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南中国海,暖风飘荡。美国联航的一班波音客机,停经夏威夷,关岛,抵达菲律宾的马尼拉机场,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位于南中国海域的海湾——马尼拉湾,虽然气温比白天有所下降,但还是以它特有的“南洋风情”,拥抱每位到访者。一走出机场,暖风环顾,热气迎面,伴随我身的洛杉矶寒意,顿时消失,随之汗沁。这里的人们,身上短袖汗衫,脸上显露平和,脚步不紧不慢,司机载客不争不抢。美国节奏,到此随俗,落地弛缓。出租车司机的南洋英语,口音虽重,沟通不成问题,几句寒暄问候,人已经变得非常的放松。虽不是家,但人到异地的警觉,在这里已被无形地化解。
这次到访菲律宾首都,是近几年里的第二回,虽然短短的3天时间,由工作的延伸,能让我忙里偷闲,浮光掠影,南北纵横,走马观花,再次于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逍遥自游。说起菲律宾,谁人不晓它是贫富悬殊的岛国,还有那臭名远扬的马尼拉外围的“垃圾村”。近几年,因为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执,菲律宾经常出现在世界媒体的头条。人们的了解,由道听途说来自媒体,或亲临实地耳闻目睹。菲律宾人口九千多万,亚洲排名第七,世界排名第十二,近两年的GDP增长均在5%以上,高于许多亚非拉国家。菲律宾城乡差别,城区差别极为悬殊,穷人赤贫,不可思议,富人巨富,难以想象,对此,各种认知,因人而异。而我将以旅行者的视野,以愉悦,直奔精华的角度,展现大马尼拉的风采和历史景观。
马尼拉市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中南部,濒临马尼拉湾,是菲律宾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马尼拉地区包括16座城市,其中马尼拉市和位于其东南面的马卡蒂 (Makati) 市,是大马尼拉地区的核心。与马尼拉市的公务之地不同,马卡蒂市是富人政要的集居地,与周边一些城市的破旧拥挤不同,马卡蒂有自己的城市格调,这里大道宽敞,人行道边栽树,两边的许多建筑,形似美国的街区。马卡蒂的商业中心,集中了许多世界名牌专卖店,美式商城(Shopping Mall)Ayala Center,SM 和 Markland里,欧美商品,琳琅满目,时兴潮流,灯光照映,橱窗布置,酷似美国的Westfield。就连建筑物的风格也模仿的很有神韵。颇为迷人的是,马卡蒂的美式风格里,融入了菲律宾的南洋韵味,那就是到处的椰风藤影,雨林植物,叠树成荫,还有那色彩缤纷的吉普尼车,挤着满车的市民和上班族,车尾冒着浓烟,穿梭在街头巷尾。吉普尼车有广为人知的一段历史,二次大战时,美军驱逐了在菲律宾的日本占领军之后,留下了大量的,成为无用武之地的军用吉普车。菲律宾接受了这些吉普车后,把它改建成公共交通工具,车身涂上招风惹眼的彩绘,让它再次“青春”。当老一代吉普尼车逐渐老损之后,菲律宾便从日本进口二手引擎,自己组装新一代的吉普尼车,延续着原来的风格。吉普尼车由手工组装,工厂也向游人开放。吉普尼车,这曾经的战争遗物,而今,演变成了马路上抢眼的客运工具,外国旅游者眼里的“尤物”。
马卡蒂的美式商城,下有宽大的地下车库,外有全天候的室外电梯,电梯口的“广告族”——穿衬衫扎领带的俊男,或身上窄袖身下围裙的美女。商城里的苹果(Apple)专卖店,清一色的年轻人,队伍从里排到电梯口,人人间隔有距离,没有拥挤和喧哗。置身此地,我仿佛就象是在美国的shopping mall 里,与距离此地十几分钟车程之外的菲律宾,恍如两个不同的世界。我漫无目标地从一家店跨进另一家店,好奇地查看一些商品的价格,发现许多商品价格不赀,有些甚至要比美国的还贵。有意思的一幕,是在Markland商城的门口,迎面一位人高马大,身着中国清朝官服的店员,竟然对我拱手作揖,口中念念有词:“欢迎光临!”,我问他为什么要穿这身服装,站在大门口。他说,中国新年马上来临,我们要以中国的传统服装,来迎接中国的旅游者。我告诉他,在中国早已没人穿这种服装了。经我这么一说,店员有些茫然,转身离我而去,不管怎样,这身花翎顶戴,红袖乌服的打扮,往店门前一站,还蛮吸引眼球,确实能达到招揽顾客的效应。看来,马卡蒂的商人还真有些不一样,有生意头脑,很会把握商机,还有国际眼光!
