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抽出宝剑,怒喝一声:“谁敢违逆孤王旨意?!”一剑斩下,上好的楠木案便缺了一只角。堂上跪倒了一片,群臣敢怒不敢言。
此时,梁五笑得满脸谄媚:“君上,骊姬倾国倾城,正是夫人的不二人选。”献公满意地收起宝剑,冲着屏风后的骊姬招手:“美人,你且上殿来。”
众人只觉得眼前一亮,一位丽人缓缓而出。
大红的宫装恰好勾勒出她的身姿,不肥不瘦,不高不矮。行至献公前五尺处,美人止步,一抬素手,轻姿款款便跪了下去。
慌得献公疾步上前,一把揽住:“美人儿,何须如此大礼?”骊姬顺势而起,轻轻倚在献公身侧,斜斜飞了献公一眼:“大王,礼不可废。”
献公脸上密密麻麻的皱褶不由自主舒开,他拉着骊姬齐齐坐在了王座之上。
群臣见状,暗吸一口冷气,心都冷了半截。那卿大夫里克却低低哼了一声,太子申生慌忙拉了拉他的衣袖。里克心道:日后,定要杀了这妖妇。 [1]
熬了整整七年,生命里最娇艳的七年,骊姬升为夫人,妹妹少姬为次夫人,其余女子,资历和出身再好,也只能是如夫人。
故事还要从骊姬入宫之前说起。
晋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献公准备攻打骊戎,大军出征前,照例要占卜吉凶。结果,龟壳显示了一个诡异难解的结果:大胜不吉。 [2]
当巫师颤颤巍巍跪在献公面前时,献公问:“这一战,能赢吗?”巫师磕头如捣蒜:“能,能赢,大王。”献公抚掌大笑:“既然能赢,你又怕什么?”
巫师擦了擦汗,不敢抬头:“赢了后,不吉,大凶。”晋献公起身,拍了拍巫师的脑袋:“只要能赢,吉还是不吉,还不是你们巫师说了算吗?”
言毕,献公大步走下祭台,领兵开拔了。
晋献公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也就一个多月,骊戎族便国破家亡,狼烟遍地。为求保命,骊戎首领献出了两个花朵般的女儿。
此时,巫师却忽然跪下,求献公就此罢兵还朝,还恳请献公千万不要见骊戎首领进献的女子。
献公不解:“为何不见?”巫师磕磕巴巴地说:“不吉,大凶。”献公一挥手:“两个女子而已,如何还能大凶?”说罢,一挥手:“宣进来,让孤王看看美不美?”
尚未入帐,献公便听到细碎的银铃之声,侍卫打起帘子,一阵异香便飘了进来。晋献公禁不住心中一荡,抬眼望去。只见骊姬以轻纱遮面,一双漆黑的双眸怯怯地看着他,露在外面的一双手白润如玉。献公大喜:“快快上前来”。
骊姬倒也不怕,扭着纤细的腰肢款款而行,还差两三步时,骊姬忽然脚下一软,就要跌倒。献公禁不住双手一伸,便是软香满怀。鼻端传来一阵幽香,献公心猿意马,未饮先醉:“孤王若是早些知道,骊戎的女子这般艳丽,何至于荒废了这么多年?”
一夜云雨,百般恩爱,从此奠定了骊姬在晋献公心中别人无法取代的地位。
不久,骊姬便怀有身孕。晋献公知道后,降旨后宫对她百般照料。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骊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奚齐的降世,更加深了晋献公对骊姬的宠爱。
此时,晋献公共有9个儿子,名见经传的有5个:太子申生,齐姜所生;公子重耳、夷吾,大戎部落进贡的两位美女所生;骊姬所生的奚齐;还有一个便是同骊姬一起入宫的少姬所生的卓子。晋献公宠爱骊姬,便不顾太卜偃和史苏龟筮的劝谏,择日告庙,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晋献公既立骊姬为夫人,便想废去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这骊姬不仅人长得俊美异常,而且聪明颖慧,颇有心机。一天,晋献公被骊姬侍奉得心满意足之后,又高兴地对骊姬提起让奚齐取代申生为太子的事。没想到骊姬却跪在地上说:“申生早已立为太子,各国诸侯没有不知道的。太子无罪,岂可随意废掉!主上如果因我母子私情而废掉太子,我宁愿自杀,也不敢从命。” [3]
晋献公听了这一番话语,竟信以为真,就打消了废立的念头,更加佩服夫人的贤德。
其实,骊姬的这一番话语是言不由衷的。
她心里恨不得马上立奚齐为太子,但她估量形势,觉得对自己不利:一来申生作太子时日已久,无故废立,群臣不服,必然有人百般劝阻;二来申生与重耳、夷吾相友爱,三公子各有党羽,申生地位难以动摇。说了做不到,惊动对方,反误大事。于是,骊姬百般劝阻,骗得晋献公的信任,暗地里却勾结晋献公的内宠优施,由优施出面,又勾结晋献公的外宠梁五、东关五两位大夫,让他们离间三公子,削弱申生的力量。
1天,晋献公临朝听政。梁五出班奏道:“西戎近来又在骚扰我国边境,有些重镇不能不加强防守。曲沃乃宗邑之地,应该派有地位、又能带兵打仗的太子申生前去防卫;蒲城、屈城这样的边疆重镇也应该派像重耳、夷吾这样的贵公子去防守。他们三位既是高贵的王子,又都是有才能的人,派他们前去,一定能威慑住戎敌,使戎敌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既保卫了国家,又为几位公子创造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没等梁五把话说完,晋献公便说:“几位公子年纪尚轻,能担当如此重任吗?”
