姓家的角角落落,谁也抹不去。即使是一个传说,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也照样如梁祝的故事一样流芳百世。
告别苍翠葱茏的苎萝山,告别明丽清澈的浣江,告别千古悠悠的西施故里,正是雄视古今的一轮太阳冉冉西下的时候,余晖洋洋洒洒,仿佛神来之手的大写意作品,苎萝山、鸡冠山、浣江裹挟在千万道瑰丽的彩霞之中,是如此夸张的绚丽。
但我的心中徒然而起一种怅然、空灵、若失的感觉,因为这无限美好的夕阳只是短暂的欺骗,就像昙花一现,就象已不知何在的古苎萝村,就像2500年前在历史长河中流星般一闪而过、留下许许多多谜团和疑问的一代美女西施。
历史上写西施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李白这首:《咏苎萝山》。 [13]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另外,王维也曾为西施写下了千古金句:《西施咏》。 [14]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即使不懂诗词歌赋的人,也知道西施的美,这体现在那些“豆腐西施”、“包子西施”、“猪肉西施”等等的称谓上,更体现在那句人尽皆知的恋爱俗语里:“情人眼里出西施”。
西施,已经美成了一个符号,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西施。
可是,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们认为,自古以来类似于西施这样的红颜就是祸水,就是一场灾难。
可笑的是,几千年来,祸国的所有指控都加在了红颜的头上。又有多少自称爱国志士的人愤慨地辱骂女人。人们把沉重的帽子戴在虚弱、虚弱、无骨的妇女身上。这样的结论对他们不公平。这些所谓的灾难红颜的唯一错误是增长太漂亮,但这也是犯罪吗?
应该说,那些贪图美丽的帝王是毁灭国家的主要责任人,而过错不在于那些红颜。他们只是牺牲的替代品,因为他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兴衰。
相反,那些君王应该高度重视国家事务,不应该沉溺于美色,最终导致国家的毁灭,相反,他们把责任推到红颜上,让许多红颜憎恨九泉!
[1] 吴越争霸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刺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双方矛盾日趋激化。从地缘上看吴国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而越国欲北进中原,更必先征服吴国才能够打通北进中原的通道,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两国相互征伐多年直至笠泽之战后,吴、越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再度攻吴。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防守。越于吴都西南郊筑城,谋长期围困。吴数次遣使请和,均遭越拒绝。三年,城破,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而越国通过此次吞并吴国国力大增盛极一时,而越王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2]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兵法二篇,今佚。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后裔,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3] 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功成身退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
[4] 美人计,俗称色情间谍。指某些国家的侦察情报机关,为了套取情报,收买特务,采取的以色情勾引的色诱计谋。它是利用色情、出卖肉体的方法,以女性勾引男性对象,以男性勾引女性对象,进行间谍情报活动。“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春秋时期的西施与东汉末年的貂蝉。
[5] 参看《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纪连海著
[6] 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国时期的西施、西汉时期的王昭君、三国时期的貂蝉以及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也充分说明了她们有着如此惊人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的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能被历史记载的美人,除了美貌之外,还与当时的政治有关。
[7] “东施效颦”出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比喻盲目地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8] 参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9] 见《汉唐地理书钞·吴地记》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私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
[10] 历史记载考证“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这一纪录给出了诊断西施心口疼的临床线索,我们大胆推测:西施得的病最可能是先天性心肌桥。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当一段冠脉被心肌所包绕,该段心肌就被称为心肌桥。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当心脏收缩时,走行于心肌间的冠状动脉因被心肌桥覆盖而受到压迫,出现收缩期狭窄;在心脏舒张时,冠状动脉的压迫感消散,冠状动脉狭窄也随之消失。这种因心肌收缩造成的冠脉收缩,会导致供血区域的缺血,进而导致心口疼痛。
[11] 古代吴宫名;馆娃故宫,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吴人呼美女为娃,馆娃宫为美女所居之宫。后借指西施。出处:唐·白居易《杨柳枝》词:“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参见馆娃宫。唐·李绅《回望馆娃故宫》诗:“因问馆娃何所恨,破吴红脸尚开莲。”后以馆娃代指美女。元·孙周卿《蟾宫曲·题琵琶亭》曲:“妾本是京师馆娃,嫁商人沦落天涯。”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自古道,君王爱馆娃。”
[12] 馆娃宫坐落于江苏苏州的灵岩山上,是灵岩山行宫建筑群的总称,由大小数十间宫殿组成。现今园内尚存的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智积井、长寿亭、迎晖车亭等。馆娃宫主殿是西施的寝宫,夫差为了让西施有回家的感觉,给这座宫殿命名“苎萝宫”,西边的水池命名“浣纱池”。苎萝宫的长廊,是聘请吴、越两国的能工巧匠精心设计而成,名叫响履廊。这个长廊的下面,设置了各种不同的机关,人在上面走动触动机关,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像奏乐一样。
[13] 这首《咏苎萝山》的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颂扬西施可贵的献身精神而吟就的。
[14] 《西施咏》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