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
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头果然答道:“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亦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石头记》缘起既明,正不知那石头上面记着何人何事?
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外有个十里街,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走失了)
。那士隐夫妇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去,何等烦恼!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成了一堆瓦砾场了。士隐跌足长叹,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住,偏值近年水旱不收,贼盗蜂起,官兵剿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只得将田地都折变了,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这日,甄士隐(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