东关五在一旁说道:“几位公子年纪虽轻,但可以派人去辅佐他们啊。杜原款、狐毛、吕怡甥等人德高望重,有他们前去辅佐,保证万无一失。”
杜原款等人是晋献公所信任的正直大臣,也是骊姬觉得碍手碍脚的人物。晋献公听东关五这样说,的确很放心,于是准奏了。
这样,骊姬通过“二五”实现了她一箭双雕的目的。她不仅把太子申生送到外地,连同重耳、夷吾和视为眼中钉的杜原款、狐毛等晋献公信任的近臣也一并发落外地。至此,太子和几名近臣与晋献公的消息完全断绝了。
支派走太子和二位公子,使三人远居晋国边邑,彼此不能相顾。这样,骊姬夺嗣之计就迈出了第一步。接着,骊姬又开始策划第二步,她要给奚齐、卓子找个强硬的靠山。挑来选去,她选中了荀息。这荀息智谋过人,当年曾献假虞灭虢,以一璧一马而灭虞虢二国,颇受晋献公信任。因此,骊姬选中了荀息,她要把荀息拉过来,为己所用。
频频得手之后,骊姬又开始策划关键一步,害死申生,谋夺太子之位。
不久,传来了晋国北部边疆遭到北狄入侵的消息。骊姬听到后,赶快找到“二五”商量如何借此机会除掉申生。“二五”虽然出了些主意,但骊姬都觉得不妥,最后还是美人的计谋高人一筹。
骊姬说:“我看还是这样最稳妥。你们俩人说服大王,派申生前去迎敌。他只有带兵打仗的权力,而发兵权却在你们手里。你们给他派一些老弱残兵去,车马也挑些不好的给他。这样,如果他战败被杀,那是最好不过的了。退一步说,他如果命大没被打死,战败回来也是要治罪的。”
“二五”一听,连称妙计,分头游说晋献公去了。然而,由于北狄这次入侵规模不大,申生没费什么劲就把敌人赶跑了。
骊姬听说申生得胜而归,又气又恼,但也没有办法,只好从长计议了。深思熟虑之后,她又想出了一条毒计。
这一天,骊姬对晋献公说:“大王年事已高,身边需要有人照料,而奚齐和卓子年岁还都小,一时还靠不上他们,大王何不召太子回来,我们母子也能有个依靠。”
晋献公觉得有理,便派人到曲沃去召申生。
申生是个孝子,接到父亲命令后立刻返京,先见父亲。然后入宫拜见骊姬。骊姬设宴款待,请申生异日相陪,游园观花。申生虽觉欠妥,但不愿有悖后母之意,只好违心答应。
当天晚上,骊姬不卸装,不更衣,坐在锦墩上直掉眼泪。晋献公一见爱妃如此模样,顿时睡意全消,连连催问。骊姬这才抽抽噎噎地说:“大王,您可要给我做主啊!我好意请太子饮酒,不料太子他却酒后无礼,对我动手动脚,我奋力推她,他才悻悻作罢。他还说什么大王年纪已老,你何必作我母亲?昔年祖父年老,把我母亲遣归我父,今我父年老,你必有所遣,不归我归谁?说着说着又要动手拉我,我奋力挣扎,他才没有得逞。……呜呜……他还邀我同游花园。大王如若不信,请亲去查看,自然就会明白的。”在晋献公的百般安慰下,骊姬合上泪眼,坦然入睡了。可晋献公却气得七窍生烟,一夜不曾合眼。
次日天明,晋献公自去花园树林中的高台上隐身。骊姬在衣着上并没有怎么刻意修饰。唯独在头发上大做文章,悄悄在发髻上抹了不少蜂蜜。
当阳光已暖洋洋地照满整个花园的时候,骊姬来到了那里。
