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总有些女子的作用,被刻意放大。
一个王朝腐朽到无可救药时就会安排一个掘墓人上场,让它自行了结。但是一场大戏不能只有一个男主角,因为一个人干活太辛苦,一定要有女人来帮衬才精彩。于是,历代后妃的一幕幕爱恨离愁,在中华史上史的舞台上。
历史上有名的后妃不少,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似乎不是那么出名的女人们。
在男权社会里,每一个女人的故事都不长,很多写女性的学者、作家只是把她最广为人知或者最具争议的一些事情拿出来细讲,讲到这些轶事时也都强调去伪存真,是千真万确的史实,这样就不禁让人心痒之,悦读之。
中国皇帝的后宫一向是争宠斗狠的地儿,各位妃子为了一个男人而殚精竭虑,费尽心思,这里面就有了好些个“智慧”的迸发,让你不由感叹后宫果然也是人才济济!
做皇帝的女人,外人看着光鲜亮丽,却有着种种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要想在后宫生活得好,或者是能够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有权谋有手段,就必须改变——由一个青春年少浪漫善良的少女变成一个足智多谋心狠手辣的女人,就像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里如甄嬛、如懿、璎珞的蜕变过程,虽然有戏说的成分,但也有其不得以而为之的因素。
后妃篇,选取的后妃,从史前的娥皇女英到清代的婉容皇后跨越千年。
下边我把历代后妃的成为放在下面,以供各位参考阅读。 [1]
一正妃,三次妃,舜帝只设三妃,
夏:十二夫人
商:三十九妃
周: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后妃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设婕妤,陉(从女旁)娥,容华,充衣。汉元帝时增设昭仪、五官、顺常、舞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皇太后、皇后、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贵嫔(二人),淑媛,修容,顺成,良人。魏明帝时增设淑妃,昭华,修仪,删除之前的顺成
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散职(美人,才人,中才人)
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昭仪,昭华,昭容,婕妤,容华,充华)。明帝时有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容,淑媛,淑仪,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容,修仪),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容),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
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嫔,贵姬,贵妃),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容,修仪),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皇太后,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仪,修容),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容),散职(美人,才人,良人)
皇太后,皇后,左右昭仪,贵人,三夫人,上三嫔,下六嫔,世妇,女御
皇太后,皇后,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上三嫔(光猷,昭训,崇徽),下六嫔(宣猷,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世妇,御女,才女,采女
文帝初设皇后,三嫔,九世妇,三十八御女。独孤皇后死后增设三贵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炀帝时设皇后,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九妃(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华,修容,充仪,充容,充华),二十七世妇(婕妤十二人,美人、才人合十五人),八十一御女(宝林、御女各二十二人,采女三十七人)
皇太后,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女御(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玄宗时增设三妃为,惠妃,丽妃,华妃
皇太后,皇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宸妃,淑仪,贵仪,昭仪,婉容,顺容,修容,婕妤,美人,才人
皇太后,皇后,三妃(贵妃,贤妃,德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海陵王时增设元妃,姝妃,惠妃,宸妃,丽妃,淑妃,昭妃,温妃,柔妃
皇太后,皇后,五妃(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金废帝时增设七妃为姝妃,惠妃,宸妃,丽妃,昭妃,温妃,柔妃
大皇后,皇后,贵妃,真妃,淑妃,丽妃,婕妤,丽人,才人,顺仪,淑华,淑仪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明世宗时设九嫔,明末尚有选侍,才人,淑女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一称懿贵妃),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自古以来,宫廷斗争就是非常残酷的,宫廷之争中无父子,亦无夫妻。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制度下,妃子们即便是得到了后宫的高荣誉,也终难免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和帝王的殉葬品。而处在王朝末期的妃子们的命运更加悲惨,在宫廷的牢笼中留下了不灭的冤魂。她们在这样的悲惨命运之下也发出了最后的呐喊:愿生生世世不入深宫。
这些帝王的女人们回眸一笑百媚生,中国古代的那些后妃们,虽然都有着娇人的面容和姿态,但是有的荣宠之极,有的遗恨终生;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而最终留给我们的就是那一段段难忘的精彩故事。
[1] 朱子彦著《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