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
三顾茅庐

(楚商调)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履。

——【宋】苏轼《和梵天僧守诠》

天阴着,傍晚时分,铅色的云脚压住山腰。但无论什么天气,似乎都不会影响一位仙女内心的平静以及她坚定的意志和沉稳从容的脚步。这是伊第三次光顾广德寺,仍旧是那身白色长裙,带着那柄清苦的箫,箫上佩着白色长穗,虽风韵雅逸,却也透着一股悠悠的寒凉。

关案山已下班回家,但寺门虚掩着。子衿在塔上看到了我的一纸素笺:

“夜中不能寐,坐起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呜咽的箫声又在寺中响起,一曲《长门怨》,一曲《忆吹箫》。但子衿没能听到云居楼上古琴冰弦应是柔情似水的和声。晚来风静,正值我瑶琴一曲,玉箫三终;竹外枝斜,可怜她翠袖生寒,缟衣素薄。怅然地坐在塔上,仰面背靠塔身,子衿遗憾地叹了口气。

细雨又下起来,子衿仍旧坐着,幽怨凄婉的箫声复又响起。一曲《无羁》,一曲《声声慢》,令人遥想黛玉葬花,谢庭咏雪,每个音都在呼唤我的琴声。她哪里知道,那箫中早已系上了我的魂,她简直就是要把这缕孤魂给吹断。

那天晚上,当子衿从塔上下来时,大雨覆盖了寺院、寺外的池塘,还有远处的田野及隆中山。子衿就站在塔下西面的石拱门洞里,斜靠着洞壁,怀里抱着她的箫,在寒冷的黑暗中凝望着塔外的雨幕,脸上毫无表情。她的双眼一眨不眨,仿佛在透过这雨幕,凝望另一个世界,又仿佛什么也没想,只同此刻这绝尘的孤寂与雨中的宁静相融合,人虽然被困在这座千年古寺里,灵魂却在穿越。不久,子衿背靠洞壁,吹起了一曲《卧龙吟》。那是电视剧《三国》中由诸葛亮弹奏的琴曲,子衿将它改编成了箫曲,当她在雨中幽幽吹奏,吹破古今时,孔明的灵魂和这隆中山林都被她唤醒,她的知音幻化成一支童声忽然从中院云居楼下响起,穿过中院与后院之间的地藏殿,穿过藏经阁与多宝佛塔之间的雨幕,穿过千年万劫,和着子衿的箫声唱响: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

曲罢,两厢都静了下来,只留下雨声还在茫茫无边的夜色里追忆和讲述着隆中山远古的知音与琴声。

不久,一把伞出现在塔外。

“青小姐。”

子衿把仰靠在洞壁上的头转过来,这一瞬,是来自千年前、千年间与千年后的守望。她看到一个身材匀称、穿着白衬衫和深色长裤的年轻人站在雨中,蓬松的头发,面目清秀,戴着眼镜,神态文雅,一身书卷气,一手打着伞,一手插在裤兜里。

“你好!我是寺里的雨默。”年轻人在伞下轻声说。

子衿用她深不可测的目光判断着来人,然后她现出一个苦涩的微笑,轻声道:“哦,你好!对不起,我呆得太晚了。”

雨默的眼里不由发出一道光,是因为他惊异子衿那奇特的、清纯优美的嗓音,在现实生活中,他还从未听到过一位女性在说话时,语调竟如此优雅温婉,声线像音乐一般纯净,没有丝毫混浊杂音,甚至带有一种磁性般的穿透力。他为这美妙的声音感到惊艳。

子衿微笑了一下,平静地看着雨默。

雨默不好意思地站在伞下解释道:“哦,这没关系!子云老师今天不在,前天去了武汉宝通寺,临走前曾嘱咐过,如果您到寺里来,让我们务必关照一下。我今天有事出去,也是刚刚才回来了。”

子衿点了点头,微笑道:“打扰了。”

“您别客气!子云老师嘱咐过我,如果您到寺里来,请务必赏光,到楼上去喝杯茶,是他亲手为您准备的。”

“哦?”子衿略显意外。

“子云老师说:青小姐光临本寺,乃有凤来仪,原本想亲自接待青小姐,与您共赏雅乐诗书,共商琴事,可惜他不巧有事务缠身,所以临走前一再嘱咐我,千万不要错过了与青小姐千载难逢的良缘,他留下重托,有要事想请教您。您看,下这么大的雨,天都想留客。若您方便,就请移步上楼,去喝杯热茶吧。待会儿雨小了,我送您回去。”

子衿仰头望望天,又看了看仍旧站在雨中的雨默,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是我的荣幸。”

雨默于是从伞下伸出一只胳膊肘,道:“请随我来。”

子衿便挽住雨默的胳膊,钻进他的伞下。子衿却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我的计划和安排,但我却非常担心,弄不好就会演成一出《请君入瓮》。

两人穿过地藏殿,来到了中院。

“方才是谁在唱歌?”子衿这时问。 S+XgMYxAcOSVjjw5ELqXHET6tLFkpYoKL9blkotB1AzvVGogU8Zu01/8Pjz2KXg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