一到园门,便见申生早已恭候在门前了。申生陪着骊姬从花圃前慢慢地向林苑移步。此时,盘旋在花蕊上的蜂蝶,闻到蜜香,纷纷离开盛开的鲜花,围着骊姬飞舞。骊姬神色惶然,往申生的身边靠了靠,侧脸吩咐道:“太子,快替我赶走这些讨厌的蜂蝶!”申生不敢怠慢,举起宽大的衣袖,前后轰赶着。
申生轰赶蜂蝶时,骊姬故意左右躲闪。晋献公远远望见,真的以为太子要拥抱骊姬,做那苟且之事,顿时气得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回到后宫后,他立即就要下令处死申生。
骊姬见状,连忙跪下,婉言劝道:“太子是我请到宫中来的,要是为了此事杀了他,别人还以为是我害了他。何况宫中暧昧之事,难以说清,此事若是传了出去,非但大王不光彩,臣妾也无脸做人,还是暂且饶了他吧。”
晋献公觉得言之有理,只好忍下这口气,但还是把申生赶回了曲沃。他心中恨死了这个不肖的儿子,派人暗中搜寻申生的罪状,必欲置之于死地。
此时,申生还蒙在鼓里,什么事也不知道。回到曲沃,他正为不知因为何事惹怒父王而迷惑不解时,忽有使者传来骊姬的口谕,说是梦见已故申生之母齐姜向她哭诉“缺衣少食”,让太子赶快祭祀。于是,申生就在曲沃的宗庙里祭祀,恭敬虔诚地祭祀了母亲。事后,又按照当时的礼节,派专人把祭祀的酒肉送到京城一些,给亲人们分享。
申生的使者抵达京城时,适逢晋献公出猎,六天之后才回来。骊姬向晋献公禀报了太子申生祭祀齐姜的事,并说:“有胙肉美酒,以待大王。”此时,晋献公由于旅途劳顿,又饥又渴,拿起一块胙肉就要吃。骊姬连忙劝阻说:“从外面送来的东西,可要当心,别吃坏肚子。”
晋献公觉得夫人对自己真是关心,顺手把手里的胙肉扔给了猎狗。猎狗叼起胙肉,几口吞进,眨眼间四脚朝天,口吐白沫死了。
骊姬见状慌了,声色俱变:“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里面有毒?”说着,举起酒杯,将美酒倒在地上,但见美酒洒过的地方,地面即刻鼓起,窜出淡淡的蓝烟。
骊姬仍不相信,又拉过一个小内侍,喝令他再尝酒肉。那小内侍已亲眼目睹了方才的一切,连忙跪地求饶。骊姬哪里肯依,命令身边卫士,强行灌酒塞肉。可怜那小内侍,酒肉才入口,便鼻孔出血,倒地死去。
见此情景,骊姬一声尖厉的吼叫,扑在地上就哭。边哭边说:“大王,太子怎么竟下这样的毒手!谁不知将来的王位是他的,可现在就等不及了,竟要把大王毒死。他也太狠心了。大王,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几个可怎么办哪?”说着,伸手去抢酒肉,大叫:“奚齐、卓子,快来呀!咱们趁早死了算了。”
晋献公扯住骊姬,双手搀起,连声痛骂道:“这丧尽天良的畜牲!上次他对你无礼我就要治他死罪,你还替他求情。这回不许夫人多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畜牲!”
