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感受欧洲水城美

企业微信截图_17448835243028

大自然的美,因水之沫而灵动绮丽,由水之润而山青丘绿。因水而美,年复一年,因水而富,源远流长。当里山川流异水相汇,陆水撞上海水,于不同民族的居点,在欧陆大地海之岸边,生成风云故事,引领世风瞩目。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往法南地中海沿岸以及向着北海的欧陆大地,展开翻看风格各异的滨水城镇的历史,既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发展轨迹﹔亦有水道行商的“威尼斯商人”国贸雏形,也是地球上集中了最为亮丽的水城美景地。其中,尤以荷兰水乡“羊角村”,比利时水城“布鲁赫”,和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为代表。

我有幸,几年中漫步欧陆大小的水城,得以体悟昔日水道上崛起的经济成就,日后转型的无奈,以及财富转换的超乎寻常的水城美。记得,从阿姆斯特丹而去,约一个半小时,我走进陆路不畅,随时被水道阻挡,浓浓的泥土味中,充满欧式氛围的水乡——“羊角村”(Giethoorn)。村里除了水乡连接村外的主干道外,少见水泥,花岗岩块等现代建筑的基础设施。小径没有水泥路基,水道用木料护堤,四通八达的水道上每隔一段有桥,绝大多数也是木桥。依水而立的民居,多木墙草顶。映入眼帘的是草木丛丛,水影绰绰,牦牛,懒洋洋地在一户屋前水旁慢步。这里,泥土窄径水道相阻,仿佛把现代人一下拉回到十八世纪。凭现代交通工具,进不了村,尊贵者也须放弃身份符号的高级座驾,沿水道与水鸟同行,归来者要么劳驾步行,要么操纵小舟回家,不然,断断回不了自家的“芦苇草庐”。

羊角村位于荷兰西北方的Overijssel省,那里曾经地势低洼,遍布沼泽,长满芦苇,一片荒凉,但那片贫瘠的土地下隐藏着泥煤——上帝赐予的宝藏。早期居民为了生计,经年累月开地挖煤,钱入手地变样,沟渠遍布,狭窄不规。最终,资源挖尽,沟圩难填。面对满目疮痍的野地,善水利能把沧海变良田的荷兰人,施以拓宽整理,挖出纵横交错的人工水道,引湖泊之水入渠,把羊角村变成玲珑通达的美丽水乡。原始积累后的居民,利用本地出产的芦苇盖屋,打造各具特色的“草庐”,沿水道美化荷兰风格水巷家园。他们采用的当地优质芦苇,据称有四十多年的耐用期。早期的居民相中它因为便宜,现代建筑师喜用中它,因其有防雨耐晒冬暖夏凉的特性。装备现代化高科技生活设施的草庐,迎合后现代“雅皮”返璞归真的潮流,比盖有砖瓦顶的民居尊贵,是富人才能承担的高价屋。现今开发“羊角村”,打造荷兰风“草庐”的早期居民,获得二次回报后逐渐离开。当下羊角村“草庐”内的居民,屋是人非,多为渐次迁入的专业人士。这里是高收入富人的隐居地。

随机动木艇我从水上领略“羊角村”。那一座又一座的木桥,若竖起像大树,横在犹如云天的水道上,宛如一条条的森林带,木艇从一座座的桥下穿过,水巷两边的草庐,方锥圆锥形,三角六角形,涂着或暗淡或鲜艷的墙面边框色彩。小舟驶入水巷的幽深处,掀开罩在“羊角村”上神秘的面纱,让我一窥由水影而虚实飘忽,虽欧风而泥土古朴,不见动静不闻烟火的“世外桃源”。

