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赣榆县沙河镇地处县之西南部,与东海隔沭河相望。自古以来以物产富庶和商贸发达而著称。如果从传说中的大禹在羽山治水开始计算,沙河的历史也已经走过了四千多个春秋。四千多年来,沙河镇所形成的独特的商贾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城邑文化、诚信文化、尚武文化、家国情怀等在赣榆县几千年的文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每当人们谈论起赣榆悠久的历史,便会想起沙河镇那些令人津津乐道的掌故。如果历史不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书写和证明,时间久了便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复为人类知晓。至于镇级的行政区划内的历史,因其区域的局限,史志多不详载,比如沙河镇几千年的历史,在赣榆县最完善的《光绪赣榆县志》及《续编》《附编》中,明确提到沙河之处不过区区二十八处,文不过四千,而且多不连续,更谈不上体系。村镇级史料的挖掘是历史形成的最基础的单元,倘若基础不牢,历史的大厦岂不将倾?

历史的资源是不可以复制和再生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沙河镇党委和政府便努力编纂一部全面反映沙河历史的方志体全书,即《沙河镇志》。然而由于历史的断档和史料的缺失,依据现有的资料不足以完成一部系统的镇级方志类文献。倘若刻意而为之,那么这样的志书必将带有一种先天的缺憾与不足。因为志书带有历史流水的意味,它要求面面俱到,百无一疏,而史则不然,史更多侧重于对历史脉络和大势的整理归纳和证明。然而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而言,仍不足以写成一部关于沙河的通史。因此作者只好退而求其次,依据现有的素材,参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对沙河的历史事件和掌故进行专题性的归纳和证明。如就某一时、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反复论述、考据和证明,从而得出更加接近历史的结论。读者通过文章的论述或表述性的文字,既可以知道历史的表象,也可知道历史的根源和真相。因此本书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沙河镇志》,也不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沙河通史》。确切地说,这是一部有叙述、有结论、有史实、有证明的诠释类或史论类的文章集合,也可以说是兼具志、史、论的综合体。作者名之为《大沙河史话》。

《大沙河史话》是由近200篇独立的文章所组成的一个半紧密型的体系。每篇文章都集可读性、知识性、史料性为一体,文字力求生动幽默,每一个观点和史料都务求言之有据,页下、篇下、章下都有注释。无一史实不有出处,无一史料不有根据,无一观点不经证明。至于章句文字,均经作者反复推敲,字斟句酌,虽称不上完美,但也经得起咀嚼玩味。该书在文字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使用沙河方言俚语,使人读后如乡音在耳,如缕不绝。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

和志书相比,本书不够全面;和通史相比,本书不够系统。但是本书却有志与史所不及之处,这就是体例的灵活性、知识的多样性、论述的全面性、文风的自由性、语言的幽默性、文章的可读性。作者可以负责任地说:读该书使人不累。不但读起来不累,读后还会津津乐道,日久玩味,乐在其中。如能全面系统读完此书,那么书中所涉之辉煌的历史、精彩的事件、丰富的物产、贤良的才俊、优美的传说、浓郁的风土人情,必将在你的脑海烙下深刻的大沙河印记。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大沙河史话》作为浩瀚文史著作中的一朵浪花,若能给读者了解沙河、热爱沙河、建设沙河、贡献沙河以启迪、以智慧、以借鉴,则著者著述的初衷便已实现了。

作者
2018年6月 c+fTl/4vaLxvW0PqSyeCBLvt6q5tXttKRs9uPUN9RV3KOY0SAfp8RRTx0GfE+A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