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初八是世尊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日子。据《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载,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于四月初八生下了悉达多太子,四天王以香汤浴太子身。又《普曜经》载,悉达多太子降诞人间,九龙以香水浴圣尊。后来每年的四月初八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浴佛节期间,佛教的寺院要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会主动前往集会助兴。这样一来,寺庙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而这些宗教活动后来又逐渐世俗化,更多的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这种变化,不仅大大增加了这些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农历四月八庙会相传始于唐代天宝年间的金川大寺浴佛会,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传统庙会。
农历四月初八是沙河镇的传统古庙会,这个庙会是源自沙河信香庙和天齐庙等寺院的礼佛活动,并由此而逐渐形成的群众性的宗教活动。沙河的古庙会到底形成于何时,没有准确资料记载,不过从沙河庙宇的建立年代可以大致推算出沙河四月八庙会的形成时间。
古代的大沙河,有很多寺院庙宇。据《赣榆县志》记载,唐朝的大沙河镇西南有寺院名曰“自来寺”;清朝初期在大沙河西南有一尼姑庵,名曰“惠莲庵”;在沙河镇西北有一庙宇,名曰“信香庙”,这信香庙建立年代久远,从文献资料已经查不出其起始年代;另外沙河还有天齐庙一座,年代同样考查不清。正因为这些庙宇在沙河的广泛存在,宗教文化的盛行必然影响到市井文化,因此可以判断,沙河的四月八应该始于唐朝沙河自来寺存在的时候,之后随着各种寺院庙宇的兴建,逐渐形成了民间文化和寺院文化相结合的四月八会,至今已经演变成了民间商品交易会。
旧时的庙会位于现在的沙河镇西北村村后西北方向的高岭上,这里有信香庙、天齐庙、大戏楼等。据传,沙河信香庙当年香火十分旺盛,寺院僧人为了造势,不惜采用一些卑鄙的手段来渲染寺内神灵。信香庙前面有两个石镇兽,名曰“嘚”,很多次老百姓发现嘚的口中有麦草留下的青色的痕迹,而老百姓的庄稼地也会隔三岔五少些庄稼。其实事实是和尚偷了庄稼,并用庄稼的秸秆在嘚的口中反复擦拭几遍,然后造谣说是嘚没有贡品享用,忍饥受饿才去农家地里偷食庄稼的。经和尚造谣,信香庙石兽显灵的事情一时间愚弄了很多老百姓,寺院的香火更旺盛了。
沙河镇的这些寺院庙宇建筑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仍然尚在,后毁于战火和人为的拆除。信香庙的主持和尚法名昌炳,因为涉嫌抗战时期通敌,土改时被我政府镇压,并没收庙产土地千余亩,信香庙及残留破旧建筑遂被彻底清除。
2001年,沙河南横街供销社的一处临街老建筑拆除改造,原地新建挖地基时,发现大量窖藏的清代光背“顺治通宝”钱币,另有少部分明代“崇祯通宝”钱币多种,还有部分“康熙通宝”细字宽缘的小平钱(康熙早期铸造)。其中发现的明代“崇祯通宝”中还有稀有级别的“崇祯通宝”背“旧”小平钱。当时出土的这些“崇祯通宝”、光背“顺治通宝”和“康熙通宝”钱币,以没有流通过的新钱居多。“顺治通宝”光背钱(无满文)是清入关时铸造的早期货币。沙河横街出土钱币的地方如果是当时政府设立的地方钱庄,这说明,沙河镇在清早期时就已经很繁荣了。在出土钱币的多个大罈子所属土层里,有大量的瓦砾、石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清康熙七年(1668)的郯城大地震。郯城大地震的中心在高峰头镇麦坡村东的马陵山西坡,而麦坡距离沙河镇直线距离不过百里,以郯城大地震震级之大,沙河镇的民居建筑自然难逃厄运。出土钱币所属土层里有大量的瓦砾和砖石,应该是个规模很大的钱庄倒塌所造成的。根据出土的钱币品种、数量以及钱币保存的品相判断,此钱币应该属于较大的钱庄之物,不似一般商号所藏。由此,沙河镇市井的繁荣可见一斑。四月初八沙河镇的古庙会,完全有理由推测起于唐,盛行于明代中晚期,明末清初达到了繁荣鼎盛时期,那时候南北客商云集沙河,北至蒙古牧民的牲口,南至上海的日用百货,在沙河四月八都可以觅见踪迹。
明末,沙河街人朱梓在湖广靖州任天柱令,据说当时就有很多湖广商人与沙河商人联手做木材生意,加之本地商户的外引内联,自然市场的繁荣不同一般。民国初期到抗日战争爆发这段时间里,沙河镇的沿街市井日趋繁华,并吸引来大批外地客商。临街店铺、商号最多的是南横街,即现在的镇政府大院东那片地方,镇政府墙东的南北方向的那条街是当年的中心街,主街延伸到北围沟桥以南(现在的解放村以南)一带,大约是原食品站西,现在的新菜市大棚以南的原中心大街。沙河街五天两集(大、小集)的市场繁荣自不需说,单是晚上的景象就足以凸显乡村集镇的热闹。旧时沙河横街的临街店铺商号,晚上都是挂上汽油灯,开门营业到深夜(节日是通宵营业),临街有的小酒馆、特色饭铺平时也多是通宵营业,因为沙河街人口密集,而且外来人口也比较多。当时这里晚上有听书听戏的,有打牌下棋的,甚至还有赌局多处。抗日战争爆发后,沙河镇许多大的商号、店家,因为乡村集镇的萧条和局势混乱,有的去了新浦、海州做生意,如“聚兴商行”就于日寇占据沙河后次年迁去了新浦经营。新中国成立后,沙河镇的集市贸易和传统庙会又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如今,沙河镇的集市规模仍然是全县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