马卡蒂是大马尼拉皇冠上的明珠。她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有高水准的配套,衣食住行加安保,都在步行可达之内。在一块面积不大的扇形商业中心区域,集中了3-4家五星级宾馆,4-5处美式商城和许多的世界级名牌专卖店。称为Green Belt3的一座美食城,汇集了世界和当地的主要菜肴,无论意大利菜,日本料理,中餐,泰国菜,还是菲律宾海鲜,或者美式快餐,都不会令人失望,是旅游者吃香喝辣的最佳去处。一到晚上,三层的美食城内餐厅连餐厅,宽大的外廊上餐桌挨餐桌,内里雅座烛光幽幽,外厢明桌欢语笑声,要幽静有幽静,要热闹有热闹。高大的椰子树,挡不住美食城的灯火,和周边商城的霓虹,光亮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把一片黑洞洞的天,照的灿烂明亮,商业中心宛如一座不夜之城。受困于菲律宾的反政府武装的爆炸事件,为了保障马卡蒂市的安宁,和外国投资者,旅游者的安全,当地政府在安保方面,极尽全力,很下功夫。佩枪的安保,站在美食城的暗角,悄无声息,观察行人到来,目送食客离去,很少有佩枪的安保,在人群中大摇大摆,东张西望,一脸严峻,为的就是保持祥和的气氛,那种菲律宾式的轻松,随遇而安的氛围。
从马卡蒂搭乘出租车,往西北方向,不用半小时,便可抵达水天一际的马尼拉湾。从沙滩向着大海,遥望远方,蓝天碧水,宛如一体,不多的几艘大货轮,缓缓地航行,把白浪翻起,天和海的界限才被划清。自由翱翔的海鸥,时儿在海空滑翔,时而在寥寥无几的游人顶上盘旋,椰树随着海风摆动,加速海腥味的流动,南洋的阳光,已经一月如夏,让雨林植物依然茂盛,让人舒展自由自在。在国际大都市里,紧靠着闹市,有一片辽阔的海域,湛兰灿烂的天空,伸展蜿蜒的沙滩,这么自然,这么贴近,实不多见。确实,当你转过身子,再面向东边,把眼光洒向傍海的罗哈斯大道 (ROXAS BOULEVARD) 的马路对面,现代建筑,邻集递次,高楼大厦,新潮幕墙,把格调升华,新和旧的区分更加明显。有的老建筑风韵犹在,令人回味,有的新建筑高挑挺拔,金碧辉煌。金融大厦,政府大楼跻身其间,还有国际组织地区总部,令人仰望,五星级酒店的分布,南洋风格的建屋,被热带植物簇拥,衬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此贴近,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一处外景特色鲜明的,菲律宾政治和经济的中枢地带。这片以罗哈斯大道为代表的带状地区,我把它戏称为马尼拉的“金腰带”。这条金腰带上的建筑景观和南洋氛围,与新加坡的繁华大道——乌节路,有些相似,而临海面景观,阳光,沙滩,椰树,加上乐天随和的人文,又与美国的迈阿密海滩颇为接近。马尼拉具备了与生俱来的物华天宝,得天独厚的条件!
菲律宾四面环海,气侯温暖,水质良好,天然具备水上运动,潜水探幽和游艇垂钓的条件。位于金腰带一隅,马尼拉游艇码头(Manila Yacht Club)内,大大小小的动力船和帆船,排列在码头边,随着浪涌上下起伏。白色的船体,蔚蓝的水面,在明艳的阳光下,远远看去,就像蓝和白的色彩,在相互较劲。马尼拉游艇码头里的大小游艇,明显地比上次所见的多了。也许,这得益于来自日本和中国的投资,以及海外旅游者,拉动了菲律宾的经济,带动了她的游艇制造和销售。舟艇游船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风向,人民生活水准的标志。尽管在菲律宾,这个风向标志的作用并不明显,然而还是说明问题。记得约五年前,马卡蒂的一个客户,带我登上他们造的游艇,为展示我方所供设备的性能,游艇时而加速时而拐弯,连续高速航行两小时后,抵达一个小岛。这里有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的白色大洋房,现在改建为宾馆。紧邻着宾馆是一个餐厅,我们一边用餐一边眺望海景,周边茫茫,蓝天碧水,暖风细浪,不见船踪。在马尼拉湾内的来回航行,不见其他的游艇和渔船,如入无人之境。
在金腰带的另一隅,有一处官邸模样的白色建筑,后院之外是海滩,前面有路障,四周高围栏,荷枪实弹,戒备森严,据说海滩之外的水下时常还有潜艇巡航。这就是美国驻菲律宾的大使馆官邸。美菲两国的关系非同一般,历史上菲律宾曾经是美国的属地,美国也一直担负着保护菲律宾的责任。有趣的是,美国大使馆的地理位置,也似乎反映出了这种自然而长期的盟友关系。大使馆的存在仿佛是金腰带上的一粒扣子,只要它拴住了这条带子,也就保全了楚楚动人的女子,让她光鲜,体面。
沿着罗哈斯大道,一直往北穿过一片老城区,不久便抵达马尼拉历史公园。这是一处保存遗迹,展示遗物,诉说往事的场所,也是马尼拉城的开源之地,曾经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公园范围很大,里面井然有序,热带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品种选择,恰如其分,营造出美的苍凉氛围。公园门口有可供游人乘坐的马车,直送位于公园最北面的古堡——圣地亚哥城堡(Fort Santiago)。而我选择步行。顺着公园的马路一路朝北,来到护城河边,我没有马上越过河上的石桥,进入城堡,而是站在桥的另一头,环顾四周,顺着思绪,内心翻腾。我知道,展现在眼前的这座城堡,不是普通的历史景观,而是一部已经浓缩,被凝固了的菲律宾近代史。
