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富裕国度——荷兰,国民大多会好几种语言,他们以社会经济观念的现实而著名于世。经典的 Go Dutch (各人付各帐)一语,活现了荷兰人,“欢颜笑语在桌上,两不相欠于餐后”的处世哲学,是如今西方社会,众人聚会就餐,自我买单的座右铭。
荷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造国家”(man-made country)。如比较一下千百年前的荷兰地图,它现在的国土面积,约有一半曾经卧于水下,依靠世代的智慧巧技和努力进取,一点一点地海岸夺地,沧海变桑田。荷兰的海岸线靠风车动力的排灌系统,海堤,水渠维持,是人定胜天的成功例子。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水道景观,也由人工开挖建造,水道沿途的小桥流水洋楼人家,以及可称之为“荷兰风”的特色连体民居风格,和古色斑斑的教堂建筑,每一件成就,都是荷兰人民穷其一生努力的结果。荷兰的造船业发达,历史上以大火轮为主导的海外贸易,通达世界各地的港口,使荷兰积累了大量的贸易财富,十七世纪起成为欧洲的富国。历史上荷兰的远洋轮船是近代最早到达,并登陆当时还处于锁国时代的日本长崎,荷兰人的足迹也曾经踏遍,仍处于荒蛮时期的菲律宾,台湾等地。当年贸易财富物化的背后,似乎多多少少都有些,舰船航行于风口浪尖,水手以命相搏的痕迹。今天荷兰人的行为方式,经济生活态度,也许和他们早期的自然条件,贸易立国的环境有关,养成了这个民族不期上苍赐予,自我精于设计,交易珠瑙必究的个性。
我到访过阿姆斯特丹不下十次,谈起荷兰,从脑海里涌现出的形象,是阿姆斯特丹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树木花卉,簇拥着红砖外墙的建筑物,屹立于河巷小桥畔的城市之美。谈起荷兰人,最深的印象是他们的现实,精明和坦诚。如果初次到访阿姆斯特丹,旅馆的前台主动告诉你,红灯区在哪如何去,并在给你的地图上标示位置,这时你千万不要惊讶不要生怒,以为他们看低了你的人品。其实,这些可能令你不快的介绍,也就是一种商业服务行为。阿姆斯特丹是一个旅游城市,全球著名的“红都”,这里的“欢乐街”位于城市中心的水坝广场附近。这片自前几年起被略微压缩了的红灯区,沿着水道层层铺开,小巷子里的一间间小屋,玻璃门紧挨玻璃矮窗,白天犹如鬼城聊无人烟,一到夜晚红灯照亮暗巷,突出身着比基尼,站立在玻璃门窗后,各种肤色族裔的外国女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成群结队地在狭窄的巷子里,张着好奇的大眼,游离于一间间的玻璃门窗,拥挤着左右穿行。显然,红灯区的供需双方,猎奇的观光客,基本都是外来者。相对橱窗观光,买春之徒毕竟是少数,但是络绎不绝的旅游者,在当地的吃住行消费,就是荷兰人在红灯区的弹丸之地外,涌出“一本万利”的源泉。观察一下站在玻璃窗后面的妓女,走在小巷里的观光客,这些人群里基本可以排除本地荷兰人,另外,红灯区外泾渭分明,不见“红灯”和“黄色”外泄蔓延。明晃晃的红灯和黄色,看来并没有彩幻虚化荷兰人的底线,和他们自我的清高。他们了解世界上对于风化产业的管制和取缔,他们看穿了人性的薄弱和喜欢猎奇,于是一个反其道而行之,把那些“秘密”透过玻璃门窗公开,通过合法化吸引海外旅游观光者的“黄色商业”,产生并盘踞在荷兰的首都。这是一颗“人造恶瘤”。他们是以一小片城区的代价,坐收外来的供需双方在当地消费,所带来的边际利润效应。
近几年,欧美国家经济上出现较大滑坡,但是游走在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观光客,似乎并没有显著减少,因为来自亚洲的旅游者在增加,其中有中国游客增加的因素。初到当地的国人,行走在阿姆斯特丹约1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看到层层水道包裹着的,前有车道后有码头的,小桥流水洋房人家,一路的景观宛如随人打开的,淡淡的水彩和浓浓的油彩画卷,也许会陶醉。有意无意地进入别有洞天的红灯小巷,看到性感坦露搔首弄姿的卖春女,大模大样地或站或坐在玻璃门窗后,与敲门问价者的互动,这样赤裸裸的活色生香,也许会惊蜇。不过,当你闻到从小巷子里,时时飘过的大麻味时,也许你该警觉了,万一不慎在这里浏览了菜单,下了订单且一旦上“桌”,也许不再就是一句Go Dutch 那么地轻描淡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