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刘国瑞教授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同行学者,他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学术服务、技术创新等领域都做出了堪称楷模的业绩,难能可贵。一直以来我都对他为何能如此成功的深层原因颇感兴趣。通过他的这本自传,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刘教授的童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过得相对快活,既有家里长辈的关爱,又有学校老师的相对严格但人性化的教育,还有同学间的友情。这些环境因素塑造了他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甚至大学毕业后服兵役的经历,给读者带来的也是痛并快乐着的感觉。这些经历伴随了他的成长,充满了珍贵的回忆。

在美国读研究生以及拿到终身教授职位之前的经历,则可以说是千辛万苦。从语言障碍到文化差异,从学术压力到生活窘迫,他都曾一一面对并克服。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最终熬到苦尽甘来,登上了学术巅峰。

我曾经告诉我的学生,一个学者理想的学术人生要有三个一:一个学会、一个会议、一本杂志。也就是说要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学会加入进去,每年固定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自己的研究成果要在本领域里一个固定的重要杂志上发表。这“三个一”的理念与刘教授的学术发展轨迹不谋而合。三个一的初期阶段,作为研究生或者青年学者一般是受益者,但是到了中后期成为教师和知名学者之后,更多的可能是付出者、志愿组织者。这种从受益到贡献的转变,正是学术共同体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刘教授将他投身学术志愿服务的启蒙,归因于童年时的一段难忘经历——家对面葱油饼小店的老板在一次火灾中挺身而出,不幸献出生命,这一童年记忆深刻地影响了他,使他明白了无私奉献的价值和意义。正是这种精神驱使他在学术上不仅追求个人成就,更致力于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刘教授不仅是位好教师、好工程师和科学家,还是一位最出色的学术志愿者和学会理事长。他将自己的智慧和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学术共同体,推动了电子信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也曾做过中国计算机学会的理事长,知道此项工作的挑战性。学会工作繁杂琐碎,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协调不同声音,既要保持学术独立性,又要推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而刘教授所在的IEEE有50多万会员,涵盖了电子信息的所有领域,会员来自100多个国家,面对如此庞大而多元的国际学术组织,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刘教授不仅应对自如,还锐意改革,不仅解决了很多遗留的难题,而且开创了新的局面。他在任期内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增强了IEEE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亚洲乃至全球的电子信息领域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舞台。

在这本自传中,刘教授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录了他的人生旅程和学术历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的深沉热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对年青一代学者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珍贵的学术成长指南,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追梦人的感人故事,值得一读。

高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xKLClczZ2qARcozNUQXTNzAuAEhTSmkBumqL40+KWGkCiUT9yfXxa95DQXtbV0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