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樱烟花雪到东京

企业微信截图_17448829447393

樱花烂漫时节,来到了东京。那里,粉红的花色铺天盖地,春天的气息彰显处处,传媒的花讯滚动,再把春色无形放大。外人眼里或许平常的一个赏樱季,在日本可是一桩大事,气象机构到服务组织,网际网络到机场旅馆,大小虚实的媒体企业,又是跟踪“樱花前线”,又是报道“樱花祭”的动态,人人无不为之动容眉飞色舞。花开花落的樱花移动风景线后,是人潮由南往北的波涛涌动。植于大街旁的樱树开满了花朵,一簇簇象是浮着的花烟,阵风让满开的花瓣,扬起一片纷飞的花雪,飘洒在地。挤在建楼边孤零零的樱花树,举着满开的花朵伸向蓝天,象是一沫淡淡绕屋的花雾,悬在窗外。有樱花的地方,就有驻足之人低眉凝视,昂首痴瞻。日本全土,一如既往年复一年,由那樱花牵动着沸腾的人流。

上野公园有一千两百棵的樱花树,多达五十多种,从绿的沉静委婉,转为红的轻佻艷杨。满目的染井吉野樱花,告别了矜持。有的淡红有的雪白,蓬蓬松松贴着枝干,裸露一览无遗的芯姿,以花色迷人以花雪争宠。人们争相留影,把“花仙”“粉花仙女”的溢美之词献上,樱树顺着徐风把怒放的花瓣,纷纷扬扬地洒下,白色的花瓣,轻飘如细雪,淡红的花瓣,落地成图案,招来怜香惜玉的赞叹。樱花树荫下年轻的占席者,以塑料布草席一圈一圈地铺满了公园,摆上轻食便当与啤酒,那架势更像要与灵性的山樱花,展开一场持久的缠绵,公司行号也放下业务摆开阵势,召集员工面对仪态楚楚的八重樱花,舒放各自的才艺,那是古已有之的樱下歌舞,啜酒吟诗的变化延伸。上野公园的“樱花祭”,“花海”与“人海”的汇集交欢,如醉如痴。是东瀛赏樱文化的传承。一曰:乱雪千花落,染井风华上野醉,探春谁人痴。

目黑川这条不知流淌了多少年,挤在居民和小商铺间有些猥琐的川流道,架着老旧的水泥桥,两边都是古灰的岸堤。没有多少水量的小河,两边的岸堤显为颇深,让本已窄窄的河道看来更为狭窄,两岸满栽着的樱花树,左右树冠相连,遮天蔽日,形成一个宛如隧道的空间。“隧道”拱顶的樱花树冠,疏密错落层层粉红,由阳光的照射而亮艷起来,“隧道”底部的昏暗川流,成为突出拱顶美艷的陪衬。一阵风来,飘飘悠悠的落花,从“隧道”的拱顶往下纷纷坠杨,顺着“隧道”内的空间飞舞,由暗灰色黑水泥堤的衬托,一片一片粉白的花瓣成了一闪一闪的雪片,幻化成“隧道”内一大幅飘扬的粉白碎花黑缎。集中在“隧道”内的花雪层层纷飞意味深长,最终列列降落泊于墨青色的川流水面,犹如不融的雪片仔舟,乘着娟娟流水汇入东京湾。每年一度年复一年,目黑川上的“樱花隧道”,美的平凡且又出奇,她属于拥挤在桥上岸边,隔着樱树老干,向着“隧道”探头探脑的黎民百姓。又曰:锦团樱如烟,落花驾水目黑川,遣春东京湾。

皇居外护城河边的缓坡上,植被是一片一片的樱花树。“樱花前线”涌到,无以计数的花蕾剎时苏醒同期争春,绽放出细看如蝶舞,粗看如雪絮。沾着虬枝舒展开的似锦团花,由相叠盖加的树冠花伞,形成沿着皇居护城河边,连绵不断悬于缓坡上的樱花云烟。青碧的水色,映出伸向水面的树枝倒影和樱花,与缓坡上真实的樱树樱花,合成虚实朦胧真真假假的花海。我与同行的老美,从地铁“东西线”的“九段下”车站出来,去千鸟渊赏樱地。我们沿着水边岸道,有上百年古老的樱树,顶着零落飘下的花雪,冒着轻盈飞舞的粉蝶,经“千鸟之渊战没者墓苑”来到这儿。墓苑选在一处好景地,位于皇居的西北面。墓苑的大门正对浩浩荡荡老樱花树上的花团,面向隔着皇居护城河缓坡上排山倒海般的樱花云烟。来此赏樱之人,经过墓苑的门前,会朝门内眺望一眼。我也看了一眼,它是追悼战争阵亡者的公墓。我告诉同行的老美,那是一处安葬了二次大战期间,三十万战死在海外的无名日军和平民遗骨的墓地。老美闻之默然。细心的日本人,在樱花观赏地信息表上,用一双脚印和箭头标明,引导从千鸟渊皇居赏樱地折返回来的人流,越过横在马路上的天桥,前往“靖国神社”。仅需步行八分钟就可再度观赏神社内的六百棵樱花树。在“九段下”周围,白天可以浏览“靖国神社”苑内的绯樱风姿,晚上可以观赏“千鸟之渊战没者墓苑”前,由纸灯照亮的夜间“樱花祭”。身临美樱之地我忽有闪思:皇居地外的赏樱,或许有日本史上天皇与民同乐,普天同庆一说?然而是否亦有,墓苑的“冤灵”,神社的“鬼神”,会在朦胧深夜外游,感受人间“樱花祭”带来的风花雪月一说呢?吾人不得而知,愿此亦无“借花献佛”一说。再曰:皇冈花冠众,入泥花瓣何人识,落春千鸟散。

蔷薇科的樱花,在日本栽培的历史有一千多年,而在中国的栽培超过了二千多年。秦汉时期樱花已经在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期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今天,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大面积的樱花栽培,成片成林的樱花树并不稀罕,人们何以舍近求远?曾闻,韩国的网民,因历史上中世期间的韩国,深受视樱花为“武士风范”的日本武家军的欺凌和侵虐,而杯葛日本的“樱花祭”。诚然,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有把樱花自然展现的一面:“登峰时节花满树,盛开且退不恋枝,何须留枯颜。”视为尊严的象征,大和民族的潜意识中,仍然也有这般挥之不去的“樱花情结”。然而,三四月间,人们是以寻求美感,探访异国风貌的天性,把数以十万记的脚印,留在邻国的林园之地。而我,跨过大洋奔向东京,同样为了一窥那浓郁而特色鲜明的赏樱,还有当地樱花应旬食品饮料,樱花图案工艺美术,咏樱俳句文学,由樱花串联而起细微而精湛的文化大观。 Lc9cyE5Q0Gq/IbGFr3rZiLopEezHISTbndNEeTv9ushNJhwyr9L2pV+2/FxC4O0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