比利时水城布鲁赫(BRUGES),离首都布鲁塞尔约半小时车程,临近北海,拥有天然水道,它是一座由岩石块,大理石,石雕构筑,充满石材精工的古色水城。早年受英国工业革命尤其纺织工业的辐射,成为欧洲大陆的贸易中转,十一世纪成为纺织品贸易的中心,十四世纪时人口与当时的伦敦相仿,十五世纪英法百年战争,它置身事外免于战火,水城得到全面发展。500年前的布鲁赫富可敌国,贸易财富转化的华厦洋馆,布满水道的两侧,形成各领风骚的水巷风貌,一跃成为世界级大城。然而,兴亦水也败亦水。十六世纪时,布鲁赫的水道港口淤塞,靠中转的贸易经济崩溃,黄金时代宣告终止。往后的几个世纪,布鲁赫人口外移,商机消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静默了好几个世纪,到了二十世纪,旅游者才重新发现黯然失色的璀璨明珠,布鲁赫迎来了第二春。领略水城的风情,我观赏到:水巷建筑红瓦石墙,大块垒石护拥碧水,垂枝轻拂野鸭闲游,周遭宁静寓公难觅。羊角村与布鲁赫,有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各自相异的城市色彩。后者代表西欧贵族气之美,精心布局结庐成街,色彩明快巨贾逸适,街巷与河巷,平行或交汇,建筑物和植物,虚实互映。水巷中深藏着造型各异的美桥,有石板阶桥,垒石拱桥,铁栏平桥,纵横双桥。羊角村与布鲁赫,神韵相通礼貌开放,让人感到当地人文精神美。民居安静门窗紧闭,任凭游人探头窥视,人们安于自己的闲适生活,人来船往巍然不动。这里所有的公共场所,全部免费对游览者开放。站在这儿的小桥上,沉浸于凌空幽美,眺望井然整洁,华丽宁静,淡墨浓彩的小桥流水人家。我浮想联翩,何以十五世纪的布鲁赫,便吸引了祖籍荷兰和德国的大画家京凡·艾克(Jan Van Eyck)和汉斯·明林(Hans Memling),来此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在油画文艺复兴中作出名垂史册的贡献,并最终献身于此。而今天亦有域外艺术大家,视布鲁赫为故园。布鲁赫的贵族风范,以及那里的精心雕琢美,是旅游者心目中最值得造访的比利时美景之地。

威尼斯,水乡水城的集大成者,可谓水上大都。其由亚德里亚海的泄湖,经漫长岁月堆砌建设而成。十二世纪时一个独立的威尼斯城邦国,占据着贸易航线上的有利地理位置,控制了来自东方的香料丝绸贸易,一跃成为欧洲最为富裕的贸易国。威尼斯商人的财富积累,促使他们按地形建设水上之都。许多窄水巷道的两岸,房连着房,隔水伸手可对握,跨脚出门就上船,脚边就是水。这里水道挨着水道,小桥连着小桥,也有水道穿屋而过的奇观。水巷如网的鱼形状城市,展现出独特的人文地理美。水都的世界文化遗产,多为出类拔萃的建筑艺术,譬如:威尼斯的地标建筑,财富和权利象征的“圣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和被喻为力量和富裕幻想曲的“总督府”(the Palazzo Ducale)等,以其无与伦比的建筑风格,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客厅”。这些都是威尼斯鼎盛时期的建筑作品。现在主水道的两边,尚有水畔宫殿,石造华厦,许多早期的石材建筑,水浸水漫而不倒,展现出别样的水都风情。

水都依“威尼斯商人”灵敏的商业嗅觉,引领世界贸易规则,集聚贸易财富,以金钱堆砌而成。当年大海轮直接停靠在主干水道的码头卸货,再由小艇昼夜不息地沿着水巷,转送进排列于水道两边仓库的盛况,自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巨轮诞生,贸易港口转移,威尼斯作为中转港口的地位下降,有着辉煌贸易史的“威尼斯商人”威风不再,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水城显得停滞不前。我远远地站在鱼尾的水边,眺望鱼腹处的圣马可广场,觉得地面与水平面的落差很低,就像一座城市压在鱼身,因沉而将入水中。威尼斯老矣!?然而,蒸腾的水气,把有着巨大石柱的建筑物虚化,广场周边的建筑物,宛如海市蜃楼轻浮于水。水都汽泓泓水灵灵虚与实,显出圣马可广场的奇美。这美,含着淡淡水彩画的水韵,含着浓浓油画的重彩,然而这美,随着“威尼斯商人”逐步退出世界贸易舞台,而显出它的苍白和无力。尽管如此,威尼斯独一无二的水城景观,尤其圣马可广场,以及仿佛轻飘于水上的许多建筑物,因其卓越的宗教历史地理奇观,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天都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观光客。

昔日,三座水城的美,美的不同,各领风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今日,三座水城的美,美的不同,再领风骚,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它们的华丽转身,因水而美,年复一年,因水再兴,源远流长。 f18MErJONVOQI1CUHN5MDjb05dQsxoLd5xAX664Iq+JhJDxnkOSbEQs0LEALmS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