第二天,晋献公怒气冲冲地登上朝堂,以申生逆谋遍喻群臣:“申生下毒,谋逆君父,罪该处死!”群臣面面相觑,哪敢说一句话?于是,晋献公派梁五、东关五率兵车二百乘,讨伐曲沃。
老国舅狐突闻讯,连忙派人前往曲沃送信。申生接到信,虽觉得冤枉,但他是个孝子,决心自杀以明心志。太傅杜原款劝他或鸣冤朝堂,或出奔他国避难。申生道:“君父离开夫人,觉睡不着,饭吃不香。我若鸣冤,君父护着夫人,未必加罪,反伤父心;我若出奔,人们便以为我不孝,我如果说出实情,昭彰父亲的错处,又被诸侯耻笑。如今我内困父母,外困诸侯,真是进退两难啊,不如死了算了!”说罢,大哭一场,北向跪拜,自缢而死。
梁五、东关五兵临曲沃,申生已死半日。于是,他们便把太傅杜原款押回京城。晋献公让杜原款证实太子谋逆之罪。杜原款攘臂大呼:“说太子谋逆,真是天大的冤枉!杜原款所以不随太子去死,就是为了表明太子的心志。胙肉美酒已存留六天,若是有毒,岂有日久不变的道理?”
骊姬大叫道:“杜原款空为太傅,辅导无能,还不赶快杀了他!”
杜原款不待武士扑过来,便以头碰柱,脑浆迸裂而死。群臣见了,无不流泪。
骊姬害死了申生,已经实现了夺嗣之计,可她并未就此罢手。不久,她又故伎重演,向晋献公屡进谗言,迫使重耳、夷吾出奔他国。这样,宫室中再也没人能与奚齐争位。于是,晋献公立奚齐为太子,骊姬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奚齐被立为太子的这年秋天,晋献公病倒了。眼见晋献公病势日甚一日,骊姬半跪在病榻前,哭泣着说:“主上遭逢骨肉之变,逐出公族而立奚齐。一旦驾崩,我是妇人,太子年幼,如果二公子挟外援求入,我母子依靠何人?”
晋献公颤抖着伸出青筋暴突的手,抚弄着骊姬的黑发说:“夫人不必担忧,太傅荀息忠贞,没有私心,寡人已有安排。”
不久,晋献公去世,荀息拥立年仅11岁的奚齐为君,使主丧事,百官都来哭灵。大夫里克和丕郑密约,派心腹卫士身着异服,混在杂役当中,趁奚齐吊孝的时候杀死了他。优施在旁拔剑相助,也被杀死。这样一来,秩序大乱,葬礼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荀息闻讯,匆忙抢入灵堂,抱着奚齐尚有余温的身体大哭道:“臣受命托孤,理当不离太子左右,严加防范才是。如今太子遇刺,完全是臣的过失啊!”
说罢,便欲以头触柱。
骊姬见状,红肿着眼睛奔过来劝阻,说:“主上尸骨未寒,大人怎不让他安宁?奚齐虽死,卓子尚在,仍是主上骨肉。望大人节哀顺变,悉心辅佐卓子,以慰主上在天之灵。”
荀息觉得有理,决定依令行事。葬礼结束后,荀息又拥立九岁的卓子为国君,居朝堂行事。不久,里克再一次发动政变。他聚起家甲,暗中联络丕郑、雅遄等大夫,攻入朝堂,摔死卓子,剑杀荀息。东关五、梁五二人也死于混乱之中。
回想当年,当晋献公踌躇满志,得意洋洋的时候,他断然不会想到,这个柔弱的女子,随后会掀起惊涛骇浪,而他也被此女玩弄于掌股之间。
可以说,骊姬上位的过程,就是晋国衰败、大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骊姬不断成长,一次又一次蜕变,终于炼成文人笔下的“一代妖姬”。
其实,骊姬的开局并不好。当她无忧无虑地长成少女时,十四五岁的骊姬对未来充满了幻想。那时,天真幼稚的骊姬想破头也不会料到,自己的命运会跟中原的一个糟老头子联系在一起。
当父亲痛苦地告诉骊姬,自己战败,需要把她们姐妹献出去的时候,母亲哭了。勇敢的骊姬完全不明白什么战争,但是,尸横遍野的现实告诉她:要想活下去,就得向命运低头。
那一晚,骊姬强忍心中的恐惧,没有挣扎,尽量顺从晋献公的粗鲁和狂野。事后,听着妹妹的低泣和晋献公的鼾声,她发誓,一定要活下去。
一路上,士兵们狼一般的眼神和朝臣的愤怒让骊姬心惊,更让她明白一个道理:晋献公贪恋她的美色,而大臣们却恨不能扭断她的脖子。
若不能抱紧晋献公这棵大树,她们姐妹瞬间就能化为碎片。
国破家亡,远嫁千里都未曾打垮这个坚强的女子,然而,奚齐的出生却让骊姬完全换了一副心肠。他是那么小,那么弱,八个早已成年的哥哥轻轻一挥手,儿子的小命只怕就保不住了。
骊姬庆幸,自己除了美貌,还有清醒的头脑。跟在晋献公身边这么些年,宫廷冷暖,她早就了然于心。骊姬明白,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她一定要争。于是便有了“晋国骊姬之乱”的故事。
史书上,骊姬与夏朝的妹喜、商纣王后妲己以及周幽王宠妃褒姒,并称四大妖姬。最初,还是豆蔻年华的她们都是作为女战俘,来到王的身边。但,骊姬与前面三位女子完全不同的一点是,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心机和谋略。
