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陌上尘埃(第四章)

“狗亮子,把屋子里和后院的地都扫一遍。还有家里的柴火也不多了——”天还没有亮,刘掌柜阴魂不散地站在窗户外面,不停的敲着窗户,告诉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院子和各个房间。自从我来到小饭馆,每天负责扫地的刘掌柜再也没有摸过一回扫帚。

刘掌柜家的后院东西两边都有房子,东厢房的南边是刘掌柜夫妻卧房,北边是香妹的闺房。

西边的房子靠南是饭馆的厨房,北边是杂货间和我睡觉的地方。

院子北边靠院墙的地方放柴火,院子中间有一棵粗大的榆树和一口长满青苔的老井。

饭馆沿街一排五间房,摆了五张八仙桌,和一个摆了各种坛坛罐罐酒的柜台。地面是一块块黑色的长形砖块铺成,平整干净。

我每天要扫的地,除了院子,饭馆,还要将桌子凳子柜台全部擦一遍。偶尔刘掌柜夫妻一大早出去有事,而香妹恰巧有空,总会偷偷地跑过来,帮着我一起扫地擦桌子。香妹像一个欢快的小燕子,飞来飞去,小饭馆寂寞的时光里多了一丝春天的温柔。

“狗亮子,盆里那堆衣服洗了。洗干净一点,昨天袖子领口就没有洗干净——”一大盆衣服,放在院子里,这也是我每天必做的事。老板娘每天去油坊时,要是看到我在洗衣服,总会唠叨上一两句。

每天洗衣服时,我总是第一个洗香妹的衣服。洗香妹衣服的时候,我会不自觉的将香妹的衣服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心里总会有种莫明的恍惚,就像一大早站在水汽氤氲的河边,看到河面一层朦胧的薄雾。

“狗亮子,家里没有柴了,去山上砍几捆柴回来。”院子东南角的那堆柴火,是我每天的任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每天都要去山上砍一大堆柴火,挑回来,堆放在院子里。

刘掌柜说看到院子里堆得满满的柴火,心里就踏实了。站在院子里的刘掌柜,望着一堆堆整齐的柴火,硕大的脸庞乐开了花,像阳光下的向日葵。

他娘的,你踏实了,老子累死了。我在心里愤怒的骂道。

“狗亮子,吃过早饭,砍完柴后去外面割两筐猪草——”我每天要做的事,都是在天不亮之前,被刘掌柜安排得满满的。

“狗亮子”是刘掌柜叫我的口头禅,是他给我起的小名。自从这个名字被刘掌柜叫顺口后,“狗亮子”就成了我的名字,连同周围邻居的三岁小孩,见到我都叫我“狗亮子”。再也没有人知道,我给自己取的名字——吴天亮,更没有人知道我叫陈大宝。

迎着晨曦,从县城外的山上挑回一捆捆木柴。拂晓时分的孤山县城,是寂静的,空气中荡漾着一股草木清新的气息。幽暗的孤山县城与天空的鱼肚白,两种色调的交相辉映,让黎明前的早晨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刘掌柜家吃完早饭后,剩下的锅底那点面糊糊,就是我的早饭,有时候,剩的太少,刘掌柜就会趁人不备兑点冷水,稀溜溜的能照见人的影子。大多数时候,我总是饿得头发晕,走起路来有气无力,饥饿让我常常感到整个身子软绵绵的,发虚直冒冷汗。要不是香妹平日里偷偷给我一些吃的,我真的怀疑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我吃完早饭后,把锅碗洗了,还要去附近的水沟里割猪草,然后再把饭店里要用的各种蔬菜择好洗干净,将饭馆从里到外清扫一遍后,等衣服洗好,又被刘掌柜差遣到油坊那边帮忙,看看老板娘有没有要我做的事。快到中午的时候,再回到饭馆干活。

“你累不累?”有时候香妹放学回家,看到我正在干活,趁着她爹不在时,偷偷问我。

“不累——”看到香妹柔声细语问我,我浑身充满力量。

为了表明我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举起有手臂,握紧拳头,在香妹面前晃了晃。

香妹低下头,害羞地笑了。

“你要是累,告诉我,我会跟我爹说,让他对你好一点。明天晚上趁我爹不注意,我再给你弄点好吃的。”香妹的眼睛真好看,像一汪湖水,清澈透明。她看我的时候,眼睛里好像有一汪清澈的水在荡漾。

“嗯。”我点点头。“你每天去念书,累吗?”

“不累。我还会画画,我有空就教你——”香妹说话时的眼睛真好看。“你要是不听话,我就用小棍子打你。”

说着,她转过脸想找一根小棍子,可她身边却是一个粗大的木头,看到木头时,香妹笑了,低下头去,在低眉含笑瞬间,眼睛像风中摇曳的柳叶儿。

香妹对我的好,让我有时候感到恍如隔世,不仅给我偷来好吃的,还教我认字学习。如果没有她,我这辈子真的成了目不识丁的睁眼瞎。后来我想,香妹一定是喜欢上了我,想到这里,我浑身充满力量。香妹就像我生活中的一盏灯,不仅点亮了我黑暗的生活,更是照亮了我人生的远方。

香妹总是趁着她爹不注意,在我有空的时候,偷偷跑来,将她学的新字告诉我,一笔一划,字的含义,有时候还教我背唐诗和宋词等等。

香妹教我认的字,让我惊讶于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文字存在。

她教我认字时的认真样子,可爱极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她还偷偷给我几本书,让我有空的时候去看。

我由此认识了很多字,再也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自此我知道,人除了干活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让我浅薄鄙陋的内心不再寂寞,不再被灰尘蒙蔽。