慢慢地越过护城河,走近城堡的南大门,高大厚实的拱门上方,象征着西班牙皇室的皇冠浮雕,清晰可见,两旁的石柱,经历了几个世纪,虽有斑驳但依然着力,支撑着镶入了大幅浮雕的门楣石楼。虽然城堡和它的外城墙依然矗立,但是难掩枪林弹雨和自然磨难的痕迹。1571年西班牙统治者,在设马尼拉为它的新的殖民地的首都之后,6月份开始建造圣地亚哥城堡,第一代城堡的建造材料和造型,与现存的城堡完全不同。建成不久,中国海盗入侵马尼拉,摧毁了这座城堡的大部。后来,西班牙统治者驱逐了海盗,于1590年再次建造城堡。第二代城堡是以坚硬的石材建造,形似三角的城堡要塞,扼帕西格河(Pasig River)入马尼拉湾的河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三年之后城堡完成。从此,往后的三百多年间,圣地亚哥城堡成为对美洲,欧洲香料贸易的主要城堡。
我站在城堡的大门下,打量着有6-7米高,2-3米厚的城门,突然发现始于大门的地上,镶入了一行长长的铜脚印,一直通往城堡深处。原来这些铜脚印,是为了纪念菲律宾的民族英雄何塞·黎刹 (Jose Rizal) ,再现他1896年12月30日被从城堡中的牢房,押向刑场的途径,而特意埋下的。我参观了曾经关押他的牢房,以及何塞·黎刹纪念馆,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艺术家肃然起敬。尽管黎刹仅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和社会改良者,并不是革命党人,然而就连他的改良游说,也不见容于西班牙统治者,而且还被错误地当作菲律宾卡提普南革命(Katipunan Revolution)的领导者而处死,当时年仅35岁。
我在城堡的各处随意参观,看到了曾经的地牢,营房,和大量的断墙残壁。思索着除了有历史记载的,譬如:西班牙人建造,控制城堡三百多年;美西战争后,美军占领马尼拉,驻军城堡四十多年;日本皇军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夺取城堡,改堡为牢,监禁关押反抗者;二战后期的马尼拉会战,无数的炮弹倾泻在此,导致了大量的生灵涂炭之外,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冤魂和故事发生在此?历史,已经被一页页地翻过,然而,看似生性随意,显无远虑的菲律宾人,并没有忘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不施修复,保持原貌,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发生在这里的一切。
到了圣地亚哥城堡,那么另一处代表老马尼拉的地标——马尼拉大教堂(Manila Cathedral)也就近在咫尺了。沿着历史公园大门前的马路,延伸着过去,远远就能看到教堂建筑。越过一条大街,朝大教堂的方向走去,首先走近的是一处街心圆花圃,里面有喷泉,中间有雕像,硕大的一尊雕像,气度不凡,君临天下。雕像人物是曾经拯救过许多菲律宾人生命的西班牙国王 -- 卡洛斯四世。根据记载,有一年菲律宾发生了天花霍乱,死了许多人,国王送来了预防的疫苗,防止了天花霍乱的大爆发。人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救生灵于灾难之中的君主,就在位于马尼拉大教堂正门前的街心,树立了这尊卡洛斯国王四世雕像(Statue of King Carlos IV)
从雕像处就近仰望马尼拉大教堂,教堂建筑大石垒就,庄严气派,正面三个拱顶大门,四根外墙柱上,站立着四座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一身洁白的圣像,上层露台又是两座白圣像,教堂的顶部是硕大的十字架。马尼拉大教堂是座著名的拉丁仪式罗马天主教堂,是菲律宾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教堂建筑,它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传播西方宗教,建立菲律宾的人文基础,起到了历史性的启蒙作用。1566年世俗牧师,神父胡安·德·比韦罗受墨西哥大主教的派遣,来到马尼拉湾,于1571年建立了马尼拉大教堂,在新殖民地进行精神和宗教管理与传播,开创了菲律宾东西融合,逐渐往西班牙文化靠拢的进程。马尼拉大教堂的大殿,曾经迎来三位罗马教皇的到访,他们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教皇保罗六世以及教宗若望保罗二世。今天,它是旅游者到访马尼拉,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景观。
教堂里有美奂美仑的圣母无原罪彩绘铜像,精湛的内部装饰。遗憾的是我未能进入,一饱眼福。因为大教堂从2012年的2月起临时关闭,进行内部更新。我只能给它的外观照几张相,留着纪念,同时有一个载体,通过它让日后的想象和思索的火花,象飞鸟般自由地翱翔在马尼拉的过去,今天和将来。
2/17/13于美国加州Calab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