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作为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追求形成了从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到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转变。在党的八大上,毛泽东提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
。1979年3月,邓小平最早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他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他从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出发,擘画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正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也是现代化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依据中国国情,明确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据他的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就成为我们编著“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丛书”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我们要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已经初步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从经济学的视角系统研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程和道路,以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制度保证。这些都需要我们对中国发展的实践进行探索,并在过程中充分体现守正与创新。基于这些考虑,本丛书从选题到内容要充分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物质基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供给趋紧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相应的,本丛书系统研究和阐述的现代化道路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之路。
第二,在发展中大国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研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需要树立世界眼光,胸怀“国之大者”,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把中国和世界连接起来,增强战略思维能力,使我们制定的战略符合实际、行之有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因此,本丛书对现代化的选题和研究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向纵深逐渐展开,既要有现实的逻辑,也要有历史的分析;既要有中国的立场,也要有国际的比较;既要有理论的高度,也要有实践的深度。
第三,本丛书更多的是从经济学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学家对经济现代化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范式。一种范式是以发达国家为对象,研究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过程。代表性理论有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另一种范式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研究其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代表性的理论有刘易斯、舒尔茨的二元结构理论。从这些现代化理论研究中能够发现一些可资借鉴的关于现代化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理论及推进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但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尤其重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作用。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进程两个层面的原创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因此本丛书的选题和内容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出发点,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中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目的是更好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
本丛书为南京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得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列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新时代理论研究文丛”。本丛书不仅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也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读物。我们期望广大读者喜欢这套丛书,也期望学术界和相关政府部门关注这套丛书。
洪银兴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