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段文字是晋朝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片段,桃花源本是作者的乌托邦思想的再现,乃子虚乌有之地,但是作者笔下的武陵郡作为县级以上的行政建置地名确实是存在的。从西汉开始,很多朝代都有武陵州郡的建置,南北朝的东魏时期也有一个以武陵命名的郡置,其治所就在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城子村。
《赣榆县志续志附编》卷一载:洛要有武陵城,是先有是城。魏因名郡也。考魏志武陵郡领县二:上鲜、洛要,治上鲜,则此为洛要之武陵城矣。武陵城,(唐志)魏书地形志洛要县注属武陵郡,萧衍高密县武定七年改有武陵城。按前志载:武陵郡故城从《寰宇记》,旧志、唐志引《江南通志》皆依此说。唯前志定为南城子,凡三村皆在大沙河镇南三里。(土人云在大沙河故道之南,今大沙河北岸,前志谓在河南者盖指故道而言。)
关于这个南北朝时期的东魏武陵郡建置,《魏书地理志》《北齐地理志》《北周地理志》以及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中所涉及的东魏武陵郡与《赣榆光绪志续修志》的记载是一致的。这证明了沙河境内故武陵郡治的存在是不虚妄的。
通过赣榆县旧志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知武陵郡下有上鲜、洛要两县,而且武陵郡治故城在南城子村。《赣榆县志绪志》所言三村,是指张城子、李城子和徐城子这三个自然村,统称南城子村。在此我们论证武陵郡是否在赣榆沙河境内,只需要知道上鲜和洛要两县是否在今赣榆境内或附近就足够了。县志所载非常明确,无需赘述。但是让今人感兴趣的是,沙河城子村的武陵郡治是否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武陵郡?鉴于地名重复现象在古今是常有之事,要考证此事,首先要查看《魏书地理志》《晋书地理志》等史书,查明当时的武陵郡有几个。其次可考陶渊明的生平轨迹,考察其经历是否与管辖上鲜和洛要二县的武陵郡有关联。再次可依据沙河城子村的地下考古发掘,考其历史遗存所在的年代是否可溯及魏晋时期。
首先看《魏书地理志》。荆州武陵郡治临沅,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汉高祖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郡,改黔中为武陵郡。东魏武定七年(549),东魏政权设武陵郡,治所在上鲜,辖上鲜和洛要两县,当时的上鲜治所也在今沙河镇南城子村。到了隋朝,该武陵郡废止。而陶渊明为晋朝人,卒于公元427年,也就是说在陶渊明去世后122年,东魏的武陵郡才建立。其次看陶氏一生的履历。陶渊明出生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陶氏一生所涉区域也与今之赣榆相去甚远。再次,从沙河镇城子村所出土的文物年代来看,历史较为久远。沙河镇内的李城子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既有汉代的墓葬,又是一处汉代遗址,出土的汉代文物较多,在城子村田野中灰土较浓,汉代陶片和瓦当随处可见。
根据上述三点综合分析,城子村为汉代古墓葬遗址、东魏武陵郡治所在地,但并非陶氏笔下的武陵郡,那个武陵郡应为汉时的荆州武陵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武陵郡呢?因为北朝魏政权为鲜卑族所立,外族政权统治中原时,多以汉族地名命名行政区域名称,以致南北相同的地名较多,并非只有武陵郡一处。北朝以汉族地名而名其地,一是反映了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崇拜和向往;二也表达了其开疆辟土的强烈愿望,希望其疆域也能达到南朝势力所及的范围。
虽然从考据的角度看,晋朝的武陵郡治不在今赣榆城子村,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必不是在荆州的武陵郡。因为《桃花源记》是一篇文学作品,其中的地名乃伪托。正如该文末所言: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果桃花源真的在荆州,作者必不这样说。因此我们可以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既不在荆州也不在沙河城子村,但是从文学典型塑造的一般规律这一角度理解,也可以说陶氏笔下的桃花源既在荆州也在今沙河镇城子村。因为在那个民不聊生、苛政横行的朝代,像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所有世人的梦想,沙河人又岂能例外?
这里需要进一步澄清的是,东魏时治所在城子村的武陵郡和武陵城是两码事。在设郡前,洛要县已经有了一个地方叫武陵城,当东魏政权在上鲜和洛要两县之上设立郡级行政区划时,就把洛要县业已存在的武陵城作为郡名确定并使用了。武陵郡辖有两县,即上鲜和洛要,但是郡治却没有设置在洛要的武陵城,而是设置在沙河镇的南城子三村,而当时的南城子村是在上鲜境内。后人多以为武陵郡的治所就是武陵城,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一个不求甚解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东魏时,武陵郡下辖洛要和上鲜两县,治所设在上鲜县境内,治所地名为南城子村。而原来就已存在的武陵城是洛要县内的一个城邑,并不在南城子村,也不是郡治所在地。正如同南通市治所不在原南通县,无锡市治所不在原无锡县一样。这样一说,关于武陵郡和武陵城以及沙河城子村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搞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