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䕷。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
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注释
赋: 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 絮: 像棉絮的东西,如柳絮、花絮。 游丝: 飘动着的蛛丝。 颉: 指仓颉,传说中文字的创造者,有四只眼睛。 夔: 舜的乐官。因为舜说过“夔一足矣”,所以有人认为夔只有一只脚。其实舜的意思是夔的才能很高,有他一个人就够了。 鸲鹆: 鸟名,俗称八哥。 鹭鸶: 水鸟名,翅膀大而尾巴短,脖子和腿很长。 菡萏: 荷花。 荼䕷 :一种落叶灌木,茎长在地下,在春末夏初开花,通常为白色。 应候: 对应气候变化。 国士: 一国中最勇敢优秀的人。这里的国士指战国时期的晋国人豫让。 羊公: 人名,指西晋时的羊祜。《晋书·羊祜传》记载,晋武帝时,羊祜镇守湖北荆州,驻襄阳,颇有政绩。羊祜德行很好,很受百姓爱戴。在他死后,襄阳百姓为了纪念他,在岘山立碑。百姓经常去祭拜他,在碑前流泪。后来有人就把此碑称为堕泪碑。
故事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记载,晋国人豫让先后作过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后来豫让跟随智伯,受到智伯的重视。晋国内乱时,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杀死了智伯。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用漆涂身,吞下火炭自毁嗓子,使别人认不出他来。后来他行刺赵襄子没有成功,反被抓住。赵襄子问他:“你也跟随过范式和中行氏,智伯灭了他们,你怎么不为他们报仇呢?”豫让回答说:“范氏和中行氏以一般人待我,我也以一般人的方式待他们。智伯以国士之礼对我,我也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原文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
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注释
围棋: 下棋,这里“围”是动词。 花笺: 精致华美的信纸。 草字: 草书。 毛锥: 指毛笔。 汾水鼎: 《史记·孝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在汾水得到宝鼎,公元前116年改年号为元鼎元年。 岘山碑: 见前“堕泪碑”。 罴: 熊的一种,也称棕熊。 锦绣: 色彩鲜艳精美的丝织品。这句话是将花开灿烂比作锦绣鲜艳。 琉璃: 一种涂了釉彩的瓦,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 去: 离开,这里是休弃的意思。 探: 摘。 出妻: 休妻。《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记载,春秋时期,公仪休为鲁国相,有一天他在家吃葵菜,又看到妻子在纺织,认为自己有俸禄,而妻子种植、纺织会损害其他百姓的利益,就拔掉园里的葵菜,并且把妻子休了。后人用这个典故形容官员廉洁奉公。 仙管: 神仙吹奏的乐器。这句话的意思是,笛声和畅悦耳,听起来就像是云中的神仙在吹奏着乐曲。 咿轧: 指摇橹声。这句话的意思是,摇橹声响起,渔人正划着渔船在雪中前行。
故事
《汉书·王吉传》记载,西汉博士王吉,字子阳,品行高洁。他年轻时住在长安,邻居家种了一棵枣树,长得很高很茂盛,树枝垂到王吉家的院子里。有一天,王吉的妻子看到树上结了枣子,就摘了一颗吃,恰好被王吉看到。王吉很生气,就把妻子赶出家门。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就想把枣树砍了,请王吉把他妻子找回来。后经邻里劝解,王吉才让妻子回来。人们把这件事编成歌谣,说:“东家有树,王阳去妇;东家枣完,去妇复还。”
原文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
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注释
戈: 古代的一种兵器。 甲: 铠甲。 李苦: 李子苦涩。《世说新语·雅量》记载,西晋时的王戎小时候和一群孩子玩耍,看到路边一棵李树上果实累累。其他孩子都争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李树长在大路边,果实没被人摘去,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其他孩子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青眼: 正视对方时黑眼珠在眼眶中间,表示重视对方。《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在尊敬对方时用青眼看人,在蔑视对方时用白眼看人。后来用“青眼”或“青睐”表示喜欢或尊重对方。 白眉: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记载,三国时的马良有五个弟兄,而他的才华是最突出的。由于他的眉毛是白色的,所以当时人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后来用白眉指同辈人中最杰出的。 弄笛: 吹笛。 一围棋: 下一盘围棋。 海棠春睡: 《冷斋夜话》记载,唐玄宗在沉香亭召见杨贵妃,看见杨贵妃睡眼惺忪的模样,打趣说:“这春天的海棠花还没有睡够吧?” 杨柳昼眠: 《三辅故事》记载,汉朝宫苑中有棵柳树,形状像人,被称为“人柳”,它在一天中睡三次醒三次。 张骏: 前凉国君。 杜陵: 唐代诗人杜甫,字少陵。《古今诗话》记载,杜甫的母亲叫海棠,为了避讳,他一生没有写过关于海棠的诗。 一斑之豹: 《世说新语·方正》记载,东晋时的王献之小时候看别人玩游戏,还没结束就看出其中一个人要输了。王羲之的学生说他“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五总之龟: 龟每二百岁生出二尾为一总,至千岁生五总,五总的龟无所不知,后用来形容知识渊博的人。《新唐书·殷践猷传》记载,唐代学者殷践猷十分博学,被贺知章称为“五总龟”。
故事
桓伊是东晋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吹笛,名声很大。《晋书·桓伊传》记载,他经常独自在野外吹奏。有一次,书法家王徽之去京师,船过青溪,而桓伊也恰好经过此地。同行的客人告诉王徽之说这个人就是桓伊。王徽之听了就请人转告桓伊,让他吹奏一曲。桓伊也听过王徽之的名字,就下车吹了三首。吹完,立即上车离去。两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这个故事是说知音之间能够相互欣赏就好,不必嘴上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