骊姬上位之路,在她的精心筹谋下,非常精彩。骊姬不但开宫斗之先河,还为后宫干政树立了一个榜样,说她是非同一般的谋略家一点都不为过。
但,后世文人学者都喜欢黑她,说她不但是妖姬,更是毒妇。因为她鼓动晋献公讨伐自己的亲儿子,还把晋国的夺位混乱称作“骊姬之乱”。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晋献公自己的心病,才是骊姬得逞的根本原因。
换而言之,骊姬的上位计划,每一步都落在晋献公的心病上。
其一,晋献公曾与后母私通。
在骊姬之前,献公有过两任正妻。一位很早亡故,另外一位是他父亲武公的宠妃。武公年迈时,求娶了当时霸主齐桓公的小女儿齐姜为妃。
献公与齐姜私通,生下儿子申生和女儿穆姬。献公登上王位后,因为宠爱齐姜,封她为王后,封申生为太子。后来申氏早亡,后位空悬,献公却不愿意再立王后。
直到骊姬为献公生下奚齐,献公才动了立后的心思,一则赏赐骊姬,二则将自己与父亲宠妃之事揭过。
其二,从史料看,申生并非太子至佳人选。
太子申生在名义上,算是武公的幼子,献公的“弟弟”。这倒也没什么,至为要紧的一点,太子的外公是当时的霸主齐桓公。
有了这个由头,齐桓公想要攻打晋国,易如反掌。若晋献公不愿意在自己死后让晋国落入齐国掌控当中的话,立申生为太子的确是个隐患。
所以,当骊姬诬陷申生觊觎自己美色的时候,献公是深信不疑的。
其三,晋献公发家的起点,就是庶子夺了嫡子的权位。
他可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那些如夫人生下的儿子,像当年的自己一样,谋夺太子之位。所以,他对如夫人生下的儿子,是有杀心的。
这三点,都是晋献公的心病,而骊姬准确把握到晋献公的心思,所以,一步一步上位成功。否则,骊姬再有谋略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故此,后世之人将骊姬称为“毒妇”,其实,是在掩盖晋献公的过失;晋献公若不是贪恋美色,何至于如此呢?
《春秋》当中,把“骊姬之乱”说得如虎狼般可怖,其实,跟儒家文化的崛起,有着莫大的关系。自《春秋》开始,历朝儒生都喜欢把美人当做洪水猛兽,还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罪名:红颜祸水。
若没有“红颜祸水”,这些男人照样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但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面子上才能过得去。
骊姬原本生活安逸,却一朝之间,国破家亡。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来说,这就是晴天霹雳。随后,又被一个年纪可以做自己爷爷的男人强占,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骊姬生下儿子奚齐后,为了娘俩日后的生存,不得不谋划。而且,至为根本的一点,骊姬不爱晋献公,否则,她后来不会跟优伶私通。
骊姬狠毒吗?
当然。
然而造成她这份“狠毒”的晋献公却无人指责,为什么呢?立后、杀子,立幼废长看起来都是骊姬撺掇的,但晋献公若像李世民那般意志坚定,哪里会有后来这么多故事?
骊姬绞尽脑汁坑人害人,到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落得一场空,连年轻的生命也未能保全。眼见大势已去,自家性命难保,骊姬终于狠下心来,投湖自杀了。 [4]
骊姬死后,晋国整整乱了十九年。
到了唐代,岑参写下了《骊姬墓下作》纪念晋国的“骊姬之乱”。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1]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回
[2] 见《国语》
[3] 见《左传·骊姬之乱》
[4] 关于骊姬的死亡,《列女传》称,里克杀死卓子时,骊姬尚在世。里克遂将骊姬鞭杀(一作在街市上。不过,据《左传》,日后晋惠公逼里克自杀前所历数的里克暴行,只包括杀害奚齐、卓子和逼死荀息,未提及骊姬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