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占筮与原始宗教

淮扬“尚鬼好祀” 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莲岗遗址采集到两件彩陶,彩陶的内胎是灰色的,外表呈现出砖红色,沿口内外各包一道红彩,内壁绘有八卦纹的几何形图案。经过检测,彩陶泥料纯正,打磨细致 。龙虬庄二期遗址出土的彩陶上,也有卦纹纹饰十分精美的图式 。值得关注的是,八卦是巫师举行筮法时使用的表数符号,青莲岗和龙虬庄文化遗址均在彩陶上发现了卦纹图案,这些图纹从侧面透露了史前淮扬区域的宗教信仰及习俗。

占筮是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江苏海安青墩文化隶属于青莲岗文化。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墩文化遗址发掘出987件麋鹿角和骨骼,其中8件有奇特的刻纹。在最有代表性的两件中,一件的表面上刻有十一组平行细划纹,每组三、五、六、九划不等;一件刻有五组平行线纹,每组四至五划,每两组平行线之间刻有两组顶端相对的复道人字纹,每组也是四至五划组成 。经专家研究及考证,青墩遗址鹿角的刻划纹饰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八卦,这些由刻纹构成的八卦分别由3 5 3 3 6 4(艮下、乾上,遁)和6 2 3 5 3 1(兑下、震上,归妹)等六个数字组合而成 。青墩文化遗址八卦纹的出土表明,一是淮河下游及淮扬区域有着历史久远的宗教信仰即巫鬼信仰;二是巫鬼信仰与术数拧结在一起,对于研究古代易学的历史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说,青墩遗址中的原始八卦是目前为止中国最早的易卦实物资料,代表了易卦发展史上的早期形式,可据此探寻易卦起源等问题。进而言之,淮扬区域是中国易学的重要发源地,淮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淮扬人“尚鬼好祀”的习俗信仰在相关的文献史籍多有载述。如班固记载道:“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苽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媮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班固所说的“江南”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与《史记·货殖列传》所说的“楚越之地”大体等同,主要指“江、淮以南” ,淮扬区域自然包含在内。杜佑论述道:“扬州人性轻扬,而尚鬼好祀。” 这里所说的扬州泛指整个淮南,包括隋唐时期的扬州广陵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和楚州淮阴郡(治所在江苏淮阴)等政区。

淮扬人信鬼好祀的习俗既有对史前文化的传承,也与对南方巫觋文化的吸收相关。如上古时期,淮扬最早生活着淮夷,淮夷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及祭祀对象,时至周代,这一祭祀传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国家重要的典礼,是礼制的核心内容。在等级森严的社会条件下,天子、诸侯祭祀有严格的规定,不得僭越。《礼记·王制》云:“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 国家有国家的祭祀大典及礼制,民间在沿袭原始宗教的过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进而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诉求。

与中原相比,南方巫风更盛,尤其是楚国。如屈原《九歌》以巫觋酣歌长舞的形式歌颂了楚国的神祇;《招魂》又以巫觋作法的形式表达了悼唁的情绪;等等。王逸指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伴随着楚国灭越及郢都东移北上,楚文化势力对东方的影响越来越大 。“信鬼重祀乃楚族之大习俗” ,楚人东进北上后,将其宗教信仰传播到不同的区域,强化了淮扬人尚鬼好祀的传统。《隋书·地理志下》云:“扬州于《禹贡》为淮海之地。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得其分野。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虽无蓄积之资,然而亦无饥馁。其俗信鬼神,好淫祀,父子或异居,此大抵然也。” 淮扬人“信鬼神,好淫祀”的传统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史前,且有着自身的稳定性。 cTQFH1Ir877z70s1aHZrE2IoLQbrgEaACA94sz1kLcRa4WLQ+U2lQ4vLY2BNaH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