我睡在刘掌柜家的一间堆满杂物的小屋里。如果不是香妹给我打扫整理,如果不是香妹阻止他爹再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间摆满杂物的小屋就像又脏又乱的猪圈。

刘掌柜不给我洋油,不让我点灯,说洋油很贵,最近很难买到洋油。香妹就悄悄给我找来她用过的旧灯,将她的洋油倒给我一半,让我每天晚上抽空写字学习。

香妹哥哥很少回来,我问过她,她哥哥在省城做什么事?香妹说她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在当差。具体当什么差,香妹说不知道,她从来没有问过。

“你怎么是一个人呢?为什么?父母都不在了吗?”有时候,香妹很好奇地问我。事实上,她知道我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但她还是不敢相信。

每次我告诉她,我父母双亡,只有自己一个人时,她低下头去,眼睛湿润了。

“你以后还有我呢。”香妹轻轻的说道。

我转过脸去,没有敢看香妹,因为香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阵慌张,就像抽干水的鱼塘,一群鱼儿在急促乱跳。

我没有把我爹被田老四打死的事告诉她,这个秘密我不会轻易告诉任何人。我要找到田老四,替我爹报仇,我不想节外生枝,让人知道我的秘密。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埋在心底,是源于复仇的机会还没有到来,它会以使命般的责任告诫我,有些事情是不能忘记的。

有一年的中秋节,香妹哥哥田志安带着媳妇回到孤山县城,与家人团聚。那一年我好像是十四岁,亦或十五岁,我记不太清了。

为什么姓田呢?刘掌柜不是姓刘吗?我一时很恍惚,并没有在意这些,也没有去多想,繁重琐碎的事情容不得我去多想。再说,管他姓田还是姓刘呢。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掌柜的儿子。仅仅一面之交,让我对田志安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有人说,刘掌柜的儿子在省城里是热衷于抗日救国运动,誓言要为抗日奔走疾呼,要为建立一个强大民主的新中国视死如归。

刘掌柜儿子回家的当天,我并不在小饭馆。我是在山上的树林里砍柴,十几垛木柴,散落在半山腰上,这是刘掌柜交给我的任务,让我下午砍二十担柴火,否则就会被刘掌柜骂得狗血喷头。

天快黑了下来,我挑着树枝木柴,向县城走去,来来回回大概第十几趟的时候,我终于看见油灯下的田志安。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穿了一套黑色的中山装,正在屋子里对刘掌柜和老板娘以及香妹侃侃而谈。

刘掌柜和老板娘听得心惊肉跳,哀求儿子不要误入歧途,好好守着自己在省城小职员的营生。刘掌柜说,如果钱不够花,他可以每个月寄点过去。

“不是钱的问题——”田志安情绪激动,很不屑地扫了一眼自己的爹。扭头看到我,忙招手向我示意。“你过来,你也来听听。”

我把柴火放到门口,刚想进屋。刘掌柜冲我摆了摆手,怒斥道:“你去忙你的,这里没你的事——”

我继续去挑柴,月光落在大地上,像是下了一层洁白的霜。

我忙到半夜才回去,山野在沉睡,孤山县城在月光下无声无息,整个世界一片沉静。

月亮发出蓝盈盈的亮光,像一汪清水,澄澈明净。

我从山野挑完最后一担柴火回到小饭馆,带着一身月光。

田志安没有睡觉,我挑柴回来看到他时,他穿着那身笔挺的黑色中山装,站在院子里。他的头发真好看,像雨水流过的草丛,齐刷刷的倒向一边。他的眼睛深邃明亮,泛着盈盈的月光。

他看到我点了点头,神情柔和,眼睛里充满了关切,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累不累?”田志安轻声问我。

“不累。”我也冲他笑了。他说话的语气舒缓轻盈,我从来没有听过一个人说话是如此慢条斯理,温文尔雅。

“听香妹说,你很聪明。你跟香妹学认字,学读书。这很好,人要进步,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

“嗯。”我站在他面前,认真的听他说。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很温软,暖暖的像照在花丛上的阳光。

“明天我就要走了,以后不会回来了。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回来。”田志安说这句话时,很伤感,脸上透露出一丝忧郁的神情。

我不知道为什么。

“你以后不回来了吗?”我问他。

“不回来了。”田志安点点头。他抬起头,看着院子上方的夜空,眼睛里盛满了月光。

“你睡吧,不早了。看你累到现在,我于心不忍,这是一个黑暗的世界。”田志安说完,转身离开了,在推开房间门的一瞬间,又回过头来。“早点去睡觉吧,有空的时候多读一点书。”

我站在那里,傻傻的点了点头。

门轻轻地关上了,院子里一片柔和的月光。在这片柔软的月光下,我恍恍惚惚,觉得刚刚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午夜的孤山县城,阗寂无声,到处都是睡梦中的呓语,偶尔听到一两声狗叫,鸦默雀静的孤山县城多了一丝落寞,世界好像沉到水底。

这是我和刘掌柜儿子的一面之缘。

刘掌柜和儿子在那年的中秋之夜不欢而散。自从那天晚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刘掌柜的儿子。

刘掌柜的儿媳,那天晚上更是早早睡了,至于长什么样?我一无所知。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赶回省城。

我出门去县城外割猪草,在朦胧的晨曦中,看到刘掌柜儿子和儿媳坐上了老倔头的毛驴车,随着毛驴车的“咯吱咯吱”声,他们消失在冷清寂寥的巷子尽头。 tBjApEkW4XGUaXoMN3ZWbGRyjaqpHwDTKZVRE4GqT4qtUmpGO4fAJmikVR+V/k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